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为先 变革为力
2019-09-10林来建
【摘 要】教育迎来一个全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追求优质办学,为乡村学校发展赋予新活力。以学校精神为引领,以教学改革为推手,以团队建设为策略,以心理认同为保障,多层面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赋予新能量。
【关键词】学校精神;教学改革;团队建设;心理认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0-0024-04
【作者简介】林来建,江苏省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43)校长,高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均衡发展,标准化发展,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彰显了农村初中教育对“质量”与“公平”的时代诉求。那么,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下,要办好乡村教育,增强农村办学的自信,关键靠什么?靠的是“人”,要看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具有怎样的教育情怀。
一所乡村学校,要有更好的发展,关键要有一支甘为寂寞又意气风发、埋头苦干又锐意进取、秉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要赋予教师独特能力和新的能量。
提到“赋能”,就要冷静思考和清晰梳理,我们要赋予教师怎样的能力和能量?通过哪些抓手和举措切实有效地“赋能”?这些“赋能”,其价值指向又是什么?
一、汲取学校精神,激发教师源于内心的责任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文化的提升,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追求生活品位的意識越来越强,尤其是年轻人,这无可厚非。在众多职业中,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可谓是生活平淡,经济拮据,好像是排斥于五彩世界之外,一任岁月流淌,青春消磨。那凭什么,才能成为我们乡村教师抵制世俗诱惑、奠定人生的精神支柱?凭责任,凭学生的欣赏和家长的认可,凭“桃李满天下,杏坛定乾坤”的幸福。笔者认为,“责任心”的确立,会赋予教师强大的心理能量和人格力量,将会给教师以生命价值的提升。
(一)责任心,会使行为标准自我提高,并与之对照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具有责任心的人,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必然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提高自己行为处事的标准,并时刻与之对照,为之努力。他绝不会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他无须别人的督促和组织的监督。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环节中,都会成为领导信任、同事信赖的支点。古有“位卑不敢忘忧国”的陆游,后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他们心系天下苍生,心有国家兴衰,这就是责任心的驱使和支撑,从而发出振聋发聩的天下感召。
(二)责任心,会使精神家园丰满,并为之幸福
将目光投向教师职业,默默无闻中有辛勤付出,平平淡淡中有心灵撼动,朴实无华中有生命华章。有责任心的教师,他会因为对学生的呵护,对教学的投入,对岗位的尽心,从而成为行业的引领者,使自身平凡的生活彰显异样的风采。每次学校进行“学生评议教师”活动,那些得到学生高度赞赏的教师,收获的是人生最高荣誉和最大幸福。何谓幸福?能给予别人以帮助,成为有用于别人的人是幸福的;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誉的人是幸福的;能在作用于别人的同时成就自我的人,将是最大的幸福。要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必先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他都是一位散发着人格魅力的人。
(三)责任心,会使人做好细节,并为之成功
责任在心,必细心于事。一个细心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这可能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也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最有用的。教师如能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时刻作为自己责任,那他就会细心地观察孩子,走进学生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赢得孩子们的信任,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
责任在心,必用心于事。凡事乐于去做,认真去做,过程中心细如丝,春风化雨,即使苦点、累点,都能等闲视之,坦然面对。个中的酸甜苦乐,却成就了他工作的充实与丰满,这样的教师,所有的细则规章,都“形同虚设”,他们会不令而从,甚至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景安初中是一所以烈士命名的学校,所推崇的文化主张就是“责任在肩,幸福成长”,所提炼的学校精神就是“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突破传统的改革精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精神往往是工作、生活的支柱和动力,我们汲取学校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了师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赋予乡村教师强烈的正能量。
二、寻求教学变革,促进教师多元发展
教学是一潭活水,常变常新,千万不能故步自封,陷入泥淖。为了学校的优质发展,我们要多思考,多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办学思路,而这恰恰又给师生发展带来契机,创设了多元发展的平台,为教师发展赋予了新能源,开创了新天地。
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我校从2008年起,围绕课改,立足课堂,构建了以“问题伴学”为主体平台的“学中问、问中学”亲情式合作样式,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情的“1+X”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究,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关怀,形成交流互助、善于倾听、敢于展示、勇于创新、多样合作的学习文化。
(一)“问题伴学”课堂:以建立课堂伙伴关系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和创生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导向
学校构建了“合作学习”的主体平台——“问题伴学”课堂模式。“问题伴学”以建立课堂教学中的伙伴关系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和创生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导向,以生生、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学习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改善班组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问题伴学”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其含义有两种,一是问题相伴的学习,即学习是基于问题而展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生问题和创生新问题的过程;二是学习是相伴而学,学习的过程是同学之间互学互帮的过程,是群体游戏、活动等方式的学习,是知情相融的学习,是充满童趣的快乐学习。所以,“问题伴学”就是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是基于自主探究、互助友爱、共同提升的合作学习。
