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敲响文化振兴的鼓点

2019-09-10苏凤张韬

党员生活·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跟我学花鼓鼓点

苏凤 张韬

苏凤,45岁,鹤峰县走马镇白果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文化瑰宝“打溜子”的传承人,她一边以支部书记的身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一边用一个文化传承人的身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成为了白果村最美文化促进者。

文化是什么,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但我们白果村是个有文化的村,我心中是很有谱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们村有一大文化瑰宝,那就是打溜子,也叫“围鼓”。因为打得溜,打得活,打得行云流水,打得欢天喜地,2008年6月,围鼓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当然还有我们村土生土长的“花鼓灯”“狮子灯”“柳子戏”,都称得上远近闻名、深入人心。

有了“打溜子”这张闪亮的文化名片,我们村就踩着“溜子”的鼓点,跟随“花鼓灯”“狮子灯”“柳子戏”的节奏,以文化振兴为重要抓手,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铿锵前行。

人们常说,思想有多远,就会走多远。为了塑造村民的先进理念,提升村民的思想素质,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每到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我们村“打溜子”表演大师们就配合村里自发组织的“花鼓灯”队、“狮子灯”队、“柳子戏”表演队,为各家各户“送喜”“送福”“贺新春”;每到有人家婚迎嫁娶,他们就去帮助迎亲、送匾、送对联;每到有人家办丧事的,他们就去“送挽联”“送祭幛”“送灵柩”上山;每到有人家添子添孙,他们就去“送祝米”;每到有节日庆典、开业剪彩和送兵报喜等,也前去营造气氛,传播正能量。一通“溜子”打下来,既热闹了场面,又送去了吉祥,更通过各种符合新时代精神的唱词,让时代精神深入村民骨髓,让村民在灵魂深处跟上时代节拍。

我是村支书,也是村里“打溜子”的骨干成员。土家族的民族服装一穿,围鼓胸前一放,鼓锤一拿一敲,感觉一下子就有了精神头,什么烦恼事儿,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给村民宣传政策,也可以通过“打溜子的形式来开展。比如精准扶贫政策要落实落地,宣传要先行,我就编了几句顺口溜:“精准扶贫真的好,党的恩情像火苗,不愁吃来不愁穿,“三保障”里暖心潮;不要等来不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努力致富奔小康,脱贫之后开颜笑。”如此一来,村民觉得有意思,政策自然也就掌握了。

村里的事情,常常是東边日出西边雨,琐碎且忙碌。东家刚刚把婆媳关系搞好,西家两口子又因为打牌吵上了架。好吧,又得去做工作。怎么做呢?我说,这样吧,跟我“打溜子”去。女方欣然答应,第二天就跑过来要跟我学,我就手把手儿地教。一学不要紧,还学上瘾了。回去当着老公的面溜溜地炫耀,把他老公的心也逗痒痒了,也要跑来跟我学。这样,两口子也不吵架了,一个打鼓,一个敲锣,每天把家里搞得热闹极了。

白果村一千余人,80%以上的都有点文艺细胞,不是会“打溜子”,就是会狮子灯、花鼓灯或者柳子戏。一到重大节日,我们村真的是红红火火,好不热闹。现在,我们正敲响文化振兴的鼓点,让村民踏上新时代高质量生活的节奏,去奋力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猜你喜欢

跟我学花鼓鼓点
鼓魂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雨天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跟我学看图,教你会计算
跟我学
跟我学英语
为春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