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促效,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2019-09-10王海初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执纪小康问责

王海初

20 19年是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进入收官的关键之年。2018年巴州区整体实现脱贫摘帽,为全面奔康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目前全区仍有一些扫尾工作需继续奋力推进,特别是农村产业开发、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和土地增减挂钩等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上述现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绝不能作壁上观,要开展点球式督查、解剖式问责,不断夯实全面小康的纪律保障,为推进乡村振兴汇聚强大正能量。

明确责任主体,确保问责到人

要明确责任主体,把脱贫执纪担子挑在肩上,把小康责任板子打在身上,是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务必警醒的政治任务。

区委五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遵照中央和省、市委总体要求,对巴州区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作出了系列部署,既明确了区委区政府、乡镇(城区街道)党委政府和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主体责任,又细化了乡镇主(分)管领导,部门主(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挂联督导单位领导,贫困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这五类责任人员的具体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扶贫攻坚责任专项督查中,必须首先紧盯这“五类人员”,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问责,坚持问责到人。

什么叫问责到人?就是哪级领导该负哪些责任、哪级干部该做哪些事情,级级明白,事事明了,一级抓一级,确保扶贫攻坚工作事事有人做。

突出监督重点,确保问责到事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靶向督查、精准督查。针对巴州区扶贫领域和脱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重点做到“十查十看”:一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行动情况,看各级干部是否立促立行;二看基础扶贫工程、产业扶贫工程、新村扶贫工程等和双“七有”指标完成情况,看扶贫工作是否务实高效;三查扶贫攻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庸懒散浮拖,对符合政策的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看干部工作作风好不好;四查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看惠农政策资金是否精准到户,落实到人;五查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私有私分财政扶贫资金,看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六查徇私舞弊、吃拿卡要、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看干部是否公平公正;七查扶貧资金发放使用渠道和运行方式,看资金管理是否规范有序;八查扶贫项目因地因人制宜、落地落细落实情况,看脱贫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健全;九查政府采购、招投标、村民自建及村务公开等情况,看党员干部是否插手干预工程项目,扰乱市场经济行为;十查涉及扶贫领域其他事项,看干部是否遵规守纪依法办事。

创新工作机制,确保问责高效

监督、执纪、问责要防止“马后炮”,要针对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执纪力度,提高问责效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在“四个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创新信访举报机制。要充分发挥“民心通”客户端+APP+门户网站一体化应用体系的监督举报作用,同时做好网上舆情民情收集整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跟进。二是创新线索移送机制。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区级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城区街道)纪委要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常态化督导,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促进信息共享、线索共用,健全脱贫攻坚领域问题线索专人收集、专项登记、台账管理、及时处置工作流程,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无积压”“零暂存”。三是创新快查快处机制。各级各部门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一律优先办理;对反映的问题线索清楚、情节严重、涉及严重违纪的,要及时移交区纪委监委依纪依法查处。四是创新执纪曝光机制。要充分利用各个报、刊、台、网、机“五大平台”,坚决曝光和严肃查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既要保持从严执纪、严肃问责的高压态势,又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以严格的纪律约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面脱贫、全面小康保驾护航。(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巴州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猜你喜欢

执纪小康问责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监督执纪故事三则
警惕战时执纪陷入“五大误区”
资中县:“三招”化解乡镇执纪难
小康微博互动
三台县:“三大行动”从严执纪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关键词:督察问责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