在对话中建构学习共同体
2019-09-10潘娜
【摘 要】“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信仰。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融合百年教育文化的基因,用“对话”的方式实现学校的转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全体教师的素养提升建设、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的發展建设、青年教师的个人规划建设,重构教师文化层面的职业使命理解,促使教师认知层面的知识技能更新,强化教师道德层面的品格涵养锤炼。
【关键词】对话;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0-0052-04
【作者简介】潘娜,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校长、党支部书记,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我校传承百年文脉,融合百年教育文化的基因,在传承和创新的交汇点上,用“对话”的方式实现学校的转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全体教师的全面提升建设、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发展建设、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规划建设,重构教师文化层面的职业使命理解,促使教师认知层面的知识技能更新,深化教师道德层面的品格涵养锤炼,在知识维度、技能维度、品格维度和元学习维度四大领域,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迎接未来学校的挑战。
一、“对话新范式”,引领生成教师专业发展文化
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杏坛树下、泗水河畔与弟子弦歌讲学,可谓是我国对话教育的最早雏形。其后,北宋时期“苏湖教学法”提出的“分斋教学”,也彰显了对话教育的理念。我校依托绵延厚重的文化积淀,继承文化精神和教育品性,经历了理念引领、文化提升、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几个阶段,传承文化精髓,回归教学本质,提出对话教育的办学理念。“博学笃行,对话相长”,学校引导教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求教师立课修己,终身学习,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教师将“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对话的核心价值追求,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文化氛围,体现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形态,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本质,着力于学生精神的成长,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平江学子。
二、“全员卷入式”,全面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1.通培“四式法”,整体提升教师素养。
同行式培训:我们将每位教师吸纳到学校各级课题及其子课题的研究团队中,借助全国、省、市、区四级校外专家的力量,形成四个层面的基于行动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型组织具有目标一致、成员稳定、学习自觉、行动创新的特点,作为培训形式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师在相互学习、共同研讨中提升专业技能。
“养气”式阅读:学校深入开展“回归经典”和“安身立命”的全员教师阅读活动,采用学校推荐和教师自选书籍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的习惯,注重精神世界的丰沛,追求内心世界的完整;强调阅读中的对话意识,在研读中提升问题意识,并反观教学实践。同时创设崇尚学术探究的文化氛围,培育学校的书院气、教师的书卷气。
反思式教学:学校倡导“读之后善思,思之后乐行,行之后善察”,采用“自修—反思”的方式,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结束后,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研究对象,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5个步骤的思考:回顾、反思、研究、修正、重构,让教师通过反观教学实践来发现问题,通过自我审视来分析问题,通过总结和提升经验来验证并重构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对话式研修:学校引导教师将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构建“对话式”校本研修模式,形成学习共同体。我们依托“省名师联盟组”“市名师共同体”“区名师工作室”“校名师协作组”,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倡导交流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价值取向,追求平等的“对话”,保持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推动对话课堂的研究,培养学科领军人物。
2.研修“主题型”,重构教师发展体系。
我校采用“对话经典→回归课堂→批判反思→实践创新”的路径,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型单元学习设计,将全体教师通过教研、教科研、师德师风涵育融合在四维学习框架里,用课程规范学习,用学习促进发展,重构一个校本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体系。
主题型单元学习设计,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模式,是以问题为单元,以综合为特征,以批判性思维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课程新形态。近年来,我校开发了对话主题型单元学习设计、学习论研究主题型单元学习设计、核心素养主题型单元学习设计、课程文化自觉主题型单元学习设计等主题学习课程。每个主题又分若干单元,按对话经典、回归课堂、批判反思、实践创新四环节有序展开,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以学习论研究主题型单元学习设计为例,我们分6个单元设计学习活动。一是关于学习理论流派的梳理,二是何为建构主义学习论,三是学生有效学习跟哪些因素相关,四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可见性,五是学科学习与课程标准的关联,六是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不同学习方式选配。每个学习单元包含“理论—实践—反思—炼制”4个学习过程的完整建构周期。教师们用对话经典、合作交流、经验共享的对话学习观念,了解行为主义阶段、认知主义阶段和建构主义阶段每一种学习论观点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同时教师们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准实践探索的突破口,在学生学习活动目标、内容、组织、评价一致性设计上下功夫,从单学科和跨学科两个维度,“炼制”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三、“名师工作室”,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有着共同教育信仰,追求共同教育价值目标,体现共同生命意义的骨干教师团队集合体。