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提高技巧
2019-09-10杨光华
杨光华
摘 要: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科目,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作文教学。农村学生受生活阅历的限制,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找到准确的写作角度,很难写好作文。本文首先分析农村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其次详细阐述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技巧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技巧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主要科目是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则是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农村小学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写作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作文教学质量。需要积极探究问题的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写作素材贫乏。
小学生写作主要内容是记事或者描写小动物等,这些内容十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应该有丰富的内容进行写作。然而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农村小学生生活面比较狭窄、见识比较少,导致小学生感觉没有合适的内容写作,同时农村生活环境比较闭塞,空间比较狭小,造成小学生作文立意比较陈旧,内容比较浅薄,与城市儿童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指导。
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通常只是在课堂上和学生简单地讲解一番习作注意事项,然后给学生一个大概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造成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意图,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束手无策”;有些教师完全“手把手教学”,为学生设计好一个个步骤,学生按照固定的程序写作,导致学生的作文缺乏新意、千篇一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
作文是通过语言文字对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过程,需要作者进行创造性表达。然而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农村小学生对作文有着“恐惧”心理,对写作十分抵触,即使教师要求写作,内容也是东拼西凑,完全没有蕴含学生的真情实感,基本上都是“众口一词”,更有甚者胡编乱造,应付了事,这样的写作必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技巧的有效措施
(一)走进真实生活,就地取材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是不能离开生活的,学生对生活关注到什么程度,就会写成什么文章。”农村田野空间广阔,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自然风光,抑或者是风土人情,都为农村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丰富不竭的源泉。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是要关注农村生活中广袤的自然风光,很多农村生活都与田园为伴,贴近自然,只要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够从中开掘出适合的作文素材;其次,可以关注农村生活中淳朴的民风民俗,尤其是传统风俗,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将其与特殊性的节日活动结合起来,就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一个核心要点。
(二)强化写作指导,现身说法
在作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学生写作文依靠自己领悟的,教师一味地教是不行的”。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作文指导弱化。这种说法表面上看很有道理,然而只需要教师对其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说法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这种说法将教师的“教”有意识地贬低了,仿佛作文指导没有“用武之地”[3]。然而,对小学生开展作文教学,核心目的是为学生指引方向,为学生“开个好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避免弱化、防止虚化,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指导,就是教师需要注重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拥有写作动力,积极表达想法,将作文写得更丰富多彩。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知道写什么,知道应该怎么写作。最后,教师要注重“收放自如”。避免一开始就对学生详细讲解具体写作或者通过例文、范文开路,防止对学生的思维造成束缚,这就是“收”。同时,教师还要做到“放”,让学生知道想写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及最有益处的内容进行写作,找到想写的内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围绕写作题材认识到写作方向,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农村小学生通常对体育运动很感興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体育运动进行写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启发。如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对乒乓球进行描写,将运动的人物、具体过程及结果写清楚。这样学生就能写出有灵魂的文章,切实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三)开展丰富活动,身体力行
广阔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的素材源头。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味地讲解和灌输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走访、游览、参观等实践性活动,让孩子能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丰富积淀、形成体验。如可以让孩子们去爬爬山、摘果实;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捉鱼、野炊;秋天是收割的季节,可以让孩子来到田野中拾稻穗;冬天到了,可以带领孩子们到田野中打雪仗。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某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他们一年四季的变化,让每个孩子都意识到这些植物和动物,随着时间、季节的推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积累下丰富素材。活动之后再进行写作,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由命题中我手写我心,从而真正达成言之有衷的境界。
(四)推进说写结合,强化训练
由于农村孩子阅读积累相对有限,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也相对滞后。为此,教师就要在学生真正落笔之前将“说”的训练作为辅助性支撑,融入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说”的训练一直都是空缺的,他们到大自然中看了、听了,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感受,就需要给予他们多种形式的展示机会。口头表达能力既是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重要依托,这个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能培养出来的,而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形成。比如在描写自己帮助父母一起收割稻子时,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收割的过程杂乱无序;第二,收割的重点不会展开细致地描写。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体验,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进行口头的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先……然后……紧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有重点地对收割过程进行复述再现,在学生明确了顺序和重点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笔,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的协同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法,不再强迫学生写作,而要让学生产生“我要写作”的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引导学习,学生也能够更好地通过写作表达真情实感,使作文更生动,从而有效增强写作能力,充分锻炼思维能力,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佃臣.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76.
[2]李会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现状与我见[J].小学教学研究,2018(20):88-90.
[3]郑焕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J].现代交际,2016(08):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