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瑙河畔的“金色名片”

2019-09-10

人民画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钢厂高炉塞尔维亚

仅半年,这支来自中国的管理团队就使塞尔维亚的一家百年老厂扭亏为盈,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2019年一季度,企业产钢46.17万吨,全年产量有望创下建厂106年来的新纪录……

三年间,这支团队用效果打消了外界的种种疑虑,其效果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样板之一,为增加当地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支中国团队就是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

201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位于欧洲东南部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斯梅代雷沃市,钢厂静卧在多瑙河畔,与中国相距万里。

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和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正是由于钢厂经营有方,这座城市才得到了拯救。”斯梅代雷沃市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这样评价。

一拍即合

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成立于1913年,是当地知名的百年老厂。高大的厂房外墙上写有巨大标语——“塞尔维亚的骄傲”。

斯梅代雷沃是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座工业城市,人口接近11万,钢厂的5000多名职工90%来自该市。该市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起床后看一下斯梅代雷沃钢厂的高炉烟囱,如果烟囱都在冒烟,就表明钢厂正常生产,他们就心安了。

说到钢厂在斯梅代雷沃市的影响力时,市长算了这样一笔帐:“在斯梅代雷沃市及周边地区的绝大部分家庭里,家中一个或多个成员就职于钢厂。钢厂的成功运营关系重大,如果把上下游企业及同钢厂有关联的合作单位一并计算,大概涉及到2万多人。”

这座在塞尔维亚人心中举足轻重的钢厂却因经营不善在 2003年破产,之后,以2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钢铁公司。2012年美国投资者撤资,塞尔维亚政府收回了该钢厂的所有权。

此后,塞尔维亚政府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者。2013年4月,钢厂恢复生产,但产量有限。据悉,之后几年,该厂平均每个月亏损约1000万美元,塞尔维亚政府每年得拿出数千万美元来维持这家企业的运转。“曾经的‘巨无霸’沦落为如今的‘老大难’!”当地有媒体发出这样的哀叹。

在当地人眼里,这座钢厂就像一辆“老爷车”,大部分设备是20世纪70年代的,“最先进”的设备也只是20世纪80年代的。

2016年4月,河钢集团来了。这时的河钢,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按照“全球拥有资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的发展定位,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产业链全球化布局。

双方一拍即合。2016年4月,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约,以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保留其5000名员工,成立了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

中国力量

河钢先后选派宋嗣海、赵军等9名管理和技术骨干人员,组成河钢塞钢管理团队,扎根异国他乡。仅用两年多时间,就使一个连年亏损的大型企业重现活力,建设成为中塞合作的模范工厂,打造了“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

宋嗣海永远忘不了2015年五一假期时接到的那通电话。“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河钢集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工作,集团决定把执行董事的任务交给你!”宋嗣海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意义,2016年1月,他依依不舍地辞别家人前往塞尔维亚,为正式收购作前期准备。

踏进斯梅代雷沃钢厂的大门,面对眼前的“烂摊子”,他感到震惊:设备陈旧,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产品结构不优、档次不高……但这没有动摇宋嗣海在多瑙河边二次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收购工作完成后,河钢唐钢公司炼铁部部长赵军接到了前往河钢塞钢公司担任总经理的通知。他着实放心不下年迈的父母。然而,父亲大手一挥:“让你去塞尔维亚,是组织对你的信任,是国家的大事。我和你母亲身体硬朗着呢,你就放心地去吧!”就这样,赵军从渤海之滨飞到了多瑙河畔。

魏东明担任河钢塞钢公司首席运营官。游走于锈迹斑驳的设备之间,他强烈意识到,不对这些老旧设备动“大手术”,企业难以起死回生。说干就干,仅仅用了半年时间,他就率领大家先后完成了对高炉炼铁技术设备、炼钢转炉系统等关键部位的技术改造。

河钢塞钢管理团队坚持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原则,与当地职工打成一片,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管理团队到每个工人都拧成一股绳,企业5000多名员工团结得像一个大家庭。

5000人,一个都不能少

河钢的到来,不仅挽救了塞尔维亚唯一的国有钢厂,还为钢厂的5000多名员工带来了希望。

钢廠有两座巨大的高炉,当地人称工厂烟囱冒出的烟为“希望之烟”。工厂对工人们则意味着工作、收入和生活的一切。2015年时,一座高炉被迫停产,这种打击带来的伤痛也许只有工人自己才能说得清楚。

50岁的钢厂职工弗拉丹·米哈伊洛维奇说:“那时候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当时钢厂只有一座高炉在运行,勉强维持生产而已。工人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他们为自己和家庭感到忧虑。”

接手仅仅数月,河钢塞钢就重新启动了第二台高炉,将每月钢产量从原来的6至7万吨提高到12.9万吨,实现了扭亏为盈。从那以后,12.9万吨的月产量一直保持到现在。

河钢接手后,没有裁减一名员工,而且还新增了300多个工作岗位,工人的工资也实现了增加。

工厂三大工会之一的独立工会协会主席萨萨·乔利奇表示,目前工人对工厂的状况很满意,工作稳定,收入增加,医疗、子女教育有了保障,甚至可以计划家庭旅游等过去几年想都不敢想象的事情,生活在一点点变好。

2018年,由于第一季度每个月都保持了创纪录的产量,河钢塞钢决定普发奖金,而这是该厂自1913年建厂以来的第一次。

如今,在河钢塞钢工作,对塞尔维亚人来说,比以前更值得骄傲。“一般情况下,是每月1号和15号发工资,这时候我们都会对彼此说‘明天超市见’。”河钢塞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白莉娜说。她13岁的女儿塔玛拉就以妈妈在河钢塞钢工作为荣。塔玛拉创作的《妈妈工作在河钢》,在“河钢十年”书画展中获得了优秀奖。白莉娜说:“我的孩子将来可能也会到河钢塞钢工作,我要帮助他们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为河钢塞钢,也为孩子们的未来!”

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河钢塞钢爆发出的巨大活力,还催发了一系列惠及当地发展的民生项目。时任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塞尔维亚积极响应、参与收获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已竣工通车,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工程项目业已完工,E763高速公路、匈塞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两国企业还在探讨工业园区等合作项目。

(本报道图片由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猜你喜欢

钢厂高炉塞尔维亚
高炉炉前风口用电动葫芦改造实用技术
高炉前
英拉获塞尔维亚国籍
钢厂污水的现代处理技术探究
基于PLC的钢厂热连轧感应加热炉控制系统实现
1280m3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偏高的护炉实践
高炉侵蚀结厚及活跃性在线监测预警(WEIYE—FK)系统在宣钢高炉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