名师工作室的品牌标志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工作室项目成果引领着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工作室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和风向标,做实名师工作室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操作范式。目前我校建有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师、苏州市拔尖人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等领衔成立的15个名师工作室,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基础教育的11门学科。名师工作室用对话、沟通、合作、研修、共享的方式,形成了各学科的课程文化特色,引领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1.名师工作室是“学习场”。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型自组织,具有四大特征,即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成员乐于奉献,把批判性思维作为每个成员的必备素养,有共享的机制。工作室以提升教师四大领域的素养为核心目标:一是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二是技能,包括教学技能,使用工具的技能和辅导学生心理的技能;三是品格,包括职业信仰,对工作的追求和务实、创新、坚毅等个性品质;四是元学习,包括终身学习意念,反思性思维,自我超越的策略和方法等。工作室成员用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共享的方式去开展研究活动,通过与文本对话,与课程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合作者对话,以认知实践、文化实践、自我实践3种学习活动方式来建立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每个成员获得充分的专业发展,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2.名师工作室是“实验室”。
名师工作室开展的专业学术研究以微型課题研究为抓手,把教育教学场景中的一些微小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工作室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时要求用好两大工具,一是全程录像,二是数据资料。在对话实践活动中做到全程录像,研究教育行为和过程的合理性、科学性,通过视频回放,推敲、琢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课堂中的数据则显示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例如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注意力集中时间、参与共同学习程度、技能的熟练程度等。大数据把隐性学习显性化,从而科学地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3.名师工作室是“孵化器”。
名师工作室从建立到成熟一般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临床”阶段,团队成员对自己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进行大量而广泛的实验、总结、反思、提炼,并掌握充分的数据和信息;第二阶段为“培育”阶段,团队成员致力于问题研究、对话交流、智慧分享、互相启发,关注自我表达,把工作室的发展跟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整合起来,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第三阶段为“应用”阶段,也是再实践阶段,把再实践视作一种探究和创新,综合平衡,综合评价,并进一步总结经验、汇报展示、评估奖励。3个阶段是连续的,也是相互渗透的,遵循“职业理解—文化自觉—成果创新”的路径。促使工作室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的学习内需和实践的意志行为,以及主动迎接未来教育变革挑战的自觉。
四、“最近发展区”,分层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梯队
维果茨基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从借助成人指导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到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其“最近发展区”。我校要求所有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目标,然后再次制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再达成,螺旋式循环上升,直至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点,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1.“网格化”分层,私人定制规划发展。
为了每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科学定位、精准发展,我校结合每位教师的年龄和各自发展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网格化”分层,让每位教师清楚自己总体的发展方向和每一阶段的小目标,循序渐进,不断追求。首先,按照年龄维度,我校把第一年见习期的教师称为“生手”,见习期合格但工作未满5年的教师称为“新手”,满5年而未满15年的教师称为“熟手”,满15年而未满25年的教师称为“能手”,工作25年以上的教师称为“妙手”。其次,每位教师按照校“新苗”、校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市名教师、拔尖人才、领军人才、教育名家)、省名师、省特级教师的发展轨迹,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愿景,追求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每年9月,每位教师都会拿到一张自己3年发展规划的心愿单,认真思考和填写,明确发展的时间节点,有计划、有方向、有策略、有步骤地实施。
2.“个性化”实施,因人而异适切发展。
学校对于每位教师每阶段专业发展的规划,均采用对话的方式,并提供给教师相匹配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让每位教师尽快达成自己的心愿。当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学科分管领导会与其一起宽松对话,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助其寻找对策、突破难点。当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惑时,行政领导会与其在放松状态下一起休闲漫谈,耐心倾听、合作谋划、突破壁垒。
我校出台了从“生手”到“妙手”,从校“新苗”到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成长的系列文件、政策、标准,为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每阶段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清晰的发展路径、具体的达标时间、简明的发展步骤,让教师心中有方向,行动有计划,在成长的道路上从容行走。我校还在每次教师晋级时,给予教师精神奖励和年终的绩效奖励,让教师实实在在品尝到职业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