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仙洲一丝不苟的机械人生

2019-09-10

科学大观园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洋机械工程清华大学

1918年,劉仙洲毕业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头等荣誉”毕业文凭。他婉拒河北省立高等工业学校月薪150块大洋的礼聘,毅然回到母校育德中学,甘愿拿40块大洋,担任勤工俭学预备班机械教员,李富春、李维汉、刘少奇,都曾经是刘仙洲的门生。

刘仙洲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北洋大学校长,东北大学、唐山工学院、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第一副校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32年刘仙洲受聘担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把自己的后半生,都奉献给了清华。他对待教学,呕心沥血。其课堂,堪称机械工程领域的楷模。刘仙洲认为,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就是严格的作风,所以要求学生特别严格。无论画图,还是测验,必须严格遵守规范,绝对不打马虎眼。

在教学过程中,刘仙洲坚持用汉语讲课,并发奋编写多种中文教材,自1918年至1948年的30年中,他先后编写了 15种大学、中专教科书,如《机械学》《蒸汽机》《内燃机》《机械原理》《热工学》等,成为我国自编工科大学教科书的创始人,奠定了我国机械工程教育的基础,为创立和发展我国的机械工程学做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开始编订《英汉对照机械工程名词》,定义并统一了汉语机械工程名词。他同时是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研究的创始人,曾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积极从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中国农业机械工程发明史的研究工作。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来源|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大洋机械工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以工程案例为引导的机械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悬浮屋
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相关探讨
五行真经(6)
前往大洋深处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处 (上篇)
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探析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创新研究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