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下的高中生生涯辅导策略

2019-09-10朱珠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中生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辅导;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8-0027-04

【作者简介】朱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200439)教师,高级教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吴增强名师工作室成员。

高中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成长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我是谁”“我想成为谁”等问题是高中生常常思考又想不太清楚的问题,是高中生的重要发展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

高中阶段学生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选择大学和专业。“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但是,依据什么选择、如何进行选择,是大多数家长和高中生都感到迷茫的问题,在没有经过系统的探索和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既不十分确定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价值追求,也不太清楚高校专业的学科要求、课程内容和未来职业发展等重要问题。因此,要想帮助高中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选择,必须系统开展生涯辅导,通过有效的课程和辅导内容引导学生系统认识自己、理解职业世界、习得生涯规划能力,应对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的个人职业生涯。

传统职业生涯特质论、人职匹配论等,在当今变化不定的职业世界和日益多元的个人生涯路径的现实面前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足。生涯发展中有关兴趣从何而来、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如何取得生涯成功、如何收获满意感和幸福感等重要问题,既是生涯理论发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又是生涯辅导中常常面对的现实问题。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依据核心认知变量、个人特质和环境因素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刻画个体生涯发展进程,对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和生涯辅导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模型

美国长期从事生涯发展咨询研究的心理学家兰特·布朗和哈德克于1994年提出社会认知生涯理论[1],以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围绕核心认知变量、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个体生涯发展进程,提出了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描述了个体职业兴趣的形成机制,基于该模型可以阐释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形成过程:高中生的个人特质和成长环境促进了其生涯学习经验的发展,生涯学习经验则通过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兴趣的发展。[2]

自我效能、结果预期、目标是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组织和实施一系列行动的能力的判断,即“我做不做得到”;结果预期是指从事特定行为的结果信念,即“如果我这么做会怎么样”;目标,即个人从事特定的活动或者达成特定的结果的意向。[3]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是职业兴趣、目标和行动的基础,个体的职业兴趣由其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决定;兴趣产生之后会与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一起促使生涯目标确立;目标又会促进个体采取行动并选择行为,最终达到一定的结果,而结果又会对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产生反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反馈回路。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认为,生涯学习经验是促进个体职业兴趣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环境因素促进个体职业兴趣发展的主要媒介,也是职业兴趣发展的根源动力。生涯学习经验包括成就经验、替代学习、社会鼓励、情绪状态4个方面:(1)成就经验,指个体自身参与某领域活动的成功经验;(2)替代经验,指观察榜样或他人而获得的行为经验,影响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在缺乏直接体验时,其影响效果更为显著;(3)社会鼓励,来自父母、教师、偶像等个体信任之人对其某领域成功表现的肯定,或鼓励其尝试参与某领域活动;(4)情绪状态,是指个体参与某一任务时,所体验到的消极或积极情绪状态。[1]

综上,社会认知生涯理论强调个体、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人的学习、发展意愿和动机的重要性,强调个体在生涯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强调生涯学习经验是促进个体职业興趣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职业兴趣发展的根源动力,这些理论观点为学校组织实施生涯探索体验活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对学校生涯辅导的启示

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在高中阶段运用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结合学生生涯探索、升学引导的实际需求,总结了“自主探索、相互激发”的生涯教育育人理念,“自由心灵、自觉追求、自主探索”的生涯教育总目标,立足于丰富学生生涯学习经验,促进学生职业兴趣形成与发展,提高自我效能,提升自我预期,增强学生生涯规划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1.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高中生自我效能感的直接来源是学习经验,而学科学习占据了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成为他们最重要的效能感来源。学科成绩是成就感和自信心的主要来源,我校重视学生学科学习的成就体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展现学科的内在魅力和未来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特质表现,为学生提供多元和优质的学习经验,让拥有不同能力特质和性格特点的学生都能从不同学科中建立自我效能感、强化自信心、开发潜力。学科活动周是我校的特色项目,创设一种浸润式学科体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情探究、享受学科乐趣。如“青春诗会”“剧·人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学文化节走进数学发展史,演绎大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学生自排自演英语学科的“声临其境”“音乐剧”;“文融物理”揭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物理现象;“唱响化学”中学生通过改编、填谱、改词、舞蹈等方式完美诠释化学之光;生物学科的“生命科学日”用前沿讲座、辩论、摄影、水仙雕刻等系列活动吸引学生。另外,我校还开设了150多门拓展课程,包括社会研究、语言运用、文化艺术、学科拓展、科学技术和体育艺术等6大板块,课程以学生自主探索和发展促进为本,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2.搭建校内实践体验平台,丰富学生的成就经验。

