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杜甫游成都
2019-09-10曾进
曾进
公元759年是杜甫的本命年,他带着老妻、少子,一行六七人到达成都。这时,成都已是冬天。
大慈寺周边的繁华从未改变
杜甫抵达成都的第一站是大慈寺。
唐朝时期的大慈寺,就像如今隔壁春熙路上的网红地标“太古里”,游人如织。公元622年玄奘曾正式在此出家为僧,唐玄宗曾赐额“敕建大圣慈寺”。
大慈寺至今犹在。除了玄奘痕迹,这里还隐藏了不少唐朝风物,最出名的是历代壁画。想了解唐朝的建筑和风物,可以跟着杜甫先生的脚步,来此打卡。
自古以来,大慈寺附近的商业就比较繁荣。古书记载,寺前形成了季节性市场,如灯市、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等。登大慈寺前的云锦楼、观锦江夜市,是彼时成都市民的风俗。而现在,大慈寺附近的太古里是一线品牌的汇聚地,时髦男女谈恋爱、逛街的好去处。
有游客留言说,从大慈寺到太古里,一步之遥,却感觉自己从清净佛门堕入滚滚红尘。
从季节性市场变成商业综合体,大慈寺周边的繁华从未改变,变的只是时光。
草堂是杜甫的“宇宙中心”
杜甫来到成都,是因为朋友。这里有旧交严武和高适可以依靠。
托了严武的福,杜甫在浣花溪有了地,能够盖房子,即有名的“杜甫草堂”。在成都,这里就是杜甫的宇宙中心,是他在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家。杜甫就在这儿开始了他优哉游哉的生活,亲自耕作,养花种菜。
杜甫的草堂,闻名遐迩。但凡对诗人感兴趣的,都会来此里外逛个遍。但此处被修缮了数次,越来越庄重、大气,和上千年前的古拙相去甚远。
公元761年某天早上,杜甫起床,便看到一夜春雨打湿了城中的花,滋润了地中的庄稼。这位没有见过连绵春雨的北方男人,写就了尽人皆知的《春夜喜雨》。
寒冷的冬天,成都植被常绿,正所谓“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这样的冬日景观对于河南人杜甫来说,完全无法想象。现在的游客来到成都,多做一枚吃货,沿着美食榜单吃过去。而那时的杜甫更多被南方山水、迥异的花草植被以及繁华的城市所吸引。
登西岭颂雪山
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和诗坛挚友、大邑县令韦班往来亲密。韦班陪他参观了大邑的白瓷窑,并送了一套纯白瓷碗给杜甫。诗圣提笔写下:“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大邑白瓷”因诗人提携,一时扬名锦官城。
据悉,762年春,杜甫再次来到大邑,韦班带着他到了西岭雪山。不断亲近原野风光后,在轻松的心态下,杜甫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千古佳句。
如今,游客从成都市内驱车110公里到大邑县,可以“春赏杜鹃夏避暑,秋观红叶冬滑雪”。
出蜀不久的杜甫,病逝客途,死时不到60岁。但至少,他离世之前的成都生活是快乐的。成都给了诗人杜甫一生中少有的安全感,用美景和安逸抚慰了陌生的异乡客——从这个意义来看,千年以来,成都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