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信仰情况调查研究
2019-09-10张金德
张金德
摘要:基层党员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了解和掌握基层党员的精神信仰动态,是发挥党的本色和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更好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客观要求。通过调查分析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信仰基本状态,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使基层党员干部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 党员干部 精神信仰
为了更加坚定基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夯实社会主义根基,本课题组年初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问和座谈会的方式对我县和乡镇的基层党员干部做了一番调研。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涉及对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社区干部、企业干部职工、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年龄上覆盖20-60岁的人员。先后召开座谈会2场,参加座谈32人次。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信仰状态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信仰基本状态
从调査结果可以看到,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信仰状态大体情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但对信仰的认识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调査问卷显示,85%的人表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10%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的信仰、4%的人表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半半疑,有1%的人表示不信仰。在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干部中,还有人表示既信仰马克思主义也信仰其他宗教。再结合深入的座谈和访谈时又发现,很多人其实对信仰的理解是模糊不清存在偏差的。有的人兢兢业业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但却从没有思考过什么是信仰;有的人对信仰有简单的朦胧认识,却缺乏深入的理性了解;有的人认真思考了信仰,但对信仰涵义理解有偏差,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是一回事。信仰马克思主义与信仰宗教到底冲突在哪里,很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也是不清楚的。
(二)有些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倒向功利主义。这实际上就是“姓马”与“信马”的问题。在调査中发现,有一部分人虽然是党员干部,但是却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比较功利。比如,有些人入党是为了好就业、报考公务员、当兵入伍;有些人工作后入党是为了好升职、好升官等。这些人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比较功利,虽然选择入党,并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却并不是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只能说“姓马”但是不“信马”。据调查,在农村组织党员活动时,很多农村党员会问有没有务工费。现实生活中这些人秉持的人生理念是凡是能够带来利益的,就去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能够给自身带来好处就去信,否则就不信。
(三)絕大多数人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但被动接受的多,主动选择的少。在调査问巻中有这样一道题:“您接触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是?选项:A.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B.读马克思主义著作C.各种传媒的宣传教育(包括电视、电影、报、电台等)。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选A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3%,选B的占总人数的24%,选C的占总人数的28%。其中有交叉选择的,但是选A的还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由数据可以看出几点:一是基层党员干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二是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多,主动接受的少,因为A选项一般是被动接受的,B选项是主动选择的,C选项则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但更偏于主动。这反映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大多数不愿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实际座谈和日常观察中,也确实存在很多基层党员干部认为理论学习不重要,根本不重视,即使口头上重视,思想上也不重视。
(四)基层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信仰明显高于普通群众的认知和信仰。据调查反映,总体来说,基层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信仰明显高于普通群众。一是基层党员干部这一身份就表明他们已经接受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否则不能轻易变成党员干部。二基层党员干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机会比普通群众多,一方面是党内的经常性学习教育,另一方面是基层的理论宣讲教育工作重点还是针对党员干部,虽然面向群众的理论宣讲也是经常性进行,但是毕人才财力有限。
二、基层党员干部精神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査分析看,大多数基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稳定的。但是也必须承认,部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义信仰的理解存面偏差基至偏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主要表现在:
(一)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在基层重视不够。一方面是领导不够重视。相对来说,基层领导干部比较重视很容易见效的经济建设,对党员干部难以衡量政绩的精神信仰教育不太重视。另一方面是部分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认识不足。有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理论学习不重要,即使口头上重视,思想上也不重视。即使有理论学习的机会,也是应付着学,不真学、不真用,致使精神信仰容易出现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教育体系不完善。我们许多地方都没有一套完整的精神信仰教育体系,甚至缺失精神信仰教育,处于空无状态。虽然入党之初有相关的党的知识与信仰教育,但是在有些党支部,入党的关口没有那么严格,以致一些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者进入党的队伍。入党之后,党内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学习与教育,一方面,这些学习教育有时候不连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很少有关于信仰的专题教育,所以,很多基层的党员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解不深或是理解错误,将之等同于宗教信仰。
