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的蝶变新生
2019-09-10王炜
王炜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漫步在租界林立的汉口江岸,心潮澎湃,在其所著《漢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夙超天津、广东,今直位于中国要港之第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江岸区为近代武汉赢得了“东洋芝加哥”的美誉。
江岸区位于武汉市长江北岸,汉口东北部,西南与江汉区毗邻,北与黄陂区、东西湖区接壤,东南濒临浩瀚长江与武昌区、青山区隔江相望,地域面积64.88平方公里,人口76.46万人。江岸区政治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代中国的百年变迁之中,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建国70年以来,江岸区在党的领导下,扛起创新使命担当,勇立潮头奋勇争先,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带领江岸人民一步步迈向美好生活。
红色文化的胜地。江岸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区,1923年初,在中共武汉区委的领导下,江岸铁路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都曾设在江岸区内,瞿秋白、刘少奇、任弼时等重要人物在江岸区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实践活动,这里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江岸区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开启了党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重大历史转折。1947年至1948年中共武汉市地下工作委员会和中共武汉地下市委先后在江岸区成立,成为解放武汉的“第二条战线”。
改革创新的阵地。新中国成立后,江岸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1979年至1991年,全区工商业推行了以承包租赁经营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实现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企业搞活”的目标。1992年到1997年,江岸区率先提出并建立了社区法人所有制与民营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民营经济崛起代替了区街集体经济的主导地位。1998年,江岸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发展要素市场为载体,实施了企业制度现代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政府经济管理间接化、经济关系法制化的全面改革。随着改革浪潮的推进,江岸区锐意创新,由大力发展工业转向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2018年,现代服务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8.5%,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前列。
“长江时代”的高地。江岸区因位于长江左岸而得名,拥有16.8 公里长江岸线和全市最宽的滩涂。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江岸区充分利用沿江的优势,打造创意设计产业。到2020 年,江岸区创意设计产业增加值预期超 160亿元,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为国内顶尖的国际企业总部聚集区、滨江高端商务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将成为长江主轴最具潜力的商务核心区。长江新城起步区谌家矶片区也将成为代表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
生态宜居的福地。江岸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兴建大量的街头绿地和园林景点,利用沿江滩涂兴建的江滩公园,长达7公里,绿化率高达70%,为江岸人民营造了“亲水、生态、休闲”的城市绿心。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江岸区大力推行各项惠民政策,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呵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江岸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125 个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70年前,在江岸人民的心里,“东洋芝加哥”的盛世浮华无法遮蔽沦为“国中之国”的屈辱。70年后的今天,江岸已蝶变新生。未来,江岸将全面对接实施长江主轴战略,打造长江左岸亮点区块,加快建设成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世界亮点城市典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