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过大年,情满年味浓

2019-09-10

美食 2019年2期
关键词:仙姑金坛茅山

2019年常州乡村过大年暨金坛民俗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1月26日上午,2019年常州乡村过大年暨金坛民俗文化旅游节在茅山仙姑村盛大开幕,现场锣鼓喧天,年味浓浓,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常州金坛的民俗文化,本次活动将丰富的民风年俗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吉祥喜庆的过年气氛中,推动了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此次活动由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金坛区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荣凯元,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调研员陆宏伟,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锁龙,金坛区副区长刘明江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进行了“2018金坛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2018金坛乡村旅游双创新锐”颁奖仪式、“一号农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和“仙姑村2018中国最美乡村”揭牌仪式,并颁发了“仙姑村荣誉村民”证书。

常州乡村过大年活动共分为五大系列内容:以舞龙、舞狮、写春联、唱大戏等为主的乡村文化展演;以鱼王竞拍、宰年猪、蒸馒头等为主的乡村年俗体验;以金坛十大名小吃、仙姑村招牌菜、道养生菜肴、一号有机餐等为主的乡村美食品鉴;以金坛封缸酒、金坛茶叶、建昌红香芋、儒林羊糕等为主的金坛好礼年汇;以乡村旅游区、景区(点)展示、扫微信等活动为主的乡村旅游扫描。其中金坛十大名小吃、茅山老鹅与仙姑村咸猪手品尝吸引了众多热爱美食的游客。此外,还有猜灯谜、仙姑寻宝、仙姑送“福”、亲子游戏等。与会领导、嘉宾及游客共同体验了浓郁的年俗文化和淳朴的乡情。

本届乡村过大年活动从1月一直持续到2月中旬,包含众多精彩内容:2019东方盐湖城山中过大年、花谷奇缘2019新春茅山庙会、茅山宝盛园“猪”光宝气过大年、一号农场有机生活“家”年华、半边山下山村民宿闹新春、2019茅山元阳观祈福庙会、嗨吃长荡湖,水街兆丰年等。

金坛十大名小吃

罗村粉丝汤

早年,罗(家)村在金坛小南门外就赫赫有名了。相传嘉庆年间,罗村附近的前岗村一段姓书生进京赶考,梦见自已危难之中乘龙得救。段氏为兑现诺言,就用买下的上好木材做了两条独木龙舟,供奉在太师庙。此后,罗村便有了世代划龙舟的习俗。因罗村一带盛产山芋粉丝,后人为纪念罗村特有的划“青、红双龙舟”,便用红、白两色山芋心的山芋制成粉丝,放入特制的汤汁中,成了山芋粉丝汤。久而久之,“罗村粉丝汤”也就如同“划龙舟”一样,流传在了金坛民间。

建昌糖芋苗

金坛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尤其是境域内的湖河港汊与洲滩圩坝,成了农作物旱涝不怕的生长地。建昌正是这样的一块地域,特别适合芋头的生长。而且,由于建昌的芋头苗部均有红晕,煮熟后有一种独有的香味,故被誉为“建昌红香芋”。又因红香芋单吃起来干糯,不易下咽,加上人们善以香芋沾仃糖吃,这样便逐渐演化成把剥皮的熟香芋,放入糖水中加热同食的糖芋苗了。

封缸酿元宵

“金坛米酒封缸酿,开坛溢香醉酒郎。”金坛封缸酒绝对是成名久、影响广、独占鳌头的金坛非遗土特产。金坛盛产稻米,民众自古就有家家制酒酿、酿米酒的传统。酿酒的米料均为糯米,尤以指前标米为最佳。农家以自制甜酒药酿制成甜酒酿,甜香爽口。凡有客人来时或是逢年过节,则在甜酒酿中加入用指前标糯制成的五彩元宵同煮。用这一碗碗的酒酿元宵,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和甜蜜喜庆。至今,封缸酒元宵在流传各地的基础上,已成为金坛人特别喜爱的一种名小吃。

黄金炸年糕

“黄金炸年糕”这道名小吃,与抗战有着一段历史故事。作为革命老区,这块地处茅山东麓的小山村,过去很穷。曾因新四军一支小分队,“夜过村庄不扰民,自挖红薯填肚子,一块黄金抵薯款,百姓心中留美名”,从此“黄金”便成了这个村的村名。黄金村长期以来虽不富裕,但一样流传着过年过节吃年糕的民间习俗。特别是到了春节期间,百姓家更喜欢吃香油炸好的年糕。这种外脆内糯、香甜可口、形如黄金的油炸年糕,不仅寓意着村民对“黄金”村名的纪念,也寄托着村民期盼“户有黄金”的富裕生活。

