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初心和使命而永久奋斗的马克思主义者

2019-09-10柏维春

新长征 2019年6期
关键词: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化

柏维春

2018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郑德荣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近百年的人生,是坚定地追求、信仰、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人生。

郑德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源自他青少年时代的人生经历,也源自东北师范大学这所红色熔炉的锻造。1926年1月,郑德荣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县。儿时颠沛流离、饱受屈辱的经历,使他萌生了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望。1948年8月,他毅然投奔解放区,进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东北大学(现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在这座红色熔炉里,他得到张如心、公木、成仿吾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的直接教育和熏陶,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由此奠定了其一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党的无比忠诚。他曾回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理论给了我信仰的力量,我从此下定决心,要站在真理这一边。”“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鄭德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源自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同时源自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理论自信。1952年,郑德荣留校任教,开始了长达67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研究和宣传生涯,同时见证了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67年间,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此生从未动摇”,真正做到了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67年,他一直高举信仰的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毕生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为党史立说、为人民立学,把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紧密结合,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郑德荣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郑德荣组织力量编著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这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的全国高校通用党史教材,并探索建立了学界公认的党史学科教材体系。该教材5次再版,发行百余万册。20世纪80年代初,为全面准确地阐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时代价值,郑德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在东北师范大学倡导并牵头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他带领学科团队成员,旗帜鲜明、客观全面地研究、阐释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毛泽东思想史稿》一书是国内研究毛泽东思想最早的著作,开创了研究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其修订本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为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配发,指定为学习书目;《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著作,曾获教育部优秀著作一等奖,加印10余次,广为高校和党校采用。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郑德荣坚持政治本色,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郑德荣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领域,撰写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历史渊源与思想精髓》等论文。2017年,郑德荣以91岁高龄,带病组织研究团队,申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

郑德荣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多次应邀到15个省、市有关部门和几十所大学、党校等进行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领域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讲学,并得到广泛好评。郑德荣还积极深入基层宣讲马克思主义。2001年,他作为吉林省委纪念建党80周年宣讲团成员,不顾盛夏酷热和75岁高龄,在长春、四平、通化等地作宣讲报告12场;2002年11月,他又被选为吉林省委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成员,赴省内各地宣讲。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一直饱受结肠癌病痛折磨,但他仍不放弃任何一次传扬红色理论的机会,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一个月里,他就为在校本科生作了两次十八大精神宣讲。同事和学生都劝他注意身体,然而他却说:“因为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要选择用一生去忠诚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责任。”

郑德荣始终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针对有的学者提出的“现在研究毛泽东思想还有用吗?”的疑问,他撰写发表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等多篇(部)论著,有力地作出回应,在学术界引起强烈的正面反响;针对学术界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上的不正确认识,他不顾酷暑,放弃午休,重写发言提纲,在大会上予以有说服力的澄清;针对“中国共产党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因为是俄国人介绍的,所以不是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说法,他立即向会议主办方反映,提议采取必要形式消除不良影响。

郑德荣把坚持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出版高水平著作、教材40余部,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仅2011年,他就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年届九旬,信念弥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领域,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郑德荣组织研究团队积极申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积极开展深入研究,充分体现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史学科的无比热爱、对人类崇高事业的执着追求。在临终前几天,尽管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他仍在反复修改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论文。最后一次修改时,听学生读完9000多字的论文后,他坚持拔掉氧气管,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了修改意见。

郑德荣以高度的“四个自信”,毕生信仰、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毕生奋斗的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和学习榜样。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长、教授)

猜你喜欢

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化
Linguistic politeness in Japanese and English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
毛泽东思想挂了帅牛鬼蛇神脚下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