我校不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内实践体验项目,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自我、培养兴趣、锻炼能力、个性发展搭建了全新的平台。

“模擬社区”是我校引进城市社区管理的机制,将学校作为一个小小的社区交给学生自主模拟运行。“模拟社区”以学生会、自律会和服务会为自主管理载体,由学生生活区、学生学习区、学生活动区和学生校外社区4个部分构成。“模拟社区”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近400个不同的实践岗位,每位学生至少可尝试2~3个不同的工作。学生在“模拟社区”进行“准社会化”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自主意识,发展了个性特长,锻炼了实践能力。

我校的STEM实验中心将科技活动、学科实验相关教师和实验员集中起来聚焦于科技理工特色项目。实验中心有18个特色实验室、20个常规实验室。实验中心开设26门共318学时的STEM课程和21门慕课,平均每周有150名学生在实验中心从事课外自主实验和其他科技创新活动。另外,在实验中心旗下,还有推动学生自主进行科技创新发展的荣誉机构“交中科学院”,入选的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研究、讨论及论文撰写,并在实验中心享有专用的学习研究区域。

3.“请进来”“走出去”,发挥替代经验的积极效应。

高中生对职业世界、大学和专业的认识较为模糊,而替代经验的积累是获得专业和职业认识最迅速有效的方式。

本着“坐在交中,看遍世界”的理念,我校开设“仰晖讲坛”,邀请大学教授、知名校友、行业专家和学生家长来校分享职业经验和人生感悟,丰富学生的职业信息,促进其职业认知。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虚拟课程班”,2014年起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等9门课程,总计约500人次参与课程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大学课程的认知体验。学校还邀请升入高校的优秀学长分享高三学习经验,并外请专家、高校校友进行高考新政、专业设置、志愿填报等方面的解读和指导,刊印“海客”“扬帆”(面试经验集)供学生学习,增强学生生涯选择和决策的能力。

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大学专业调研、职业见习活动,学生在专业调研和职业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学校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团委、钱学森图书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60多个服务站点合作,建立校外生涯实践体验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还制订了励行研学计划,既有北京、广东的大学研学活动,也与安徽、浙江、贵州等兄弟学校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我校各项“请进来”“走出去”的举措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优质的生涯体验,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中澄清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意义感和兴趣。

4.成长手册,记录生涯探索学习的历程。

在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中,个体的学习经验影响着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相关领域的成就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学生需要成就经验的积累和分析,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我校编制了《高中生涯成长手册》,手册包含学员档案、诊断自我、夯实基础、领航探索、定位反思和感悟随想6个部分,记录涵盖高中三年,用于学生记录高中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特别是一些有意义感、成就感的重要经历。手册在特色班先行使用,同时特色班也在试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学科导师和一位生涯导师,导师连续三年给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实践、选科及升学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成长手册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完成,在指导、记录和回顾中促进学生澄清自我、反思自我,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明晰生涯目标,规划行动,持续发展自我。

正如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所示,学生生涯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学校是实施学生生涯辅导的主阵地,但也绝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善于联合家庭、社会、高校等多方面资源优势,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探索与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涯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生涯自我效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最终促进职业兴趣的健康发展,为未来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及人生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缴润凯,刘立立,孙蕾.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中的学习经验及其影响因素[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45-253.

[2]刘立立.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兴趣的影响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69-75.

[3]范媛吉,曹璐.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型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6(6):365-367.

猜你喜欢

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校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