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小异物的 癌变之路
2019-09-10
谭海东: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三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肝胆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交流与促进会肝胆疾病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交流与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擅长消化器外科微创技术,包括腹腔镜外科和胆道镜外科在肝胆胰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成熟开展腹腔镜肝脏、胆道、胰腺手术,2015年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河蚌或贝壳的肉质柔软而娇嫩,一旦有细小的异物“入侵”,它们鲜嫩的肉质都会被破坏,而这时,它们会分泌出一些保护性的物质将异物包裹起来,久而久之,异物就变成了一颗颗小小的珍珠。人体也有许多与河蚌和贝壳类似的空腔脏器,人吃五谷杂粮,所以体内也会出现一些小异物,但是,有两种体积较小的异物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这两种异物如果在我们的某个器官中待久了,再加上众多危险因素“雪上加霜”,就可能发生癌变,会发展成一种被腹部外科专家们称为癌症“王中王”的癌症。这种癌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生长得极为隐匿,凶险程度堪比胰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5%~10%。要想预防它的发生,就要格外警惕它的前身。那么,我们要对哪些异物格外关注呢?
舒阿姨今年61岁,30多年前通过体检检查出有泥沙样胆结石,30年来完全没有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也没有引起重视。但最近几个月,她胆结石的症状突然发作,产生了强烈的后背放射性疼痛,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发现结石已经掉落至胆管内,只好接受胆囊摘除的手术治疗,按理说,切除胆囊后只要能够顺利康复就没事了,但是术后的病理结果却让舒阿姨和医生都大吃一惊:早期胆囊癌。胆囊结石已经引起了恶性病变。
这第一类容易诱发胆囊癌的“异物”,就是人群发生率几乎达到1/10的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本身无害,主要的危害是其在胆囊内可以引起胆囊炎症。
专家告诉我们,如果胆囊结石长期停留于胆囊内不予以处理,容易使结石掉落至胆管中,引发胆管结石。病程较长的胆囊结石癌变的概率也会升高。舒阿姨就是一位有长期胆囊结石病史的患者,在术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癌症的迹象。胆囊癌起病相对较为隐匿,大多数患者都发现较晚,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比例非常低,5年生存率仅为5%~13%,而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是男性的3~6倍。
1.哪一种结石最可怕
胆囊结石主要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胆固醇结石是由胆固醇结晶逐渐形成的,以白色居多;胆色素结石则由胆色素的颗粒所形成,为泥沙样,以黑色居多。在临床上,最为多见的是混合型结石,呈黑褐色,形状各异,位置随机。
结石本身是可活动的,不同的结石可以通过位置的移动出现在不同位置,它们在不断移动的同时,结石也在不断地摩擦着胆囊内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急性胆囊炎,其典型表现为右上腹进食油腻或饱餐后绞疼,还会伴随右肩背部放射痛,严重者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而如果结石挤出了胆囊开口进入胆管,则可能会引起胆管的梗阻,出现胆管炎,表现为黄疸、寒战和高热。更加糟糕的是,由于胆管和胰腺是同一个开口,所以堵在胆管开口处的结石还可能会引起胰腺开口的堵塞,继而引起严重的胰腺炎。
什么位置的胆结石危险性最大呢?那必然就是堵在胆囊开口处的胆结石,上图图2中的结石就是如此,堵住了胆囊开口,便堵住了胆囊流出道,致使胆汁无法向外排出,以致胆囊压力增高,長此以往便会出现严重的胆绞痛。
所以,胆囊结石的症状以及是否容易癌变,主要与位置相关,但不代表与大小、形状就没有关系。专家告诉我们,相对来说,细小颗粒样的结石更容易通过胆囊管脱落到胆管里。胆囊壁上的结石往往比较危险,而胆囊内的结石如果超过3厘米,无论性质如何,癌变的概率也将增大9倍。
2.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汁在胆囊里浓缩,在某种因素下,胆固醇过分饱和就容易析出结晶,结晶越变越大就变成结石;胆色素和胆固醇、卵磷脂三者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平衡关系被破坏,胆色素可游离出来,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胆色素结石。
专家提示:胆固醇摄入过多、感染、雌激素异常都是胆结石高发的因素,45岁以上的女性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
相比之下,另一位林阿姨就幸运了一些。在2012年体检时,林阿姨就发现了胆囊息肉,当时问题不大也没过多在意,直到2018年的某一天,她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并且疼痛呈放射性,剧痛难忍,她还伴有呕吐胆汁样液体的症状,去医院做CT检查时被告知需要摘除胆囊。手术治疗后,林阿姨的情况才逐渐好转。
这第二类会诱发胆囊癌变的“异物”就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大多数没有症状,往往容易被忽略,专家告诉我们,有一种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非常高。
胆囊息肉可以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息肉,只是息肉样的改变,它是胆固醇附着在胆囊黏膜上的结晶。胆固醇息肉癌变概率低,但也要定期观察,防止引起胆囊炎症。
而真性息肉则往往指的是腺瘤,腺瘤样息肉往往是单发的,短时间内生长较快,腺瘤样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癌变率可以达到30%,现有的检查手段无法区分息肉的种类,所以,在临床上,只要息肉超过1厘米,就要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是人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消化器官,在不得不切除胆囊后,会对消化功能带来一定的影响。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失去这个功能后,我们在进食脂肪类食物的时候,会由于胆汁不足而发生脂类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脂肪泻。不过,人体自身有调节功能,胆囊切除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提示】发病后是否需要切除胆囊,医生会为您制订治疗方案。
在胆囊结石形成的因素中,饮食因素非常关键。过多脂肪类的摄入会导致胆固醇摄入过多,胆固醇过饱和就会出现胆囊结石;刺激性的食物会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这样一来,胆汁就有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分泌,甚至出现反流,这样的反流可把细菌带入胆道系统,而细菌是诱发一些胆色素结石的因素,因此,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有害胆囊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躺着吃东西会影响消化以及膽汁排泌,从而导致胆固醇不被很好地溶解,消化功能紊乱还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失调。
摄入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长期不吃早餐、饭后久坐的习惯都是胆囊健康的杀手。要减少胆囊病变的发生,应先从摒弃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开始。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