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寸天尺地显神奇

2019-09-10梁有福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19年9期
关键词:烙画展览馆馆长

梁有福

艺术家简介

王祥,1955年出生,山西大同人,师从山西大学王振洋先生。曾任大同矿务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展览部部长,大同煤矿展览馆任馆长,高级政工师。大同煤矿文化产业研究会会长。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五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上,大同煤矿展览馆原馆长王祥创作的葫芦烙画,吸引了众多中外嘉宾的目光,一件件图案生动、寓意吉祥的葫芦烙画,让人们对这门古老技艺及创作者充满好奇和敬意。

王祥是山西大同人,自幼酷爱画画,这与他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有很大关系。剪窗花、剪门神,母亲会;绣老肚、绣枕巾,母亲会;蒸花馒头、蒸属相馒头,母亲也会;过大年炸糕花子,母亲更会。那时候,他总是给母亲打下手,母亲做啥他画啥。

受母亲启蒙,他开始在纸上描画着他心中的生活。上了初中,作为班里的宣传骨干,写黑板报又成为他展示自己特长的平台,他的黑板报因画面简洁大方,编排整齐有序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当时,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有一位威望颇高的老师,他的名字叫王振洋,毕业于山西大学。王祥独特的美术天赋令这位老师刮目相看,王振洋点名要教王祥画画。王振洋教的是俄语兼绘画,白天课程安排得很紧,于是王振洋安排王祥晚上跟他学画画。王祥的家离学校较远,王振洋便叫他和自己住一个宿舍,每天都要教到很晚,三年后,王祥的绘画有了长足的进步。王祥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王振洋老师,是他把我领上了美术创作之路。”

王祥参加工作时是大同矿务局雁崖矿的普通矿工。工作之余,他经常创作反映基层矿工生活的绘画作品,并参加了几次展览。矿领导发现了这个美术人才,于是把他从井下调到了矿工会,专门从事展览宣传工作。后又借调到局工会,局展览馆,再后来又成为大同煤矿展览馆馆长,并担任大同煤矿文化产业研究会会长,是高级政工师。担任馆长后,平时工作繁忙,他的创作机会相对较少,但静下心来,他依然会描摹几笔。在他看来,追求艺术是一生的事业。

2015年,王祥正式退休,艺术之火在内心重新燃起。一次,他在北京旅游时发现旅游工艺品市场上有一种葫芦画很受游客欢迎,那棕红的颜色加上葫芦本身的藤黄非常漂亮,他被深深吸引住了。回同后,他买来烙铁,又从一个农户家中买来一些葫芦,边学习边实践。

为了掌握烙画技艺,他买了相关书籍,并在网上搜集葫芦烙画的工艺知识和信息。从学习中得知,葫芦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诗经》中有九篇写到葫芦。国画大师齐白石创作了多幅葫芦题材的画,八十岁时作过一幅《葫芦》,并在画上题诗,表现了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在民间,葫芦的“蔓”与万谐音,又因葫芦里葫芦籽众多,于是成了繁茂吉祥“护禄”“福禄”的象征。

葫芦烙画同样历史悠久,源于东汉,后来失传,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遂又重新兴旺起来,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供皇家赏玩的珍品。当时采取的“火烩工艺”将葫芦的木质材料与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相结合,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艺术手法,在葫芦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鳥、走兽等作品,使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及国画渲染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王祥的烙画作品,不仅运用了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熨出了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在他的作品中,既保留了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有凸显了一种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他创作的《云冈石窟》《嫦娥奔月》《马到成功》《大漠苍鹰》等作品,线条匀称流畅,层次色调明利,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2017年暑期,他的作品《云冈大佛》获得由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旅游局、宝坻区旅游委主办的首届葫芦文化旅游节中国葫芦大赛烙画组铜奖。

让葫芦融入生活,是王祥倡导的创作理念。近几年,他开始发展葫芦种植业,延伸产业链条,深度开发葫芦烙画文化产品。他说:“大同地区对葫芦艺术还比较陌生,在葫芦上做文章,发掘它的文化内涵,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对我来说,葫芦烙画一方面是为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不断的艺术创作中充实退休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探索和钻研,可以在传承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尽微薄之力,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烙画展览馆馆长
烙画映照时代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眼力大考验
请专家
火笔生花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张守福:潜心弘扬千年烙画
互联网精神下的虚拟馆长
展览馆
这些书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