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里的自然保护区”蜕变记

2019-09-10周凯

党员生活·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北碚区农家乐保护区

周凯

2001年,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山下是重庆城区,外围是缙云山风景名胜区,“三区叠加”,在我国特大城市罕有。

不能让生态宝库遭到破坏、不能延续低质量的发展模式、不能让群众困守自然保护区……2018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全市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实现“生态美、百姓富”高质量发展探路。

拆除多年违建,为生态“减负”

林海苍茫,奇峰耸立,缙云山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繁多。据调查,保护区现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珙桐、银杉、红豆杉、桫椤等51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植物种基因库,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山下就是城区,缙云山成为重庆市民休闲旅游之地。从前由于规划滞后、多头管理,农家乐乱搭乱建导致保护区部分区域脏乱差,少数村民违规租售房屋,一些外来业主违建跑马场、酒店等经营性项目,出现蚕食林地等破坏生态行为。

小散乱农家乐、各类违建威胁着重庆这座“绿肺”。2018年6月5日,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直面问题、精准施策、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强力治理沉疴顽疾,启动缙云山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

拆除各类违建首当其冲。北碚区抽调500多名干部,组成37个工作小组,全面排查保护区内2192宗建筑物,对205宗违建逐一建立整治工作台账,明确整治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逐条逐项整改销号。沙坪坝区和璧山区也排查出数十项违建。

拆除违建涉及不少业主和村民。尤其是部分村民将自家农房改造成农家乐,逐年投入,私自搭建“长高长胖”,整治难度大。缙云山保护区内150多家农家乐普遍品质不高,拉客杀价、利润微薄,陷入恶性循环。

“面对一些业主和村民的抵触情绪,如何实现平稳整治,考验我们的群众工作水平。”北碚区“两违”整治办副主任吕玉春说。

为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北碚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制定环境保护公约,发放宣传手册数千册,召开院坝会、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现场办公解决群众问题,并组织村民和农家乐业主到莫干山等地观摩学习。

“刚开始,有的业主和群众不配合。但随着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村民们最终认识到生态破坏了对大家都没好处,拆违得以顺利进行。”吕玉春说。

缙云山保护区内的黛湖是稀有藻类的栖息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周边聚集了多家乡村酒店,取水、排污影响了黛湖水质。这些酒店有合法部分,但多年来逐步向周边违规扩建。为保护藻类生态系统,在保障业主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北碚区将其整体拆除,并聘请专业团队设计了黛湖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经过有关部门和地方一年的努力,缙云山保护区内已认定的340宗违建已完成整改314宗,正在推进整改26宗。一些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矛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未发生上访事件,实现了阶段性整治目标,开启了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美、百姓富”综合提升的“后半篇文章”。

探索生态搬迁,不让村民“苦熬”

缙云山保护区内户籍人口近9000人,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就有1100多位村民。由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控严格,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缙云山保护区部分原住民生产生活困难,多年来信访案件高发。

73岁的蓝长生家住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的缙云村戴家院组,因退耕还林、缺乏产业支撑,老两口靠子女赡养。“我从家走到村委会要1个小时,种地一年只有几千元收入,少得可怜。”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村民想“靠山吃山”是缙云山保护区产生违建等生态破坏行为的主因;另一方面,保护区环境容量有限,大量原住民生活在保护区内既不利于生态保护,事实上也难以增收致富。

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研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重庆市制定了缙云山保护区生态搬迁试点指导意见。自愿进城入户的,对村民农房进行一次性补偿;自愿异地搬迁的,在保护区外围规划建房安置点。同时对搬迁户位于核心区、缓冲区的集体林地、承包地、自留地等进行生态赎买,解决搬迁村民子女就学、社保等问题。

好政策得到村民的一致拥护。北碚区成立了生态搬迁工作指挥部,走访群众、宣讲政策。从4月启动至6月5日,签订生态搬迁协议的核心区、缓冲区村民已达515人,占比超过96%。

“生态保护好了,大家都受益。搬出去生活方便,社保等问题也解决了,我能不支持吗?”蓝长生老人笑着说。

位于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的缙云村大屋基社在森林深处,有十多户村民住在这里,交通十分不便,到最偏远的村民家中得走土路近一个小时。为解决搬迁村民就业、鼓励原住民保护生态,北碚区聘请150名当地村民担任巡山护林员,增设保护区公益岗位约300个。

大屋基社村民李星华曾违规超高超面积建房,如今领到生态补偿搬到镇上居住,违建房屋已拆除复绿,但在山上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错了就改,我现在是保护区护林队队长,和村民们一起保护缙云山,有了绿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银山。”李星华说。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仲夏时节走进缙云山,雨后云雾缭绕,高大的红豆杉、香樟蔽日成荫,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缙云山下就是嘉陵江小三峡之一的温塘峡,江边是重庆市著名的北温泉以及当地古村落金刚碑。

尽管缙云山片区资源稟赋优越,但长期以来业态较为低端,上山沿线部分区域脏乱差。重庆市在缙云山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同步谋划片区产业结构提档升级,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

北碚区将缙云山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延伸到缙云山沿线范围,拆除违规广告592块,关停搬迁企业12家,铺设人行步道、栽种花卉绿植。

得益于环境改善,今年3月举办的缙云山国际森林山地马拉松赛吸引了国内外5000名跑步爱好者参赛,“五一”期间缙云山景区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同比增长57.6%。

目前,重庆市相关部门正在编制报送缙云山保护区总体规划以及缙云山生态修复、空间利用、文旅产业提升3个专项规划,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发展休闲度假、温泉康养、文化体验等生态产业,将缙云山打造成度假公园。

北碚区负责人介绍,当地正按照“山上做减法,半山做特色,环山做加法”的思路,加快实现缙云山片区“生态美、百姓富”。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严格整治和严格验收,确保缙云山保护区内所有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探索林长制等生态保护长效监管机制,积极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试点工作。

摘自《决策探索》

猜你喜欢

北碚区农家乐保护区
北碚区人大常委会“我们的制度”云主题馆上线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西部两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农家乐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重庆市北碚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重庆市北碚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RS和GIS的重庆市北碚区城市扩展规律研究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