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与好学校
2019-09-10罗刚淮
罗刚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仔细思忖这句话,觉得意味丰富。一方面是说,好校长是有着广博的知识和无尽的才华,值得全校教师和学生去学习;另一方面是说,好校长能建设好一所学校,好校长的智慧、才华、勤勉等能将一所学校建设成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无论是哪种理解,都说明一点,校长要做成“好校长”很不容易。尤其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替频率加快,校长需要“源头”“活水”。获得“好校长”称呼不是一个过去完成时态,更应该是一个现在进行时态。一位校长到一所学校主持工作,不管是名校长还是普通的年轻校长,都得从基础做起、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大家一步步建设起理想的好学校来。
那么,一名校长如何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条。
“校长心中有理想的学校样子吗?”与一些校长接触,笔者常常会问这样的问题。然而,不知是校长们的思路、打算不够长远还是就没思考过,笔者发现心中真正有明晰的学校未来图景的校长并不多见。有些校长坦然说:“从来就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大多数人的回答则是:“走到哪里算哪里,将来啥样说不准”“计划不如变化,现在想那些有什么用”。可见,“车到山前必有路”是不少校长的普遍心态。也有部分年轻校长确有宏图抱负,但对于学校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却并不很清晰,对于一两年、三两年后的样子能大概说得出来,而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校模样却不能说清楚。西谚有句话叫“无目标的远行等于是在黑暗中远征”。中国古语也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说法。倘若缺少目标,缺少清晰的愿景,工作自然缺少计划性。学校和教师缺少对未来学校建设的蓝图规划,校长如何能带领团队科学建设学校呢?学校又如何保证健康发展呢?
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首先要有基于这所学校理想样态的思考。校长在对学校的环境设施、历史传统、师生状态、运营情况等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脑中应该有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理想形态。无论是校园建筑的布局、环境的绿化美化、设施设备的添置改造、师生规模大小、教育教学活动场地的分布调整,还是学校的教育特色、管理的理想架构和运转流程、高效的管理制度、有力且善于创新的教师团队、知名的课程品牌、优秀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家校氛围和社会口碑等,应该皆有思考。脑有所想,心才有向,行动才有计划,步伐才有节奏。
有位校长改任到另一所学校,他到任后并没有急切地推行自己办学的一套思路,而是潜心听了一百多节课,与教师、学生交谈了一百多人次。半年后,他形成了一份学校发展五年规划,提交教代会讨论。老师们惊叹于校长观察仔细、目光敏锐、思路清晰、方法独特,许多难解的问题症结在校长的规划中有非常明确的做法,且操作便捷,行动有计划有节奏。无需校長过多言说,大家纷纷加入行动。这位校长就是基于校情,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形成理想的学校形象,从而科学规划,分项落实。如此办学,才是科学理性、不走弯路,不将学校当作自己教育思想理念的随性的试验品,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科学的实验田。
学校建设是一个宏观而系统的工程,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要找到问题和关键,分得出轻重缓急,权衡孰轻孰重,这需要校长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虽然教育管理的决策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旦行动,则势必牵动全身。所以,校长需要有洞察力和决断力,于纷繁中见规律,从复杂里寻良径。一般来说,学校发展中总会存在问题和矛盾,问题和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的问题和矛盾常常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但却隐藏在现象背后。
比如J区某校是一所郊区初中,生源流失严重,究其原因是教学质量不高。一段时间学校大张旗鼓抓课堂教学管理,引进某改革名校的课堂模式,人人采用导学案,平时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督导,等等。然而坚持一年,收效甚微,学生学业质量没有提高,学生素质发展没有显著变化。学年结束后,不少教师纷纷打报告申请调走。后来,教育局调来了一位新校长,他从最简单的“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制度人手,建章立制,真抓实干。校长找准问题,从评价制度人手,求真务实,一下子就激活了学校。学校竟然一年就变了样,三年大变样。教师从慵懒的颓废状态变为奋勇争先的状态,课堂情态随之发生改变,学生学习状态也发生改变,教学质量自然有了很大的提升。
找准问题靠经验,也靠创新智慧。有经验的校长,能将成功的经验或启发运用到新学校的建设中来;有智慧的校长,则能根据当下的问题,创新出最优化的路径去解决。校长的经验与智慧,在学校发展中缺一不可。这些都融入在学校发展清晰的路径之中,融入在推进学校发展的过程之中。
一所学校的成功,需要全校员工共同努力。学校那么大,事情那么多,只有人人各司其职、各有专长,学校才会整体获得进步,逐渐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倘若校长只是“孤家寡人”,即便校长满脑子主意,却无人能够将此变成现实,许多经验智慧转化不成学校的教育实践,如此一来学校还是不能发展起来。所以,学校发展第一位的是做好“人”的工作,建设好一个团队。当然,做“人”的工作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而是与实际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是在实战中锻炼培养团队的。
