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栽“仙人球” 花开仍可待
2019-09-10赵婷婷
赵婷婷
2016年9月,一群新入学的孩子进入校园。这是我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我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孩子,正是与这个孩子的相处,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了初步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他由浑身带刺到温和懂事的转变,就好比新栽了一盆“仙人球”,从一开始经常被它身上的刺扎到,到后来能顺利绕过刺给它浇水,可以期待它开花一样。这盆带着硬刺的“仙人球”,我在这一年里是怎样和他相处的呢?
真诚,建立关系
开学这一天,52个孩子陆陆续续进入教室,认识教室,认识老师,领取新书。报到时,一双双懵懂的、饱含期待的眼睛望着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报到完毕,当所有的孩子都离开教室后,一位妈妈牵着他的孩子走了进来。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有个事我想和您说一下。”我点头示意她说。她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但最终还是开口了,语气中带着万分恳求。她告知我她的孩子有些特殊,那是个小个子的男孩,眼睛很大、乌黑乌黑的,眉头微皱,但也挺有精神,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的妈妈告诉我,这个孩子有一些自闭,我微微有些惊讶,并牢牢记住了这个孩子的名字——小Y。也许是因为处于陌生的环境,母子两人显得局促不安,我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
我向他们微笑致意,在妈妈的引导下,小Y轻轻地叫了声“老师好”。小Y的妈妈惊喜地说:“他还从来没有这么快地主动和一个陌生人打招呼呢!”我知道,这是微笑带给他的力量。好的开头总是令人喜悦的。小Y的妈妈在这一瞬间似乎放松了许多,我也对她微微笑了笑。在这个笑容里,我想要流露出真诚与善良,同时也希望她能更多地讲述孩子的情况。果然,在之后的十几分钟里,这位妈妈不再拘束,她向我讲述了更多关于孩子目前的情况,如治疗到哪一步,能够接受什么、拒绝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尊重,面对困难
带着对这孩子的初识,我开始了漫漫教学征途。由于小Y的些许不同,我时常会多关注他一下。第一节语文课,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听讲,小Y突然站了起来,在经过提醒后,他还是好几次控制不住地站起来,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孩子需要的关注比我想的更多。我发现,小Y身上存在的问题其实在同龄孩子身上同样存在,区别在于,别的孩子能够一经提醒就有明显改善,而他做不到。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用于提醒他的时间常常需要4到6分钟。但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小Y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要慢,他对外界指令的接收也就相对慢得多,不应当以一般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作为教师,应理解他的这种情况。
倾听,突破困难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被教育的,我坚信,通过观察,再采取恰当的措施,小Y也一定能取得进步。从小Y妈妈的话中,我还了解到小Y对外界不感兴趣时,极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有一定的行为表现,如突然站起、突然发出声音等,如果周边的人对他的表现有回应的话,这种情况会缓解一些。在之后的课上,我根据小Y妈妈提供的信息采取了一些措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虽然小Y的反应很慢,但他的内心却很敏感,尊重他的诉说,是对他自尊的一种保护,更是为了引导他勇敢表达。课上,每次小Y站起来时,我都会让他简短地说一个字或者跟读一个字;下课后,我还会将小Y带到身边细细询问他的感受,无论他说什么,我都会耐心倾听。尽管他还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但都会在课后和我交流,课上已经基本能做到不发出声音了。
积极关注,逐步化解
每次与小Y妈妈交流时,她总说:“能遇到你们这样的老师是小Y的幸运。”然而,这个孩子有这样一个坚持不放弃的妈妈,才是他莫大的幸运。从2岁发现重度自闭到现在的轻度自闭,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与小Y妈妈爱的坚持是分不开的。在教育上,如果教师能同样坚持以关爱的心去帮助他,他一定会有所改善。每天放学时,我总要将他揽到怀里,和他耐心交流課上的表现,并提出第二天的目标。即使他还不能控制自己,但看着他小小的脑袋一点一点的,我知道他会努力的。除此之外,每周我还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将他带到身边,或读书或坐正,每有一点进步,我都会夸一夸他。每周我还会根据他的表现在“加星表”上给他加一颗星,并告知他比上周更棒了。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对他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他感受到了我的坚持,自己也在努力,变得越来越好。
精神关怀,直面教育
作为教育者,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以及形式各异的难题,无论是哪种难题,只要了解情况,就能找到解决的策略,难的是如何充分了解情况、如何采取策略。之前我也很困惑,但遇到小Y之后,我知道以后的教育教学有章法可循了:第一,微笑能融化一切冰凌,教师笑容里的自信与阳光能感染学生;教师笑容里流露出的真诚与善良,能让学生和家长自然放松,以一种舒适的姿态交流。第二,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哪种问题,教师都应当尊重学生,并且理解这种问题的存在。第三,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他们诉说的欲望大于倾听的欲望,教师应尽可能地倾听他们诉说,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从而在倾听中获取更多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