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视角

2019-09-10景维民张景娜

改革 2019年9期
关键词:省份差距水平

景维民 张景娜

内容提要: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构建了一个含有地区差距和市场分割的理论模型,运用1993~2016年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993~2016年,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先上升后下降,但2013年以来地区差距缩小的速度放缓;市场分割程度呈现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趋势;整体上,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分割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会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市场分割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小。

关键词:地区差距;市场分割;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9-0103-12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与市场分割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同时存在的两个典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我国地区间差距不断拉大,在此情形下,2000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对缓和地区差距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市场分割产生于财政分权和“晋升锦标赛”推动下的政府行为,内生于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并将是持续存在的问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形下,依靠地方保护主义的传统手段是否能扶持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追赶,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的研究成果集中于研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或者市场分割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尚未有文献涉及在两者共同作用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地区差距、市场分割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构建含有地區差距和市场分割的理论模型,探讨两者共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相关文献综述

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在规模报酬递增、存在运输成本的条件下,生产活动总是趋向于较大的市场以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活动会呈现空间集聚的状态,并且还会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吸引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经济资源的不断流入。在此理论框架下,由于经济集聚的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对该地区自身经济增长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先发地区依靠已具备的产业优势,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就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自身经济的落后,只能面临劳动力、资本等经济资源的不断流失,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集聚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放弃集聚等于放弃发展,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该地区自身经济增长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将持续存在。

市场一体化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市场分割的存在已基本取得共识,但在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看法不一。市场分割内生于经济体制改革,是各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的利益,通过行政管制手段,限制外地资源进入本地市场或限制本地资源流向外地导致的结果。关于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Poncet较早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市场分割与实际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GDP之间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得出了市场分割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该文中的市场分割指数是基于七种农产品的价格数据所计算获得的,并未包括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价格数据,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赵永亮、刘德学基于中国12个城市6类商品的价格数据,发现地方保护壁垒造成的省际市场分割不利于实施保护的省份的经济绩效的提高。柯善咨、郭素梅利用相对价格方差法测度中国省级商品市场的对内开放程度(即市场分割程度),发现商品市场对内开放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关系,并且这种作用机制在经济欠发达省份尤为显著。刘小勇利用空间Durbin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1986~2009年省际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1986~2009年和1994~2009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负,而在1986~1993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正。宋冬林等通过测算市场分割指数发现,市场分割程度逐渐下降,并且在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结论。孙博文、雷明基于自由企业家模型,探讨了市场分割对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市场分割在短期上会增加边缘区企业家收入,但是会阻碍核心区经济集聚效应的发挥,从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市场分割不是孤立存在的,已有部分研究从理论上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周业安、赵晓男通过观察分税制改革背景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竞争中的行为模式发现:发达地区主要依靠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周边地区形成竞争性合作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欠发达地区则更依赖于地方保护政策。王小龙、李斌认为,由于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在贸易平等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难以在与发达地区贸易交往中获得收益,但可以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改善贸易条件以提高自身福利水平。陆铭、陈钊、严冀指出,市场分割本质上是地区之间不进行分工,在某些边际收益递增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欠发达地区政府会为了获得在分工利益分配时更高的谈判地位以及实现对发达地区的经济赶超而选择暂时不加入分工体系,即试图通过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实现比较优势“扭转”。以上研究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不同外部环境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行为选择的视角,得出了欠发达地区更倾向于实行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结论,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这种行为倾向是否对本地区经济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大多只从某一种经济资源的视角出发,且结论较为一致。在经济集聚的作用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经济资源流失越严重,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会产生更为剧烈的负向影响。关于市场分割的研究主要包括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并且伴随着市场分割测度方法的改进,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结论更加可靠。但迄今尚未有关于市场分割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产生异质性影响的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运用11类商品价格数据,以求更准确地测算市场分割指数。立足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市场分割两大背景,构建涵盖地区差距、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模型,考察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情形下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深入探究现阶段欠发达地区依靠地方保护主义的传统手段是否能实现经济追赶,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在经济集聚的作用下,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对本地区技术进步、资本投入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会进一步吸引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资金、技术等经济要素,从而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技术发展水平、投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对该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尽管以往研究关于市场分割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结论并不一致,但理论上可以确定的是,市场分割可通过影响技术进步、地区间资本流动,进而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技术进步方面,Coe et al.研究发现,一个国家(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R&D资本存量,而且取决于其贸易伙伴,即对内的贸易伙伴和对外的贸易伙伴。显然,市场分割的存在影响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阻碍了技术扩散。Balassa基于投资主导型增长假说,认为市场一体化为创业活动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能够降低投资风险溢价,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并且由于金融市场更有效率,从而能够降低资本成本,因此,市场分割的存在会对一个地区的资本投入水平产生负向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1:一个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的市场分割均会对该地区經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