校长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客观上存在人才的优劣高下,但对于一个自然团队来说,里面必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人才。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判断同样适用于学校的人才发掘上。校长要善于运用“放大镜”来看待教师,发现人才,要用多把尺子来衡量人才,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此外,要相信“差异就是资源”,教师之间的不同恰恰是教育和管理的资源。校长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不同,善于挖掘利用教师之间的不同差异进行合理的委任,搭建平台,发挥其特长。
本世纪初,有一所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缺少艺术学科教师,校长几经申请专业教师不得,却仍然坚持开足开齐课程,从年轻教师中挑选几名有潜力的教师担任音乐、美术学科教学,并派遣他们参加县里培训,让他们边学边教。几年下来,学校的学生艺术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参加县市书画比赛成绩突出,不亚于一些城区学校,有些学生中考高考后还走进了艺术院校的大门。
对于学校管理就更是这样,一般来说学校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也很少有专门的管理培训,管理干部都是从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挑选一些业务强、教有余力的教师兼职管理工作,带领不同的团队,完成校务教务等服务工作。校长要善于发现人才,搭台子,压担子,多鼓励,常指导,一个肯干
三、四年级:(1)听课:集中精力,坐姿端正,積极回答,勇敢请教。(2)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书写整齐、规范。(3)思考:由因索果。由果索因。(4)工具:使用学习工具。(5)日记:天天坚持,不拘一格。
五、六年级:(1)笔记:抓要点,记原话。(2)提问:能发现,会提问。(3)讨论:理解对方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4)阅读:每天必做。(5)积累:摘录、剪集、整理题集。(6)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七、八、九年级:(1)学习计划:周计划、学期计划。(2)自学: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检测。(3)质疑:查资料,问老师和同学。(4)探究:乐学、好学、肯钻研。(5)思考:独立自主,学会与他人合作。(6)坚持:做事专一,心无旁骛。(7)效率:快速准确,不拖拉。(8)求实: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二)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目标
一、二年级:(1)干净:勤洗手,剪指甲,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大小便到指定位置。(2)文明用语:“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等。
三、四年级:(1)常洗澡。(2)升旗:行为规范,带有崇敬之情。(3)文明:不起哄、不起外号、不歧视。(4)饮食:不暴饮暴食。
五、六年级:(1)诚信:不撒谎,不弄虚作假。(2)守时:不迟到早退,按时回家,按时送交作业。(3)勤于动手。
七、八、九年级:(1)尊重:倾听,不打扰他人。不乱动他人物品。(2)感恩。(3)勤俭。(4)自律。(5)锻炼。
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升学指导和人格塑造,引导学生顺利适应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
(一)建立班主任轮训制,加强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统一班级管理思路和理念
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工作,学校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必须同时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为学生营造客观上心理健康的衔接条件。
1.营造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每个班级都设立班铭班训,后墙设计“文化阵地”,室内做到香化美化、干净整洁,以此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班风。让学生身处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打上班级“心理印记”。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小学生心理上普遍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我校教师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高,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乐观向上、阳光健康的形象,为学生作出积极的示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力口强个性心理疏导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境,通过个别交谈、电话咨询、家访、个案研究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实现心理调整与疏导;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做到尊重、倾听、真诚和积极关注。
(二)中小学班主任衔接,不间断跟踪,及时反馈
学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面实施。学生在升人初中后,初中班主任会与原六年级班主任衔接反馈,了解学生情况。结合每个学生特点,适时引导,正面评价,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学生,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某些个性发展的不足和个性缺陷的学生得以矫正。
总之,针对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我校分别从小组合作与德育、作文教学与德育、学科整合与德育、校本教材与德育、习惯养成与德育、心理健康与德育等六个途径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的校园氛围良好,师生关系和谐,班级环境得以改善,保障了学生有饱满的精神,有足够的自豪感,自信心得以增强,自律能力也得以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