(三)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影响人们的思想并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精神信仰,也潜在地影响到基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性。因为信仰是相对于心灵而言的,个人因需求不同而选择也各异。转型期的特点是社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人们思想上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这时,各种社会思潮采用不同的宣传手段去干扰和影响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这样就很容易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广度和深度。
(四)封建迷信和各种宗教的蛊惑。我们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难以避免地会受到封建社会余毒的影响。在调研座谈走访时发现,在中国南方多村普遍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土地庙,有的地方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土地庙。村民们一般在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去土地庙烧香祈福。土地庙是最原始、最基层的对神的崇拜与信仰,有着浓厚的封建迷信成分,但是因为存在时间历史悠久,情感最质朴,对村民的影响力是毋容置疑的,对于最基层的党员也是存在一定影响力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迷信的种子,随时可能生根发芽。当然,我们不能因此铲除土地庙,但是我们可以进行相关教育规避其负面影响。同时,基督教近些年在民间也较为活跃,北方胜于南方。基督教是外来的宗教,有自己的教义、传教人员和教堂,相对于土地庙来说,负面影响更大。座谈时发现,存在极少数的共产党员因为基督教的宣传与拉拢,最后入了基督教的現象。
(五)党内腐败现象、社会不良风气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是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是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使部分人对党产生失望,对党的前途感到担忧,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号召力和正义性,弱化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了,腐败现象则更容易发生。同时,社会转型期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各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不良事件也频繁发生,再加上网络疯狂炒作,使负面影响加倍。这些不良现象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进而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理腐败的决心和措施使党内风气逐渐扭转,群众和党员对政府信心增加,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的思路和对策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性与精神性的集合体。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高级的信仰。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端信仰,面对基层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更加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辩证理性地看待精神信仰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基层党员干部中的确存在着信仰淡化甚至缺失的问题,但是问题还不十分严重。而且问题的产生也是处于现今特定的社会转
型期。纵观各国社会发展历史,它是快速转型社会的一个必经过程,绕不开这个规律。总体来说,大部分基层党员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还是很坚定的,即使理解上有些偏差,但对中国共产党也有着朴素的感情,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奉献着。因此,我们既不要淡然处之不重视这个问题,也不要因此觉得没有希望。
(二)重视并建立一套系统的理论学习长效制度,特别是当下需要有一场马克思主义信仰专题教育。首先从领导到普通党员都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理论学习的表率。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党委讲师团党校等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作用。调查数据显示,基层党员干部获得马克思主义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三是目前迫切需要一场马克思主义信仰专题教育,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等。
(三)充分利用载体,发挥精神信仰教育的阵地作用。一是加强媒体正面宣传引导。据调查数据来看,仅有28%的人获得马克思主义知识是通过媒体的宣传教育,这说明媒体的宣传引导空间还很大。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讲堂的教育作用,经常举办各种马克思主义讲座,进行常规化教育。三是发挥各种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的红色基因教育作用,可以近距离、较为直观地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感受他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四)培养并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人才在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中的正能量。要破除影响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封建残留因素的干扰,就必须要培养并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人才的正能量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界人才,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才的后续培养,把是否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评判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重要标准,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人才回应和批判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
(五)关注基层党员干部生活现状和身心健康。在调研中发现,存在个别党员因为生病等生活上的原因导致心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信仰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关注基层党员干部生活现状和身心健康。一是建立党员关怀机制,要多关心基层普通党员的基本生产生活,特别是一些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确实有困难的党员。在一些重要节日或者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慰问,让他们真真切切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爱。我们在座谈时了解到,下楼镇的一个村支部在夏天时,会给每个农民党员发一顶印有字的草帽,很受基层党员干部欢迎,觉得这是党员身份带来的荣耀。二是进一步建立基层党员干部的激励机制,如为党员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价值;解决党员干部的后顾之优,如实行村干部退休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党员退出机制,让党员能进能出,保证党员的纯洁性。
(六)深入基层接触群众,在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特征,信仰来自于实践,同时要通过实践强化信仰。因此,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关键要从实践中着手,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抽象理解化为具体的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实际行动,在研究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从服务群众中加强信仰。一是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有深入基层群众,才能掌握真理;二是只有深入群众,才有为民情怀;三是只有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