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产业新动能 推动吉林新发展
2019-09-10苏向坤
苏向坤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2018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总抓手。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里多项政策的推动下,我省在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充分认识这些问题,能够更有效地突破发展瓶颈,加快实现产业新动能的培育和壮大。
三次产业结构不优。2017年,我省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3:45.9:44.8,第一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7个百分点。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种养加失调,龙头企业较少,仍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大,占67%左右,装备制造与石化两大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50%,轻工业生产规模一直偏小,成本偏高;服务业内部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占服务业比重超40%。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和保险等发展明显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导致培育新动能的回旋余地小,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面临诸多难题。
新产业、新动能发展缓慢、规模偏小。“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生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明确部门责任,推动政策落地。但从实际效果看,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占比较低的问题依然突出,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增长0.2%,占规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仅为6.0%。作为我省优势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了0.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0.6%。新产业、新动能发展缓慢、规模较小,难以担当振兴发展重任。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我省经济的主要地位。近几年,一些传统产业的部分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新业态进行转型升级,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以及经济“脱实向虚”倾向的影响,导致实体企业整体经营比较困难,也导致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下降。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传统产业合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同比下降5.3%。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困境,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步履维艰。
“三大板块”新动能培育不均衡。我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转型升级起步较早,吸引高端生产要素能力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快速成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成效明显,一些地区基本已经摆脱了产业结构转型的阵痛,进入新一轮良性发展轨道。而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和西部生态经济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难以吸引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结构调整较慢,新旧动能转换缓慢,地区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2017年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GDP总量达到1.33万亿元,占全省的85%,另外两大板块加在一起不足15%。长春市人均GDP达到86931元,而白城市为36924元,仅相当于长春市的42.5%。
我省新动能培育和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机制障碍方面的原因;既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方面的原因,又有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力不强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综合施策才能取得实效。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新动能落到产业升级上,培育壮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是培育新动能的关键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调低第一产业比重,调优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高第三产业比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着力引进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旅游与运动休闲、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打造新动能。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新动能的出现无一不是科技发明及应用的结果。我省要在培育新动能上取得新进展,必须聚焦科技创新这个“不竭源泉”。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赋予科研单位及研发人员更大的科研成果收益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二是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把搭建平台作为政府推动创新的主要抓手,通过布局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用”与“学、研”的有效对接;三是打造和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举全省之力打造几块创新高地,以高地为大本营,凝聚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落地;四是建立和完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扩散机制,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微企业协作的产业创新链。
打造高端要素集聚洼地。以知识为特征的人才、大数据和科技成果等高端要素,是当今区域竞争的战略性资源。我省必须以更大力度打造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地,为培育和壮大新动能提供永久支撑。一是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的成果收益比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二是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活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数字经济与汽车、石化、食品、冶金、医药、装备制造6大传统产业的“1+6”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黏合剂”作用,不断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三是支持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市场化创业资本筹集机制。
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必须大力破除束缚新动能发展的障碍,提高培育和壮大新动能的便利性、宽松性和包容性。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只跑一次”改革,最大幅度地减少政府对市场微观主体行为的干预;加快“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落实好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有序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研究制定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依法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