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小学教育缘何从容淡定
2019-09-10
家长 2019年3期
首先,和德国小学教育的目的、定位有关。德国小学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仍带有游戏和互动的特征,没有正式的评分,更没有排名。从三年级开始(有些州從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教师才会给学生打分,而且评分采用等级式分数,不会公开。
其次,和德国父母的升学决定权、教育观念有关。小学毕业后,学生会升入不同类型的学校。其中,文理中学是声望最高的一类中学,直接通向大学;主体中学声望最低,直接通向职业教育。学校和教师会向每个学生提出上哪一类中学的建议,但是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父母手里。他们可以不管教师的建议,将孩子送入自己想去的学校。拥有升学的决定权,德国父母便少了焦虑的一个诱因。
再次,德国没有“高考”,且教育体系具有贯通性和发展均衡的特点。升入中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转学,或是在同一学校获取不同类型毕业证书。另外,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不会厚此薄彼,没有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学生可以更多地根据能力和兴趣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小学教育的从容与淡定也得益于德国理性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德国社会少有攀比,国民性格偏向于务实,讲究循序渐进,能够静下心来做事情。教育问题在德国不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上很少有宣传课外补习的教育广告,也很少有制造紧张和竞争气氛的文章。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