龙山臭豆腐

“龙”作为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一直在华夏大地为百姓所喜爱,于是以龙命名的山、水、地域,在金坛比比皆是,龙山就是其中之一。龙山因地势适宜种植,水纯质优,所以,一直是黄豆种植和豆腐制作的重要村落。相传,有一豆腐坊,伙计因白天操劳辛苦,晚夜打烊时迷糊中,把卖剩的豆腐在放入水桶中漂水时,错放进了鸭蛋的盐卤罐中了。第二天捞起的豆腐竟面目全非,成了“又黑又臭”的样子,无法再卖给别人了。无奈之中,只好自己用清水;中洗后,放入了香油锅中煎炸。哪知这臭豆腐不仅臭味没了,反倒是吃起来又鲜又香。于是这个豆腐店便有意将豆腐泡入特制的卤罐中,专卖这种豆腐新品种——臭豆腐。

儒林涨水糕

儒林这个长荡湖畔的镇,自古以来为耕读之鄉。相传,当年乾隆下江南,沿大运河游览,见远处长长的湖堤上柳树成林,牧歌声中,一队骑在牛背上、行走在柳林堤的牧童,个个是背朝牛尾,双手捧卷,边行边读。于是,就问当地随行官员,此处为何有此动人景象。随行官员回话说:此地乃金坛儒林,人人自小就过着耕读生活。乾隆帝龙颜大悦,便感慨地说:“这等耕读传统,儒村必定儒人辈出,真是大儒成林哪!”此后,儒村便改名为儒林了。儒林因毗邻长荡湖,每年都会因湖水陡涨而淹没村庄,所以农家每逢雨季,均要用稻米制作米糕,备为涨水季节的干粮。又因儒林是个“才富八斗,水涨船高”的耕读名乡,故此,人们就把专为涨水时食用的干粮米糕称作“涨水糕”了。

茅山上上签

茅山地处江苏西北部的金坛与句容交界处,因古时西北道家茅氏三兄弟均在此修道而得名。更由于陶弘景栖身此地,使得茅山成了著名的道教名山。长久以来,茅山道教文化兴盛,道家宫观林立,吸引了全国各地尤其是茅山周边地域的道徒,纷纷到茅山各宫观进香求签,祈福增寿。宫观中的签面有几种区分,包括上上签、上签、中签、下签、下下签等,签上谒语也因签的等级不同而不同。在所有签中,以上上签为最好。所以,每位求签祈福者都以求得上上签为最大心愿。金坛名小吃“茅山上上签”就是以满足道徒这种祈福心愿为体验,把各种竹签所串的小吃称为“上上签”,供游客在品鉴美食小吃时,增加对茅山道文化的了解。

指前标米糕

“指前标”是个鱼米之乡,盛产稻米,稻米尤以糯米为最佳。各种指前标米因种养在长荡湖畔,农户罱湖泥、割水草,沤肥把稻米来滋养,使得出产的稻米不仅颗粒整齐、性黏滋补,而且独蕴清香,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这里的农家,为了丰富稻米的吃法和方便稻米烹制品的食用,便将指前标糯研磨成粉,蒸制成各种米糕。于是,指前标米糕便成了金坛的一道著名小吃。

指前太极饭

“指前标”作为地名,是因为在这个地方有一个“纸钱飘”的传说故事。相传晚唐年间,溧阳有一位狄姓秀才乡试,途径现长荡湖,遇到渔姑,与之戏对对子。谁知渔姑所出上联,秀才竟无法应对。后秀才自觉无才,未试返乡,忧郁而终。家人按其心愿,葬其于金坛这个土墩墩上。每年渔民都要在坟前飘点纸钱,此后“飘钱纸”就成了土墩墩的地名了。因大家觉得此名不雅,还不如叫“纸钱飘”。一直到辛亥革命后,又改为“指前标”。到了1969年,才改成现用的“指前”。由于长荡湖畔水草繁茂、鱼虾密布,滋养稻田,使得这里种植的糯米颗粒整齐,味蕴清香,性黏滋补,成为糯米中的极品。又因地名而称为“指前标糯”。茅山道家以八卦为标志,又强调孝敬之心,便用指前标糯的洁白圆润来象征道家的清风道骨;用楠竺叶染制的标糯乌饭米,象征着目连孝道,按阴阳双鱼八卦制成香甜的标米饭。

仙姑葛粉丸

仙姑村的由来源自于一个传说。纨绔公子潘千对父亲定下的儿女亲家婚姻不满,嫌妻子矮小又是一脸麻子,终将妻子休了。潘妻于是骑马出走,声言马停之处便为家。马在茅山脚下五岗村的一座茅屋前停下,潘妻经屋内老太应允,留宿此家,并认老太太为义母。潘妻一心向道,钻研医药,出家修行,得道升天。后人感其恩德,塑像建仙姑庙,庙所在地也就得名叫仙姑村了。仙姑村地处茅山山麓,盛产野山葛,葛粉乃道家喜爱的养生食材,可制成各种美味佳肴。在道家影响下,本地农家也爱上了野山葛粉制作的食物,葛粉丸便是其中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的山乡名小吃。

猜你喜欢

仙姑金坛茅山
何仙姑避嫌
一品锅中尝春味
King Lion
享美食品文化
“纸上神话”
蟹逼金秋,寻味金坛
小二黑结婚(节选)
茅山长青 春笋滴翠
金坛雀舌 茅山青锋 品牌价值 逐年提升
还她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