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三视图”教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019-09-10蒋永梅

山西教育·教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三视图作图视图

蒋永梅

从实物图形的感知到“三视图”的认知,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几何学习中一次质的思维飞跃。尽管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接触过用“三视图”观察物体,但受思维认知水平的限制,认知只停留在表象层面。同时,新课标提倡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要注重从“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三视图”教学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三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必须先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三个面和“三视图”的定义:一个物体(如一个正方体)中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作为投影面,从物体的正面由前向后看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物体的水平面由上向下观察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从物体的侧面由左向右观察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教师通过对概念的演示、讲解、分析,学生通过对概念的识记、理解、掌握,就很容易厘清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之间的位置和关系,还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几何形体的空间形象。

例如,在教学“三视图”之前,我利用教室的地面和两面墙构成的立体空间,让学生对应概念理解“三视图”。然后以我为点,直尺为线,三角板为面,分别向教室的地面和垂直的两面墙进行投影,这样难以理解的立体几何点、线、面投影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学生的脑子里形成教室的空间立体形状,就有了空间感,再学习“三视图”就容易多了。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把“三视图”呈现在平面上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讲解“三视图”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规则,让学生明确作图的要求和方法。同时,要依据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先作实物平面图,再到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展开图。随着学生对“三视图”认识的不断提升,再要求学生由“三视图”想象出几何体,并画出直观图。在反反复复的作图训练中,学生将实物几何化,加深了“三视图”印象,培养了空间意识。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先让学生从正前方、左边、上方等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粉笔盒,然后让学生作出粉笔盒的直观图、“三视图”和展开图,再由“三视图”联想实物。学生通过观察、作图和联想,将实物几何化,有力促进了“三视图”的感知,从而掌握了空间几何体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在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学会作图技巧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三视图”知识的运用,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建构数学模型,发展空间觀念,这也是“三视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需要教师对接生活,开拓观察范围,举一反三,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熟悉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想象描述“三视图”的投影,借助实物投影仪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投影的结果,出示相对抽象的实物“三视图”让学生推断物体,这些教学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几何“三视图”认知水平,培养空间意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三视图”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认真研读,透彻领会新课标理念和目标,依学生认识规律,感知“三视图”的现实意义,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北街小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猜你喜欢

三视图作图视图
不一样的角平分线作图
来自2019年天津市中考作图题的挑战
探究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几种常用能力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
作图题答题技巧
Django 框架中通用类视图的用法
三视图题型例析
三视图解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