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如玉,琢磨如斯
2019-09-10杨辰宇
杨辰宇
当荧幕上的故事尘埃落定后,人们很容易产生对原作的好奇与细读的渴求,进而是学理层面的分析与研究,而此时的《赏析》系列无疑正契合了这种审美诉求。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2018年6月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资助的项目图书《中国科幻的探索者——刘慈欣科幻小说精品赏析》(以下简称《赏析》)正是这样一项如琢如磨、精益求精的科幻研究成果。
该书分上下两册,收录刘慈欣创作至今的40篇精品小说。为方便读者了解与阅读,短篇与中篇全文选取,长篇适当截取,每篇作品文后缀以相关的赏析性文章,附录有作家访谈和创作年表,全书共计110万字,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赏析》堪称当今研究刘慈欣作品的集大成之作。
首先,在赏析篇目的选择上,编选者注意优中选精,既注意到作品构成的全面性,又注意选取作品的代表性,在挑选时注意拈出此一时期足以代表作家创作水平的典型作品,凸显作者在此时期的行文特点、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其次,在赏析成员的阵容上,编写团队真正实现了八方云集,群贤毕至。团队成员从大学教授到学术机构研究员,从文学评论家到资深媒体人,领域涉及广泛,成员所在地域遍布大江南北,共同组成了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编写团队,充分体现出项目负责人的精雕细琢与精品追求,也令人深感号召人背后的煞费苦心。
最后,在传播影响上,编者在书封设计上别出心裁,典雅而有韵致。全书采用了华而不喧的简约设计,书名题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张克锋教授完成,整体设计浸润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留白艺术,端庄大气,绿色的留白,正代表着探索者的希望与科幻事业的勃勃生机,让每个读过这套丛书的人,都能透过这套丛书看到“雨果奖”得主的创作成长历程,爱上中国的科幻小說。
而在传播层面,书中的《流浪地球》和《乡村教师》也已被改编成电影,两部影片均定于2019年春节档正式上映。前者由吴京主演;后者由宁浩执导,黄渤、沈腾主演,是继《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后的“疯狂”系列第三部曲,改编后名为《疯狂的外星人》。两部作品别开生面,是刮向中国影视剧市场的两股新风,当荧幕上的故事尘埃落定后,人们很容易产生对原作的好奇与细读的渴求,进而是学理层面的分析与研究,而此时的《赏析》系列无疑正契合了这种审美诉求,它的应运而生,既为观影人提供了客观的学理导向,又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体现出其前瞻性。
《赏析》考察精准,整理全面。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尚书易解〉序》:“先儒所称诘屈聱牙号为不易读者,得君爬梳而整比之,庶几乎人人可读矣。”丛书的编写者用心于此,可见普科技之智识,拓民野之基诣,体现出新一代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气魄与胆量,愿越来越多的出版人在未来为广大读者呈现更多的优秀厚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