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过喜马拉雅,才懂另一种西藏
2019-09-10大唐
虽多次自驾抵达西藏,可大都在变幻的风景中走马观花,止步于拉萨,鲜有机会停下真正了解这片高原。6月末,中国国家地理和江西五十铃联手举办的“牧行万里 探知神州”科考活动第二季第二站开启。有幸在地理和人文专家的带领指导下,跟随科考队从拉萨启程,历时6天,1600km,重走唐竺古道,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一路探索鲜有人知的西藏文明和传承:1300年历史的原始藏香制作手工艺、记录半部西藏史的吉隆沟、雅利安人的后裔象雄阿雅人、盛唐时期记录文化远播的“大唐天竺使出铭”,以及藏于深山的史前岩画都无不让人惊叹,一行科考,掀开一角历史面纱,走入真的西藏。
从拉萨向西,距离仅100余公里的尼木县有三绝闻名于世:藏尼纸、尼木藏香和普松雕刻。而尼木藏香又以主产地吞巴乡闻名,故又称吞巴藏香。凝固的香雾梵唱,是1300余年历史传承的藏文化精髓。其主要配料纷杂多样,包括藏红花、雪莲花、麝香、冰片、甘草等数十种名贵植物药,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也具备一定的除菌保健功效,而不同的原料搭配,也有着不同的效果和用途。
时至今日,尼木吞巴乡很多户人家依旧传承最原始的手工制香工艺,穿村而过的吞曲河上,分布着诸多水磨,水磨由松木制成,在石板上昼夜不停的磨成木泥后,晾晒成木砖,作为制作藏香的主要原料,这一过程也是藏香手工艺生产的第一步。
据村民介绍,近代曾对这里的水源进行过专业检测,纯净的水流中出奇地不含任何微生物,保证了吞巴藏香生产过程中“不杀生”的纯净。
亲手体验手工制作藏香的过程则别有趣味:未曾想象,笔直的藏香原来是通过手工完成,混合配置好藏香原料粉末加水和成泥状后,通过在打孔的牛角中挤压成条状,后经过几日风干即可成型。对于新手来说,均匀力道的挤压一气呵成并不容易,笔直的拉伸则需要多次练习的积累。秉承古法,代代相传尼木藏香制作技艺如今早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若有机会路过这里,亲身体验一次绝对不能错过。
随着近些年西藏游热度的不断升高,原本专业攀登珠峰的使发整营地生活区:珠峰大本营也成为游客们趋之若鹜的最佳观珠峰景点,这里距离珠峰封顶直线距离仅19km,但在大量游客近距离一睹珠峰真容的同时,也为这片世界上最纯净的土地带来大量环保负担。自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m以上垃圾达8.4t之多。
2018年末,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游客去珠峰参观需止步绒布寺,不能去往2km之外的珠峰大本营。但实际上不足百米的海拔落差对观赏珠峰并无太大差异,同时珠峰高度测量纪念碑也移至绒布寺,方便游客打卡拍照。但是,自驾车只能抵达珠峰景区北门内79km处,然后再换乘景区环保车继续前行约20km抵达绒布寺。
绒布寺属宁玛派寺庙,据悉其特点是僧尼共寺修行,主寺下还有多个附属小寺。约5100m的傲视海拔,让其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虽然气候不佳,交通不便,但倚靠珠峰,绝妙的景观让这里成为举事无双的修行净土。在珠峰映衬下,纯洁的白塔和随风飘动的经幡,时刻散发着圣洁的气息。只是因为近年来游客的增多,而寺门前的景区环保车,则让这里多了许多尘世的气息。
当天前往“老定日”岗嘎镇住宿,未再从景区大门离开,而是提前数十公里驶离公路,沿着由老定日前往珠峰大本营的最原始道路返回。
穿梭于地球上最伟岸的雪峰峻岭之下,大部分道路都是沿着山谷中的河流两侧行驶。藏语中,河以“曲”来表达,而喜马拉雅山脉脚下无数条由冰川融化成的曲,汇集成江,则成为广袤土地上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以及文化交流的脉络,身临至此,像是一次寻本溯源,不由心生对这片孕育文明圣地的无比敬畏。
