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能宽在科学事业中执着一生

2019-09-10

科学大观园 2019年9期
关键词:原子弹物理学核武器

1923年,陈能宽出生于湖南省慈利縣。194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194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3年后获得物理冶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陈能宽因与人合作发表《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这篇文章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奠定了陈能宽在金属物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但陈能宽没有留在美国继续其极有前途的学术事业,于1955年回国,致力于新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

陈能宽的命运在1960年被彻底改变。这一年,他被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从金属物理学转为原子弹爆轰。陈能宽自己将此后的那段岁月叫作“自力更生”和“能者为师、互相学习”的岁月。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他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还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成为我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开拓者。

对于我国核武器事业的成功,陈能宽常提到不能忽视“攻关人员的献身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当生活归于宁静后,陈能宽仍不能忘却那种澎湃。1992年冬,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召开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陈能宽受朱光亚、王淦昌、彭桓武等科学家的推举,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许身为国最难忘,神剑化成玉帛酒,共创富强。”

◎ 来源|光明网

◎ 图片|共产党员网

猜你喜欢

原子弹物理学核武器
动物身上的物理学(下)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瑞典智库:全球现有1.63万件核武器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招生信息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