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19-09-10张洁红
张洁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器、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着人们计算能力的弱化,对计算器、计算机等机器的依赖增大,不利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为例,对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重要性、现状以及措施进行了系列论述,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计算能力
小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应是重点培养和提高的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逻辑分析、思考的基础。在新课改过程中,虽没有明确指出、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但是在新编的教材中,多处内容涉及到逻辑思维推理和运算内容,由此可见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应具备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相关的逻辑推理题以及解答相关的数学运算题。另外,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家长、教师、学生不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导致学生基础较弱,出现计算错误、方法错误等问题。因此,笔者通过以往教学经验,以四年级教材为主,通过实例分析如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点培养的内容之一,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基本能力之一。其中,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计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点内容,也是学生日后学习其他理科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新课改后,小学新编教材中,数学计算所占的比重和比例较大,尤其针对中、低年级学生而言,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质量挂钩。特别是四年级作为学生由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的分水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新概念,使学生需要运用大量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才能将其学好,尤其是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计算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涉及到周长、面积计算的时候,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周长、面积等公式过程中,运用相关计算能力解题。而在学习统计图表等知识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计算,解题效率同样与学生计算能力密切相关。
二、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很多教师认为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之前,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解题过程,忽略了计算结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到高年级后学习大量数学题时,存在计算困难等现象。尤其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数学计算重视度低,认为只要过程正确即可,忽略了做题速度、解题速度与计算能力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的学生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一味投机取巧,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等智能设备进行计算,导致计算能力被弱化。
三、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第一,重点掌握数学计算基础知识,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小学四年级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与数学计算有关的内容,例如“公顷和平方千米”章节涉及到单位换算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等直接涉及到计算。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在计算时就要思考采用怎样的运算规律、数学概念以及运算法则等。因此,学生计算能力与计算基础知识有直接关系。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和引导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数学公式、运算规律、数学概念以及运算法则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学生要想正确转化米和千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直接的关系,在计算和解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米和千米的数学意义和之间的进率,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等数学意义和之间的进率以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直接的区别,使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和学习过程中,不会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同时,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时,除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题感和对题目、数字的敏感性。
第二,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口算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重要基础,只有当学生的口算能力达标和过关时,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引导和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在解题和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有关乘法和除法的口算测验,通过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口算测试结束后,学生的大脑仍处在兴奋和活跃阶段,此时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点学习时,学生积极性较高,能够迅速聚精会神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则和方法,并通过举一反三拓展三位数乘三位数等内容,有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打草稿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为了图简便,在学习过程中大量通过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由于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数学计算题难度加大,仅通过简单的口算已经无法满足计算能力培养的要求,尤其是学习相关计算章节时,学生为了省事,在课桌上、书本上通过几个简单的式子就认为是在打草稿,导致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打草稿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章节内容时,由于除法计算经常涉及到退位、进位等内容,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简单的口算已经无法满足“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叮嘱、检查学生用草稿纸的方式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做题的严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掌握做题技巧和养成归纳总结习惯。学生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章节中,教师应刻意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习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归纳总结一些相关的规律,使学生充分掌握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例如平均数计算等,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运用相关简便运输等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另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和归纳错题和易错题等,通过具有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在提高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过程中,可以通过重点掌握数学计算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培养学生打草稿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做题技巧和养成归纳总结习惯等方法,有效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托喜.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158.
[2]潘明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9(03):72-73.
[3]苏莉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