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9-09-10高燕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高燕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社会人文学科,通过听、说、读、写的兴趣培养和延伸学习,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文学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读与写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日常教学应注重两者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开始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之路,以期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一、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博览群书,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写作能力。读、写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是非黑即白。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来展开针对性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注重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此外,读写结合任务的布置既不能过于艰巨,也不能太过简单,还应当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化阅读兴趣和写作风格,促进其个性发展。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较为核心的内容。以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积累文学知识,对于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广泛阅读启迪学生写作思路,有助于其更好地内化知识;以写作需求推进阅读深入,在开阔学生认知视野的同时,也将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学生在理解文本知识、深入发掘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其词汇、语言表达能力愈发丰富,写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通过对阅读文章的行文判断,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布局,并切实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通过分析阅读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能够促进学生对意境的理解,在自己的文章中能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和抒发情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是较为基础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利用读后感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应用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的过程。所谓的读后感,就是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空间,把读完一篇文章之后的感想或者感受,用书写的方式将这些记录下来。读后感的写作说简单也并不简单,说难其实也并不难,就是学生要学会自主阅读,在阅读之后有一个大概的总结和自我感触的概述,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的情绪表达。

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借鉴和模仿,观察作者是怎样应用修辞的,是怎样划分段落的,又是怎样布置中心的。当学生阅读过文章后,形成了怎样的感受、具有怎样的内心触动。当其完成阅读之后,起初感想并不深刻、教师可促进其进行品读,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调动其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用鼓励和欣赏语气,鼓励学生大胆书写,不要求学生写得尽善尽美,但是应引导其能够把自己的心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形成一篇较为完整的读后感。

例如:在小学语文六年级《詹天佑》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的所有想法写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信念。其阅读感受哪怕只有短短的几段话,也要鼓励其记录下来,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例如:为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延伸小学生的阅读深度,如对“少年闰土”感兴趣的同学,教师向其推荐鲁迅先生的《故乡》;在《晏子使楚》的学习后,引导“晏子迷”去查阅《春秋战国故事》,既可以发挥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也可以让学生觉得读后感“有的写、能够写”。

(二)根据课文进行仿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体验有限,在小学生质朴、童真的眼中,事物只有是否有趣的区分,没有诸多大道理和翻涌起伏的情绪。因此,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不能只局限于原创文章的创作,可以充分发挥教材中文质兼美文章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仿写,进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行文结构、用词能力,同时慢慢教会学生融入个人感情。

例如:《山中访友》这篇散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学生可以先照着本文的行文风格进行模仿,写一篇自己眼中山林风光的文章。仿寫是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

(三)想象外延,进行续写

写作是自主构思的过程,而其最要紧的就是表达能力及想象力的发挥。缺乏想象力的学生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想象力的学生就呆板、木讷,而是他们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和灵性。

有些文学作品正是因富有无边的想象才使之鲜活起来。例如:《小真的长头发》一文中,小真既想用长头发钓鱼,还想用自己的长头发套牛,又想把长头发当被子、当晾衣绳。如果作者没有充分的想象力,纯粹靠一行行的文字去描绘,很难将小真古灵精怪的形象塑造得如此活灵活现,这就是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的妙趣。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指引,让其展开联想,动手写一篇关于“奇妙的想象”的文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为语文教学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授课艺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理念,树立生本意识,具有创新教学中读写结合应用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中,引导其积极练习写作;在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中,激发其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其主动深入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虹.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05.

[2]赵永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45.

[3]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93-94.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