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钓法智取猾鲤
2019-09-10峰北岭
峰北岭
有人认为,只有掠食性鱼类才有逐饵的本能。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所有鱼类都对动态的东西感兴趣,只是我们常钓的目标鱼没有掠食性鱼类那么明显罢了。
钓鱼,都是先选处鱼爱去的位置作钓位,然后打窝子,再然后就是等着哪个经不住诱惑的家伙一口吃掉钓饵。钓鱼基本上就是这种模式,我直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次偶然的遭遇,让我总想试图打破这种被动钓鱼的模式,并找到了几种相对有效的办法,现分享给大家,算作抛砖引玉。
有一次,我去 个被钓败了的黑坑,里面留存的那些鱼,最近的也是10个月以前放进去的,这些老鱼洗了一年多的野澡,已经和野生鱼非常接近了,我相中的就是这点,另外一点则是这里收费低,并且人少。
事情发生在第二天天亮后,经历了一宿的夜钓,我的收获还算凑合,只等露水消散一些,我就收竿撤退。大约到了早上5点的时候,我想钩上的几粒苞米粒都泡了个一多小时了,该换换了,便慢条斯理地扬起了左面的鱼竿,可竿子刚刚举起来,右面的鱼竿就未了一个稳稳的黑标。我赶紧松开抓着左竿的右手,去抓右竿,浮标的动作却停了,而左手单手擎着的左竿却突然传未了剧烈的拉扯感。
我的第一反应是锚到鱼了,随即下意识地用力补了一枪,只此一下,单手就控制不住了,7.2米竿子直接脱手,幸亏挂着失手绳。我很狼狈地折腾了几个来回,那条鲤鱼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地进了抄网。摘钩时一看,居然是正口!
我回想了一下中钩的过程:先是扬竿,饵料开始快速离底,竿子扬起后停,已经到达水面附近的钓饵又以自由落体式下沉,还没到水底的时候中鱼了。也就是说,钓饵是在移动时被一条快速游动着的鲤鱼抢食的,这点从中鱼后鱼竿马上脱手这一细节就能得到佐证,即鱼是冲过来的,吃到鱼饵后速度未减继续游走。所以,中鱼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冲击力很大。这一发现太有意义了。
这说明了一个我们平时都不太注意的细节:所有动物都更容易发现运动着的东西。比如一只小麻雀安静地蹲在枝叶茂密的枝头就很难被发现,但若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就很容易被发现。又比如在远处裸露土地上的只蟾蜍,它安静地趴着时,很难被人看到,但它们爬动起来后,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会发现。鱼也会有同样的特性,况且鱼的感觉器官更多、更丰富、更灵敏。
路亚钓法就是利用了掠食性鱼类喜欢追逐活饵的本能,人为地让假饵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泳姿来诱惑目标鱼追逐捕食,以达到猎获的目的。我认为这是最生动的主动钓鱼方式。
有人认为,只有掠食性鱼类才有逐饵的本能。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所有鱼类都对动态的东西感兴趣,只是我们常钓的目标鱼没有掠食性鱼类那么明显罢了。比如,我们用蚯蚓作钓饵时,最好是用整条蚯蚓挂钩,它不停扭曲蠕动的动作便增加了鱼咬钩的机会:还有,窝内有鱼星泛起却没鱼咬钩时,向后拉下鱼竿,使钓饵动一下,马上就会有鱼来咬上一口,这就是所谓的“逗钓”。
既然移动着的饵料更能吸引鱼的注意力,我们干吗不投其所好,就在移动中垂钓呢?既然目标鱼是鲤鱼,我就拿鲤鱼“开涮”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便拿着一支鱼竿满塘子转悠开来了。
因为从来没以这种方式钓过鲤鱼,我权且根据钓鱼的动作把这种钓法称作“另类拖钓”吧。它之所以“另类”,是因为它跟真正的拖钓完全是两码事。“另类拖钓”的做法是慢慢地,一小步一小步地拖着鱼饵走:由于我的目标鱼是底栖的鲤鱼,所以我每走小步都会将鱼竿慢速地上挑,使鱼饵离底30厘米左右,然后再让它自由落底,等上几秒钟,再向前走一小步,如此反复。这跟路亚钓法的“小跳底”有些类似。
经历了十多分钟,我才走出去不到30米的距离,就在我又次往下放鱼饵的时候,一股强烈的沉重感传递到我手上,没等我做出反应,鱼线已经向池塘中央飞速划动过去。我赶紧奋力刺鱼,结果仅一个来回,鱼就脱钩而去。估计是因为中鱼时鱼竿几乎呈直立状态,刺鱼的力量不够造成的。
