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 探索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路径
2019-09-10铁岭县教育局
铁岭县教育局
我们认为,深化课程改革是提升乡村教育的重要路径。为此,我们遵循《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的顶层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在课程改革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深入学习,夯实培训
为了使全县教育工作者快速领会课改精神的实质并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中,我们开展了主体分类、形式多元的课改培训。
(一)主体分类
第一,我们以教研员培训为支撑点,增强教研员对课改的指导力。我们强力推进“研训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开展研训教师“学习达标”“岗位大练兵”“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研训服务水平。
第二,我们以校长培训为着力点,增强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组织校长到革命圣地——井冈山接受一次意义非凡的精神洗礼,激发其工作动力;组织全县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多次跟岗,到全国基础教育领航学校——开原民主教育集团学习。两年来,跟岗人数达350余人,增长了他们课程改革的实践智慧。同时,我们创办校长论坛,搭建平台让校长论及教育实践,邀请教育专家进行思想引领。校长在论坛上砥砺志向、激发才情,一批批课改先行者不断涌现,切实提升了全县校长的课改智慧。
第三,我们以教师培训为落足点,增强教师对课改的实践力。我们实施“研、训、赛、评”一体化的教师素养提升工程,通过集体大教研、一帮一教师业务结对、教师基本功大赛、多形式培训会等方式使全县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形式多元
第一,把教育专家“请进来”。为了汲取先进的理论营养,教育局邀请很多教育专家为我们讲学并亲临指导,按照“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在县域内开展了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经验交流会。在专家的引领下,学校逐步形成了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良好局面。
第二,让课改先行者“走出去”。我们组织校长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山东等地区参加培训。同时,举办“课改专题沙龙”“课改微信在线”“课改专项调研”“践行课改微讲座”等活动近200场,受益教师2000余人,占全县专任教师总数的95%以上。
第三,全员读书,提升内涵。为了夯实课改理论,将课改理念与教师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校园教师书吧”覆盖全县,每名教师每年要读3~5本教育专著,并通过共读和个性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夯实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
二、创新教研,引领服务
我们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研究重点,采取不同形式强化教研。第一,专家把脉,深度调研。市教师进修学院10个部门52位研训教师兵分三路(即高中组、中学组、小学组)利用两天时间全方位调研我县学前到高中的各学段课改,诚意献策,使我县的课改无缝衔接、有章可循。第二,签订协议,助力课改。铁岭县政府与市教师进修学院签订了《铁岭县乡村教育实验区三年框架协议》,并成立了市县专家组成的课改领导小组,逐一学校指导课改、研磨课程。
目前,我们已有市级课改基地校1所、县级课改基地校4所,通过课改示范校的定期展示,以点带片、以点带面,辐射和带动着全县21所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
三、优化课程,科学实施
(一)规范落实三级课程
第一,教育局要求全县各校必须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督导通过推门听课、“三公开”“督导责任区驻校”等方式严格督查,量化评比。第二,综合实施地方课程,我们鼓励学校将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科学整合,融合式实施。第三,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我县每个学校都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开发了各自的校本课程。据统计,我县具备课程四要素的校本课程有58门,其中有些课程我们已实现了区域跨校选修。如新台子小学足球操课程、腰堡九年一贯制“秋阳诗社”文学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开设,切实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个性构建课程图谱
学校利用制作课程图谱的方式梳理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建设。在图谱呈现课程脉络的工作中,涌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课程。如凡河中心校的小浪花“悦”课程;阿吉中心校“行知”课程;莲花第一初级中学的“莲花”课程;腰堡九年一贯制的“博学儒雅”课程;白旗九年一贯制学校“三立”特色课程;蔡牛中心校的“孺子牛”课程等。同时,我们鼓励学校提炼课程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研究与探索“全课程”整合教学和“主题式”学习活动等。
(三)着力推行综合实践课程
为了让教师更好理解综合实践课程,我们采用图文解构的方式来解读文件、简易思想、深入浅出。在综合实践课程的推行上,我们力争弥补现行课程条块细化后知识单一、碎片化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性学习,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和素养。如蔡牛中心小学“农耕文化馆”“孔子学堂”课程建设,这种基地特色课程不仅覆盖了全县的中小学学生,还辐射到了省育才等名校。
(四)多元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局为学校开发课程场所、提供课程资源先后与辽宁省科技馆、辽河博物馆、莲花湖湿地、市域内大学等场所签订了共建合作协议,供全县师生常年免费考察与参观。
四、链接资源,精准服务
在推进课改进程中,服务是伴随着课改全程的。第一,加强领导,推进课改服务。以局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各方,狠抓落实,凡是学校开展课改的活動,我们都会克服一切困难全程参加。第二,争取资金,推进课改服务。县政府每年专门列支10万元作为课改师训专项经费,教师学校、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也安排10万元用于保障教师培训和课改活动所需经费投入。第三,完善设施,推进课改服务。全县提前一年完成了课改五年规划任务,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目前,全县共有体育场馆4个、数字地理教室5个、多媒体教学设备360套,全县2085名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电脑,为课改推进提供硬件支撑。
回望过去,校长和教师付出很多辛苦,在收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我们对课程的认识、内涵的挖掘还很不够,还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第二,还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提升;第三,留守儿童数量庞大问题。由于我们县各乡镇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家校合作缺失,为教育带来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解决途径,不断尝试可行对策:第一,要继续深度挖掘课程内涵,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第二,我们将按照实际需要,继续招聘补充新教师,平衡年龄结构,继续提升现有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第三,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把家校共建摆在突出位置,营造良好的家校一体育人环境。
(责任编辑:孙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