(二)教学文化:在教师的关怀下着力培养小组成员的“学友情结”和“助人品质”
作为农村寄宿制初中,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的主阵地。“合作学习的景安初中样式”是在教师的关怀下着力培养小组成员的“学友情结”和“助人品质”,努力实现学校“为现代社会培养优秀公民,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引领农村孩子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三)合作学习方式:在组组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的局面中,从混乱无序走向深度交流
为了彻底改变农村初中的课堂生态,学校进行了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前后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围在一起的合作;仅围在一起不叫合作,合作要基于问题;基于问题也不一定是合作,合作要基于学生自己的问题;最终形成了以解决基础问题的“1+X”“X+1”为代表的组内合作,拓展提升和组间评价的串组合作,以主题板块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项目化合作等多样式学习方式。“1”为学生主体,“X”为小组成员,组长会根据学情和学习任务准确安排具體的合作方式,让学习效果最大化。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中,为了摒弃只是组长汇报答案的陋习,我们实施互动展示的实践研究,形成组组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的局面。
(四)教师成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弄潮儿向涛头立,让教学能手、乡村名师的培养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流
作为一所农村初中,能逐渐成为全国课改知名学校,这完全得益于我们十年来潜心钻研、努力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步的迈进,成就了学校,成就了学生,更成就了我们的教师。在这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想方设法,引领与转变教师原先固有的观念,大胆创新,积极改变,超越自我。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我们充分挖掘有利资源,创设发展平台,大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让他们成为课堂改革的弄潮儿,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引领作用,成长为出自教学一线的课堂改革实践专家,成为学校走向外界的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景安初中样式”研究已日趋成熟,成果也颇为显著,尤其是在课堂改革浪潮中通过不断锤炼,很多教师脱颖而出,真正成为来自教学一线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型名师。我们将这些教师组建成课改团队,建立校园人才库,并接受多方学校邀请,多人次在全国范围内执教公开课、研讨课,增强了学校的辐射引领效应。独特的教学方式、积极的课堂生态、学生的学习自信培养等方面给课堂观摩者产生极大的震撼力,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和很高的赞誉。
学校影响力不断增强。近三年来,有来自全国28个省的5万多人到景安初中进行课堂观摩,深度合作带来的课堂生态给每位来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专业发展突飞猛进,近两年来,教师基本功比赛荣获省一等奖1人,市一等奖11人,对市级以上所开的公开交流课达1000多节。其中刚参加工作的李欣老师,两年来开设县、市级以上公开课30多节,县、市级以上讲座11次,成为我校颇有知名度的课改名师,是我校在课堂改革中快速成长的杰出代表,是学校变革赋能予教师的成功范例。
三、以团队建设为平台,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要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相应发展,必须加强团队建设,以团队为教师成长的土壤。这样既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又能增强自我内驱力,注重个性化发展。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着重打造系列团队,为教师发展赋予团队的力量。
(一)加强骨干教师后备团队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教师队伍流动性的增强,学校每年都会有新的教师进来,成为学校发展的新鲜血液。为了新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我校的课堂改革理念、课堂学习模式,熟练驾驭我校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运行方法和实施细则,我们每年进行新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入模培训,开展多轮次的试水课、舞台课、研讨课、比武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并将这些新教师吸纳进骨干教师后备团队,要求他们一年内的成长目标明确化、完成任务表格化、完成质量数字化,做到“一年内上路子,两年内压担子,三年内结果子”,真正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青年骨干教师,让品牌教育成就教师。
(二)创设党员工作室示范岗
目前我校在职党员14位。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学校课堂改革推进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召开全体党员会议,认真选拔党员中的骨干力量,创设了8个党员工作室,给他们一个空间、一个团队、一个主题,让这些党员骨干带领一部分教师学习研讨,共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优秀党员佘晓芹老师,以自己的党员工作室为平台,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成功培养了语文组4位教师成为南通市名优人才,自己参加2017年江苏省语文学科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三)加强学科组建设,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
教育质量要提升,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思考,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素养。所以,学科组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抓手。
1.设立学科宣言。为了突显学科特质,明确教学主张,获得学科归属感,我们以凝练学科宣言为教学引领。
2.有效开展研学。为了确保学科组研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我们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程序、定内容。
3.评选明星学科。每学年根据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组员的专业发展,评选明星学科。其中我们的英语学科,质量历年稳居全县前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