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的战略思维与企业管理(下)
2019-09-10齐兴强
齐兴强
本文接上期中篇,从儒家、纵横家的智慧中撷取战略精华,并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予以解读。
儒家向来主张“为政以德”的德政,自孔孟以来这一治国理念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尤其是在王朝完成更替,进行经济恢复和社会建设的时期,这一治国理念对于国力恢复和人民的休养生息尤为重要。一个王朝在励精图治、迈向鼎盛的时期,一些有为君王亦会“行王道、施德政”。我认为这是一种基于“内求外感”的战略思维,也是国家治理或企业治理的高级形态。我们在儒家经典中随处可以看到关于“德政”的论述。在《论语》中多处提到“为政以德”的思想,现撷取两段予以解读: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如同北斗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环绕它一样。”由此可见,孔子把“德政”看得有多高,把它比喻成北斗七星,高居其位、众星环绕;一国之君、一企之首,只有善修德行,打造道德和文化的制高点才能吸引外在的人才、资源,达到“修文德以来之”的效果。所以,无论是一国领袖还是一企董事长,要深刻领悟其中的奥妙,站在“德政”的战略高点实现对全局的引领,实现“不治而治,不召自来”的治理境界。
在《论语》中还讲述了一个“樊迟学稼”的故事,借此传递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其原文如下: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治矣,焉用稼?”(《论语·子路篇》)
樊迟请教孔子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夫。”又请教如何种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境界不高的人呀!当权者要是讲求礼节,那么百姓不敢不尊敬他;当权者要是讲求道义,那么百姓就不敢不服从他;当权者要是讲求信誉,老百姓就不敢不真诚相待。若能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背着孩子来投靠,这怎么用得着自己学种庄稼呢?”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重要的不是修技战术而是修自己的境界和德行,境界高、德行好,就有好的项目机会;有了好的项目、好的平台,再加上自己好的道德和人品,就能吸引到各方专业人才为你所用,比自己学技术有效得多、广泛得多。领导人要用境界不如自己但专业能力超过自己的人,若能持续勤修道德境界,就会有持续不断的各方专长蜂拥而来。
在《大学》中关于“为政以德”的思想,也有段非常精妙的论述:“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意思是:“因此,国君首先要慎重地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美好的德行,就会拥有民众;有了民众,就会拥有土地;有了土地,就会获得财富;有了财富,国家就有用度。美德是树的根本,财富是树的枝梢。如果国君本末倒置,那么民众就会相互争利,抢夺财富的事情就会发生。所以,财富聚集在君王,百姓就会离散,如果国君善于仗义疏财于百姓,百姓就会归附于国君。”
《大学》的这段论述更是直指人心、无比精辟,“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这十个字振聋发聩、流传千年。到现在,多少商业高手和市场的弄潮儿都深通此理、运用自如。像我们所熟知的无论是传统大佬还是互联网巨头,抑或是各行业独角兽,都是善于给员工和合作者分钱的高手,正是解决了分配问题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裂变基因的问题。
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如何研究挣钱之前应该首先研究透如何分钱,通过对未来的分享和利润增量的分配,把企业未来的价值、未来的收益、未来的股权、未来的地盘预售出去。让资源提前进来,让资金提前进来,让人才提前进来,打好基础,做好产品,打击竞争对手,赢得竞争。这是所有值钱的企业都在使用的战略思想。
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下》亦有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意思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制约民众不必只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只靠山川的险阻,扬威于天下不必只靠武器的锐利。拥有道义的国君援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者援助他的人便少。援助少到极点时,连自己的亲戚都会反叛他;援助多到极点时,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顺从他。让得到整个天下都愿意顺从的人去攻打连亲戚都反叛他的人,所以,拥有道义的君王除非不战,一战必胜。”
我们要善于打造“人和”的高度,以“人和”顺应、整合“地利”和“天时”,以达到以简驭繁、事倍功半的效果。
战略既要有清晰的定位、定向和定調,也要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讲求平衡;古往今来,做大事、成大业者,都具备“执两用中”的战略思维、都善于把握战略平衡。我们看被孔子视为圣人的舜帝是怎么做的,原文如下: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审问》)孔子说:“舜帝真可算是一个极其智慧的人了吧!他喜欢向别人求教,而浅近的话进行仔细审察。听到不合理的恶言就包涵起来,听到合理的善言便加以表扬,他度量事务的两个极端而用中庸之去引导他们。这就是虞舜之所以成为舜帝的原因啊!”
作为企业经营者和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战略时,一定要求“执两用中”的思维,既要看到机遇的一端,也要看到风险的一端;既要了解自己优势的一面,也要把握劣势的一面;既要听高层的意见,也要倾听基层的声音;总之,要系统思考“执两用中”企业的战略才不会偏颇。
读《战国策》最大的收获就是看鬼谷子的两大高徒苏秦和张仪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各方,实行“合纵连横”之策,纵横家的战略智慧由此展露无遗。就是因为“合纵连横”的战略布局,使得战国后期获得了近百年的暂时和平,天下百姓免受刀兵和战争之苦,由此看见战略布局的重要。
我们企业在做战略布局时,也可以此为启发,做到并做好如下几点:要做好战略布局,首先要了解和把握天下大势,因势而布局;这样的战略布局才能长久;其次,要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整体的竞争态势,利用竞争态势和格局来做布局;最后,还一定要有系统化的思维,把握住重点、关键和切入点及先后顺序。
(编辑 施晓力 760586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