海拔4500m以上的圣洁雪山的映衬下,此行第一次驶入非铺装路面。历经2018年第一季科考活动,对于mu-X牧游侠在高原环境下的长途穿越已经颇具信心,拥有430N·m扭矩输出的3.0T柴油发动机动力充沛,而车队中一半的1.9T动力车型也是完全能满足高海拔的动力需求,360N·m的平原最大扭矩虽然在稀薄的供养环境下略有衰减,但切换到手动2、3挡模式后,在充满碎石的山谷中紧跟3.0T车型攀上爬下依然游刃有余。
除了让人无后顾之忧的分时四驱+后桥伊顿差速器锁,柴油发动机友好的油耗带来的充足续航里程,也是高原长途跋涉的极大优势。经历过多站高海拔以及无人区复杂路况的科考活动检验,mu-X牧游侠“科考级SUV”之称实至名归。有着靠谱的保障,才能放心期待前路等待我们探索的故事和传说。
值得一提,有幸驾驶车队中仅有两台的特装版车型,亚光陨石灰的车身颜色配合橘红的细节搭配,让mu-X牧游侠别有一番气势。如同黑金刚的外观时尚而霸气,散发着面对前路舍我其谁的气魄,行在车队前方颇具带头大哥的气势。
除了外觀颜色和专属轮圈的配置,特装版车型内饰方面也进行了豪华升级,在中控台和座椅部分采用Alcantara高级材质以及双色缝线,极大的提升了车内豪华感,乘坐体验大幅提升,充分感受到牧游侠硬汉也时尚的另一面。
所有车辆更换由倍耐力赞助的ATR蝎子胎(SCORPION ATR)以及上市不久的最新品A T P L U S(SCORPION ALLTERRAIN PLUS),前者产品属性为适用于70%公路和30%越野的半AT胎,公路舒适性和非铺装路的越野能力较为均衡;而后者更注重越野性能,60%越野和40%公路的属性在遍布碎石的河谷中更加游刃有余。两款轮胎的加入保证了全程科考活动的顺利进行。
希夏邦马峰——佩枯措
连续几日的晴朗给我们带一路好运,在饱览珠峰的巍峨之后,一路向西百余公里,迎接我们的则是世界上14座8000m级雪峰最后一位的希夏邦马峰,它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坐落的中国境内的8000m级高峰,高拔的雪峰挺拔巍峨,晴日下被稀薄的云围绕,向所有人显露真容的同时又散发着圣洁的神秘。
继续前行不久,则是另一处必须驻足停留的美景:佩枯措,日喀则地区最大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希夏邦马峰也依旧视野中守望着这片高原圣湖。在蓝天的映衬下,静静的湖面湛蓝的发紫,沉静而深邃。静坐湖边,就仿佛一首圣洁的天籁之音在心中流淌,这份纯净的自然洗礼,唯有身临至此方能体会。
喜马拉雅山脉在千万年前因为地壳变动挤压而成,高耸的山脉成为中国与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界山,但五条纵穿山脉的沟壑和峡谷,则成为在诸多神山之下,人类文明发展和交流的重要通道。此番我们所穿越考察的,则是五条沟最西的一条,承载着半部西藏史的吉隆沟。
这条由吉隆县城向南,不足百公里的南北走向的河谷,落差却由海拔4300m直降到1800m,而终点的吉隆镇,则是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城镇。这里也是我们此番寻访的千年古道:唐竺古道中重要的通关要道。
顾名思义,唐竺古道是由唐代从长安(西安)经古时吐蕃前往天竺(印度)的国际通道,西藏段也称蕃竺古道,作为唐蕃古道的延伸,为古时文化交流和大唐盛世时期的声名远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如今西藏地区的宗教信仰和诸多文化传承,在很多专家看来,也与此条古道有着诸多联系。
据文献记载,大唐御使王玄策四次出访天竺,拓展了古时中原地区和天竺的往来,在吉隆镇旁发现的的著名唐代历史古迹:刻有“大唐天竺使出铭”的石碑也印证了这一史实。
沿吉隆沟一路南下,随着海拔急剧下降,河谷两岸的绿意逐渐浓郁。突然见到两岸茂密的原始森林,并夹杂着不时闪现的天然瀑布,让所有人兴奋不已,同时扑面而来的还有高原地区多日不见的水汽和氧气,犹如天降甘露滋润着奔波高原几日的所有队员。百里行程,两个世界,见到茂密的丛林,这隐藏在世界上最雄伟山脉深谷中的世外桃源就在前方不远了。