(6)式表示一个含有地区差距、市场分割的生产函数。

上述从地区差距和市场分割两个独立的视角分别提出了两者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假说,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是否会产生另外的结论呢?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通过利用国际市场(例如出口贸易)而不是整合国内市场实现自身规模经济效应,而且在经济集聚的作用下,随着技术、资本、劳动力的不断流入,更加不依赖于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在这类地区,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弱。相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利用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弱,且自身难以集聚足够的经济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只能依靠国内市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大。据此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2:一个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市场分割对其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大:一个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市场分割对其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小。

为了检验假说2是否成立,我们在方程(6)的基础上,加入地区差距与市场分割的交互项,得到如下表达式:

三、地区差距、市场分割的测度及变化趋势

(一)地区差距的测度及变化趋势

本文使用由各省份生产总值指数折算的以1978年为基期的人均实际GDP,以上海市为发达地区的标准,用distance=pgdp_frontier/pgdp来表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其中,pgdp_frontier表示上海市人均实际GDP,pgdp表示各省份人均实际GDP。

图1为29个省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图,可以看出,各省份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绝对水平和变化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1993~1998年各省份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1998年之后呈现非匀速缩小的趋势:与其他时期相比较,2001~2003年多数省份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趋势几乎停滞,但2004年这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各省份经济进一步收敛:2013年以来各省份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趋势再次放缓,表明经济收敛又一次进入“瓶颈”阶段。

为了比较我国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距,本文分别将四大地区所有省份的地区差距作算术平均,由此得到四大地区与以上海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标准水平的平均差距。图2为1993~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的地区差距变动趋势图,结果显示:变动趋势与图1大体相同:虽然四大地区经济整体上趋于收敛,但是四大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仍然较大:近几年来四大地区经济几乎停止收敛,东北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甚至呈拉大的趋势。

(二)市场分割指数测度及变化趋势

1.市场分割指数测度

市场分割指数可以用来度量省际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当前的测度方法主要有贸易流量引力模型、价格法、生产法等。由于价格指数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各相邻省份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因而本文利用价格指数法来测算1993~2016年我国各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价格指数法的思想来源于冰川成本模型,该模型是基于“一价定律”的修正,其含义为:商品在贸易运输过程中会像冰川一样融化一部分,这部分可以看作成本,所以即使存在完全套利,两地的价格仍然不同。以i和j两地为例,假定某种商品的售价在i地为pi,j地为Pj,交易成本(商品在两地间交易所造成的各种损耗)可以表示为每单位价格的一个比例c(0pi满足时,套利行为才可行,两地会进行此商品的贸易。当上述条件不成立时,商品的相对价格Pi/Pj将在无套利区间[1-c,1/(1-c)]内波动。广义交易成本既包括自然地理的阻隔,又包括制度性障碍。运输成本的降低、制度性壁垒的削弱,表明交易成本的下降和市场分割程度的降低,此时相对价格波动的范围也会随之缩窄。

本文测算选取了我国11类商品的数据,分别是:粮食、鲜菜、饮料烟酒、服装鞋帽、中西药品、报纸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燃料、建筑材料和水产品。由于2003年之后文化体育用品分为文化办公用品和体育娱乐用品,因此本文取二者价格指数的平均值来代替相应年份的文化体育用品价格指数。

2.省际市场分割变化趋势

各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是该省份与其相邻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的平均值,因此本文对所要测度的29个省份依次进行计算,最后计算所得到的市场分割指数反映的是该省份的平均市场分割程度,或者说每一个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表示的是该省份与其相邻省份之间的市场整合程度。由图3可以看出,从29个省份的情况来看,各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绝对水平和变化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1993年以来大部分省份的市场分割程度呈现在波动中逐渐缓慢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省份市场分割程度呈现先增加随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2004年和2008年两个时间点内,部分省份的市场分割程度出现明显波动。

为了比较四大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的差异,本文分别将四大地区所有省份的市场分割指数作算术平均,由此得到四大地区的平均市场分割程度。图4描绘了1993~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的变动趋势:四大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东部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大部分时间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之上,但在2008年之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市场分割指数超过东部地区:四大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在逐渐降低,但是在2004年、2008年和2013年均有较为明显的波动。从总体来看,四大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四、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一)变量与模型选择

为了研究地区差距、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取面板OLS模型来估计地区差距、市场分割及两者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7)式,构建计量模型:

X为控制变量,包括:(1)区域创新水平(icr)。在本文中,区域创新水平用各省份的授权专利数的对数值来表示。(2)企业家精神(le)。本文采用个体和私营企业所雇用的工人数占就业人口比例的对数值来表示。(3)人均实物资本水平(pcapital)。以人均实物资本的对数值来表示。(4)研发性劳动者(lr)。本文采用R&D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科技活动的人员)占就业人口比例的对数值来衡量。为省份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选取1993年为研究起始年,是因为1993年是市场化进程的关键节点。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随后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多个重点领域的改革,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出现买方市场以后,市场分割在范围和形式上都发生了转变:在范围上,从初期仅出现在商品服务市场,之后扩散至劳动力市场、要素市场以及产权市场:在形式上,从“硬性”如禁止或限制流入流出,向“软”“硬”兼施发展,例如一些隐性技术壁垒的出现。

