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9-09-10向雯
向雯
商事调节如何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仲裁机制如何共建共享?境外投资法律风险怎样防范……6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一带一路”法治服务实践创新论坛上,300余名来自四川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川企业、法律服务机构、高校等嘉宾齐聚一堂,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法律问题,探讨分享,思想的火花不断在会场上碰撞……
以“合规与共享”为主题,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特色,这场由四川省法学会主办、成都市法学会协办的创新论坛,将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精准的涉外法律服务指引,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法治保障做深做实,推动四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变身开放前沿的四川面临的机遇增大,风险挑战也随之增多。如何健全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如何保障涉外企业、人员合法权益?
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邓勇表示:“四川开展‘一带一路’法治服务实践创新、统筹实施法治服务‘走出去’战略,将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探索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法治实践道路,主要从完善‘一带一路’法治服务体系、深化‘一带一路’法治交流与国际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法治人才队伍培养三个方面着力。”
法治服务实践创新,四川敢为人先。针对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涉外法律需求,四川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牵头打造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共享平台“丝法通”在當日正式上线。通过“丝法通”APP,涉外法律专家将为“走出去”企业涉外法律问题提供精准咨询服务和解决之道。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法律应对指南》和《“一带一路”建设典型法律案例》的出版也将提升企业“走出去”涉外法律风险源头防范能力,对“走出去”企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法治服务实践创新,人才是关键。由四川省委政法委和四川大学联合成立的“一带一路”法律研究培训基地也在论坛现场揭牌。基地将组织“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开展涉外企业及有关人员涉外法律知识和法律风险防范应对培训。6月10日,来自四川省工商联、律协、司法厅和在川央企、国企的130余名学员来到“一带一路”法律研究培训基地,第一期专题培训班顺利开班。
“理论+实践”“人才培养+服务升级”,在“一带一路”法治服务实践创新论坛上,以实践创新推动“一带一路”法治服务走深走实成为了与会嘉宾的共识,嘉宾们纷纷表示,企业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应对的能力提升了,今后在“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将更有信心和动力。
当今世界互利共赢是大势所趋,法治是开展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的重要保障,国际法治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障与促进国际商事法庭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2018年8月26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来自不同法系、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32名中外专家成为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最高法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的设立,是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国情特点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重要举措。公正、专业、高效解决国际商事纠纷,将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国内外先进经验表明,营商环境建设,国际化是目标、市场化是基础、法治化是保障、便利化是重点。国际化的投资生态和经营环境是吸引精英人才和各类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的根本,更是一座城市参与区域合作乃至全球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成都法院不断创新,通过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服务“一带一路”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在筹建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时,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制度构建上先后出台3份基础性文件,确保涉自贸区法院案件法律适用统一,审判标准统一。”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龚成介绍。
2018年7月12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人民法院(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履职。这家全国首家全域冠名的自贸区法院,精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执行合同”等核心评估指标,明确提出依法平等保护境内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才是最大的营商环境。”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铿认为,提升营商环境,重点要在提升法治化水平上下硬功夫,尤其是要加大对产权的保护,以法治手段去维护企业的公平正义。
以涉营商环境知识产权案件为例,成都法院坚持以严格的司法保护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成都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陈瑞子介绍:“近年来苏泊尔、六个核桃等知名品牌在成都市提起的商业维权诉讼逐年减少,年均下降超过60%。我院审理的‘霍尼韦尔商标案’‘山特商标案’,均为司法保护外商知名品牌的典型范例,充分展现了成都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决心。”
今年3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起诉被告宁某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一案,通过“天府智法院”网上辦理,只用3天时间便解决了纠纷。
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法官助理张洪亮说,为高效解决自贸区民商事纠纷,该院依托网络打造省内首家“30秒立案、1秒缴费”的“天府智法院”。“天府智法院”24小时不“打烊”,当事人随时随地可办诉讼事项。
成都法院与腾讯公司合作建设的智能电子诉讼平台“天府智法院”还在全国率先上线“智能预判”功能,当事人可在线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参考,对将要打的官司进行风险评估,判断输赢的概率。
“风险评估功能,能让公众更加理性地选择解决矛盾的方式。”自贸区法院第一案原告代理人、四川英冠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静超评价。
司法便民举措,还体现在构建符合天府新区和自贸区特点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格局。4月28日,四川商事争议调解中心(商事ADR中心)在成都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揭牌成立。
“ADR”是“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的缩写,即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这项制度源于美国,其兴起主要是为了弥补传统诉讼制度的僵化性和对抗性缺陷。成立商事争议调解中心,是成都法院积极对标国际一流纠纷解决机制,也是推动商事纠纷高效化解的一项积极举措。截至5月30日, 四川商事争议调解中心已接受调解案件65件,其中调解成功9件,对调解中心作出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2件。
通过不断延伸拓展司法职能,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创新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宿波介绍,“除了组建商事ADR中心,我院还加强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四川分会、四川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等机构合作。积极推动与最高法院外国法查明中心的深度合作,积极筹备‘一带一路’暨自贸区建设天府法治论坛,织密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司法保护网。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研判警示机制,强化‘送法上门’、精准发送重点案件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