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水珠”润己泽人的品格提升实践

2019-09-10赵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情怀

【关键词】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情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5-0033-02

【作者简介】赵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5)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指导中心主任。

江苏省清江中学将志愿者服务与社团活动融合,将志愿服务与高中生兴趣特长融合,将志愿精神与学生品格提升融合,开创了精准志愿服务的社团化、联盟化操作模式,为高中生品格涵育方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范式。

一、“小水珠”润己泽人的德育创意

“小水珠”是水文化的符号,是清江中学“精准服务”的精神内核。学校以“小水珠·大情怀”作为品格提升的重要标识,并围绕“水文化”展开品格的纵深设计。“小水珠”就是浸润自我、升华自我、福泽他人、润泽社会的一个精准服务和品格提升品牌。

中华传统文化中就有“水喻品格”的特点。《论语·子罕》篇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审视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慨叹,是珍惜时光、勤学精进精神的观照,更是润泽万物、不辞艰辛品质的内在觉醒。这一点与志愿服务的内涵“互助、进步、不求回报”是统一的。《道德经》第八章中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之精神内核在道家就是一种“奉献、谦逊、包容”的情怀。

因此,“小水珠”的内涵从传统文化视角来看,与志愿服务相得益彰。一个“小”字,即“小而不微”,每个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更能反衬其精神价值的“高大”;一个“水”字,即“上善若水”,展示着奉献、友爱、包容、谦逊的美好情怀;一个“珠”字,即“珠联璧合”,喻指志愿服务还需要联合众人智慧、联合校际智慧。学校将志愿服务与社团融合,使得“小水珠”志愿者社团的终极价值指向志愿服务,指向成己达人。“小水珠”项目契合了“品格提升、升华自我”“组织动力、联盟聚力”“文化自信、底蕴支撑”三方面的内涵。应该说,这是一个学理和实践相互融通的道德提升项目,既有实践和理性探索的需要,更有文化滋养和品格涵育的深刻价值。

二、精准志愿服务平台的实践成效

1.高中生担当意识不断增强。

项目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实现学生社团建设与志愿服务的“无缝对接”,使社团建设更具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并以此为载体,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从引导走向自发。社团成员参加社团志愿服务活动,从最初以社團指导老师引导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学生主动策划为主;从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到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非组织的活动,社团成员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

从乐业走向精业。专业师资的指导、社会精英的加盟、自我提升的需要,使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坚韧、仁善、合作的品格得到磨砺。社团志愿项目实施以来,“小水珠”社团旗下的“清馨”志愿者社团、“清语”朗诵社团等六个社团六次蝉联淮安市十佳社团。

2.社团公益校际联盟不断壮大。

“小水珠”社团精准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社团志愿服务联盟从校内辐射到校际。各联盟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提升了社团的专业水准和志愿服务能力,扩大了社团志愿服务的规模和影响力。联盟校是精准志愿服务的实践创新,学校之间师资联动、资源联网、活动联手、智慧联璧,社团志愿服务项目呈现出“小水珠遍洒淮安大地”的蓬勃态势。

3.形成“志愿者社团化、社团志愿服务化”范式。

项目实施依托“志愿江苏”平台,实现志愿者社团化、社团志愿服务化。加入“小水珠”社团的在校学生首先必须在“志愿江苏”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然后再根据个人的意愿、爱好和特长申请加入“小水珠”社团旗下的一个或多个分社。“小水珠”社团旗下的各级各类社团利用社团自身专业特长,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走上舞台,面向志愿服务基地开展个性化的、可持续的精准志愿服务活动。

三、品格提升与社团志愿服务融通的价值

“小水珠”品格项目在高中生品格提升与社团志愿服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创设了一个鲜活的道德涵育场境。在这个场境中,青年学子提升服务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完成自己的追求、砥砺自己的品格。

“小水珠”品格项目也是一道联智的桥梁,将不同学校的资源和力量进行融通整合,让不同学校的学子进行交流和互通。在这个万物互联的社会,这种桥梁尤其珍贵,因为它是有生命意蕴和情感交流的,因此,在品格提升中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人的品格具有自反性、自励性、自省性,这个项目平台让青年人在相互唤醒和相互点燃中升华品格。

“小水珠”品格项目也是家校共育、父母与孩子共同进步的平台。好父母也是好老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家长积极参与,投入智慧和力量,与青年学子共成长、同进步,向自己的孩子学习,也让孩子看到父母学习的样子,相互勉励、相互支撑、形成合力。项目实施中,学校将学生的生涯规划与父母的职业融通,精心设计的职业体验、岗位招聘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加深职业理解,体会财富价值,感受劳动创造的快乐。

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社团志愿服务是高品质的按需服务、精准服务。让青年人理解志愿服务并不难,而深刻体会志愿服务更需要智慧。社团志愿服务,坚信润己,坚守泽人。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情怀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