本文的样本为1993~201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样本数据描述如表1所示。

(二)基准回归结果

这里就地区差距、市场分割是否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以及市场分割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是否产生异质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表2汇报了方程(8)的基准回归结果:(1)(2)(3)列是在未引入控制变量情况下的回归结果;(4)(5)(6)(7)列是逐个引入控制变量情况下的回归结果。

从基准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地区差距、市场分割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地区差距、市场分割均对该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支持了假说1。地区差距与市场分割交互项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市场分割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大: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小,支持了假说2。

在控制变量中,人均实物资本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研发性劳动者、企业家精神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区域创新水平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人均实物资本、研发性劳动者、企业家精神、区域创新水平均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解釋力。

(三)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问题

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市场分割均对该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然而,地区经济增长状况会影响该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出于维持GDP增速的目的而制定干预性政策,从而影响市场分割程度,这就会产生逆向因果关系。另外,遗漏重要变量或者测量误差同样会导致潜在内生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为工具变量进行计量修正。表3中(1)(2)(3)列分别汇报了将地区差距滞后一期、市场分割滞后一期以及同时滞后一期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地区差距、市场分割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地区差距与市场分割的交互项系数至少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证实了上文中所得出的结论。最后本文还采用多种检验来确保工具变量的有效性:(1)采用Kleibergen&Paap的LM统计量来检验未被包括的工具变量是否与内生变量相关,结果均在1%水平上拒绝了“工具变量识别不足”的原假设;(2)Kleibergen&Paap的Wald rk F统计量均在1%水平上拒绝了“工具变量是弱识别”的原假设。上述检验表明,本文对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合理的,2SLS估计结果可信。

2.分组回归结果

接下来根据各省份所处区域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组分别进行面板回归,这样既可作为稳健性检验,又可分析本文所验证机制对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影响。表4中,(1)(2)(3)(4)列分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回归结果,东北地区只包括3个省份,样本量过少,可能会使系数估计有偏差,但不会影响主要结论。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中部、西部地区,还是东北地区,市场分割系数均为负,地区差距与市场分割的交互项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虽然东部、东北地区差距与市场分割的交互项不显著,但符号没有发生改变,通过进一步比较核心解释变量市场分割的系数,可以发现:中部、西部地区比东部、东北地区更大程度地受到市场分割带来的负向影响。根据图2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差距变动趋势,中部、西部地区比东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因此再次印证了假说2。

3.地区差距的再度量

本文以上海为标准,取其与各省份人均实际GDP之比来度量地区差距,以反映各省份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但是这样构建地区差距指标有以下问题:我国的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存在政策上的“示范效应”,这种潜在内生性会造成估计有偏。鉴于此,本文借鉴Aghion et al.的思想,以美国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取其与各省份人均实际GDP之比重新度量地区差距,并用该指标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结果显示:地区差距、地区差距与市场分割交互项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市场分割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再次证明本文结论。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构建了一个含有地区差距和市场分割的理论模型,运用1993~201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地区差距与市场分割的变动趋势,之后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地区差距共同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对地区差距、市场分割程度进行了变动趋势分析。通过地区差距的趋势分析发现,各省份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绝对水平和变化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1998年为界,之前各省份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之后则呈现非匀速缩小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2013年以来地区差距缩小的速度再次放缓,经济收敛又一次进入“瓶颈”阶段。对于市场分割指数的趋势分析发现,各省份市场分割指数的绝对水平和变化幅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趋势基本一致:1993年以来各省份的市场分割程度呈现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趋势。

本文利用实证方法验证了以下假说:一是地区差距、市场分割均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二是市场分割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市场分割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大: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小。根据回归结果,当市场分割取平均值时,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每增加1单位,会导致经济增长降低5.74%。分组检验中,市场分割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不同,再次印证了假说2。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本文选取了包括粮食、鲜菜、饮料烟酒、服装鞋帽、中西药品、报纸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燃料、建筑材料和水产品11类商品的数据,采用价格指数法,更加准确地测算了市场分割指数,增加了结论的可靠性。第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同于已有文献集中于地区差距的趨势及成因分析而忽略地区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地区差距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验证了市场分割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小,这为认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第四,本文的结论表明,对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为近年来地区差距难以进一步缓和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文的研究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在经济资源向发达地区进一步集聚的情形下,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给本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二,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预示着地区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这种自我强化的循环积累是近年来地区差距难以有效缓解的原因之一。第三,欠发达地区通过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的手段保障经济增长速度只会适得其反,应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经济增长增加动力。第四,无论对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市场分割均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欠发达地区放弃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同时,发达地区应积极整合周边地区市场,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实现互利共赢。

(责任编辑:罗重谱)

猜你喜欢

省份差距水平
张水平作品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35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