吉隆镇作为中尼边境小镇,两国外贸往来密切,虽然街道狭窄但异常繁华,商铺密集,不时可以看到涂装着五颜六色的尼泊尔卡车。镇中央和附近座落着当年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而修建的帕巴寺,以及有着全藏12镇魔寺之一的强真寺,建造风格融合多种宗教风格,而寺庙内墙上多层覆盖的古迹壁画,也表明当年这里兴盛的宗教传承。
科考队随后前往吉隆镇旁座落于一座山顶的扎村,这里也是此行科考任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扎村,藏语中意为“水草丰盛的地方”,在历史上曾是吉隆沟的行政中心,历史悠久,田园风光优美但外人鲜有得知。
即便至今,上山道路还依旧是陡峭且狭窄崎岖的碎石路,非越野车难以通行。前往这里,和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智慧人种”雅利安人有关。当年希特勒两次派亲信前往西藏寻找纯种雅利安人未果,妄求制造最“高贵人种”的故事广为流传,也为雅利安人赋予了神秘面纱。而扎村居住着一户古老的象雄阿雅人后裔,而象雄阿雅人传说就是雅利安人与吉隆象雄人的后代,在象雄文化研究学者陈泠带领下,队员前往象雄阿雅人家中做客调查,听其讲述祖辈口述传承的传说和故事。
雖然是古老的象雄阿雅人后裔,但在千百年来的当地民俗习惯融合下,阿雅人的服饰、饮食等各方面已经与当地吉隆人无异。而关于雅利安人的那些传说,除了阿雅人口口相传的只言片语,也早已逐渐消散在时光之中。
与扎村相对的另一处山坡上,座落着有着绝世雪山风光的乃村,藏语里意为“神灵开光过的圣地”,有着“雪山”观景台之称,是摄影爱好者拍摄雪山的绝佳之地。在村旁的观景平台,不仅可以俯瞰整个吉隆镇,也是欣赏吉隆沟田园风光,拍摄日照金山的好去处。虽然前夜阴云笼罩,清晨6点依旧碰运气上山等待日出,有幸再次得到上天关照,一睹当地人口中“仙女峰”的日照金山。
位于吉隆镇玛噶村西深山中的一处古老岩画,则描绘出吉隆河谷一带更久远的人类文明活动历史。
因小地名而命名的“它日普”岩画,隐匿于海拔越3400m的深山岩壁中,近些年才被发现。岩画表现为类似“生殖祈求”、“狩猎”、“动物”等符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猎杀马的画面,推测这极可能是马匹尚未被驯服之前的远古时代。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已经无法判定其具体年代,专家推测其至甚至可追溯至万年之前。
在当地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带领下,队员们钻入深山,徒步数公里,寻访这处藏南地区唯一一处被发现的史前人类绘画遗迹。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仅有几处位于岩壁凹陷面的岩画保存较好,因躲过风吹日晒雨淋得以清晰辨认,虽内容简单,但惟妙惟肖的生活场景描不难推测当年人类的生存状态,喜马拉雅山脉脚下悠久的人类文明史着实让人惊叹。
远行的意义不在于我们多少次开拓了视野版图,而是在一次的旅途中发现多少动人的故事,认知世界后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在专家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去了解西藏,探索历史,则让所有人对这片孕育独特文化的雪域高原充满了更高的敬意。
除了探知沿途的西藏历史文化,考察队还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沈永平的指导下,采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岩石样本,学习分析山脉两侧气候和植被差异。站在地理环境变迁的角度上,人类文明则是自然千古更迭之一瞬,虽然渺小,但也因不断的认知和进步而伟大。
“牧行万里 探知神州”,穿越喜马拉雅,重走唐竺古道,世界第三极的伟岸不仅在于它雄奇的风光,还有其千万年来孕育的灿烂人类文明。而科考级SUV—mu-X牧游侠的科考之路还将继续,下一站,科考队将挺进阿里,挖掘更深的藏地文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