鱼虽然跑了,但可以初步证实我的方法是可行的,如果继续下去还有鱼咬钩,那就不是巧合了。于是,我重新挂上两粒新玉米,继续走走停停,水面上若毫无迹象则直接路过,若有鱼星,則有目的地稍作逗留,多逗几下,没口就果断放弃,继续前行。 就这样,在后来的一个半小时内,我又遭遇两口,一条脱钩,另条5斤重的鲤鱼上岸。也就是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遇到了三口,平均40分钟一口。看来,“另类拖钓”所带来的鱼口密集度要远远大于正常垂钓的鱼口密集度——头天晚上,两支鱼竿总共才有五口。这种钓法的不足是脱钩跑鱼的概率很高,原因就是鱼竿在直立的状态下刺鱼带不上劲。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用很硬的竿子,但是太硬的竿子自重一定不小,长时间举着很难受。所以,要考虑其他办法。
第二周再去这个黑坑,我换了种拖和钓相结合的钓法——钓可以算是正常的钓,竿子架在炮台上,尽量抛满竿,往前探,浮标到位后几秒钟到半分钟左右,不定时地后拉,每一次位移20多厘米,待鱼饵落底后安静一会儿再次后拉, 直拉到浮标露出很长,相当于拉到打五六分竿的时候,再重新抛投。这种钓法的优点是人不疲劳,缺点是搜索范围较小。
我坐着操作了会儿,没有动静,就去“拖钓”一会儿。为了在拖钓的时候刺鱼有力,减少跑鱼,我改为端着鱼竿,让鱼线和竿梢的夹角远远大于900。端着长竿子很不舒服,但是没办法,这里的猾鱼不敢靠边,只在远处活动。好在是拖和钓结合,累了就去钓一会儿,然后再拖一会儿。结果很理想。
钓猾鱼时,你一定要知道别人在怎么钓,然后用与众不同的办法来撬开鱼嘴。这里的猾鱼都是被常规钓法反复锤炼过的,它们对窝子中的钓饵更警惕,但从来没在移动中被钓过,没吃过这个亏,所以对移动着的钓饵很放心。并且,它们都有被养殖的经历,加之先天的本能,所以钓饵在下落的过程中被抢食的概率就相对较高了。
这一招数,是我针对黑坑中刁猾的鲤鱼开发的。但后来我发现,它不仅对鲤鱼有效,对鲫鱼和草鱼也表现不俗。我不喜欢钓鲫鱼。但是对草鱼还是很感兴趣的。
钓草鱼和钓鲤鱼有两点不同,第是铅坠要尽量小。大铅坠自重大,落底速度也快,草鱼和鲤鱼都不是掠食性鱼类,它们虽然更容易被移动的饵料所吸引,但是落底太快的饵料,要么无法激起鱼儿追逐的欲望,要么没等引起它们的注意就从它们的视线内消失:如果速度过快的话,甚至会给它们造成惊吓,进而逃开。所以,饵料下落的速度越是接近自由落体越理想。另个不同是,草鱼属于中层鱼,钓饵上拉的高度定要超过水深的一半,把钓饵直接送到它们习惯出没的水层,更方便它们发现钓饵。
野钓的时候,我也曾特意试过这种钓法,但效果不如黑坑。可能是野钓水域大,鱼的密度小的缘故。而且,这种办法只能在距离岸边相对近的的位置搜索,所以倒是能钓到些不入流的小鲤鱼,此非我欲,于是我试了几次就放弃了。
值得一说的是,在鳊鱼、翘嘴比较多的水域,钓浮时不停地小幅度拖动浮标,上鱼率也会提高;如果能不间断地少量打窝,效果会更好。
动起来,靠逗引来吸引鱼的注意力,无论是钓猾鱼还是钓水库中的野鱼,都比传统的被动等待式的钓法有所突破。既然动起来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钓法就有继续开发的潜质。由此,我开发出两种招式,供大家参考。
招式一:调灵钓灵。调灵钓灵就是浮标在露出几目的情况下产生的浮力就等于钓组的全部重量。正是利用这一点,在稍有风浪的条件下调灵钓灵,浮标在风浪的作用下会呈上下颠簸的状态,相应地,鱼饵在水底也会呈现出同样的状态,只要风不消,浪不止,钓饵就会在水底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浮标的动作。
采取这种钓法,我们就要选灵敏度相对较低的浮标,因为鱼饵的动力源自标尾的浮力。我曾在五级大风天用这招钓大水面,身边的钓友都因为风大浪高(半米高的浪头)纷纷撤退,我则打出了连竿,“爆连”一天。
招式二:暗流中随波逐流听之任之。野钓水库,尤其是钓大水库,即使是无风的天气,天亮后在太阳的照射下也會形成暗流,这种暗流对钓友们来说很讨厌,我以前也曾极力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我试过加大坠子,结果走标的速度和幅度倒是控制住了,可是水流会把浮标淹没;加坠并且换大标,只能稍微减缓—下行走的速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倒因为铅坠大、浮标大,牺牲了灵敏度。
自从发现了鲤鱼喜欢移动着的饵料后,再遇到这种暗流涌动的状况时,我反倒不加控制听之任之了。当然了,这绝不是由着钓组随意游走,我给它设定个起点和终点,起点就是钓组落水的地方,终点就是允许它到达的极限位置,到了终点就要换饵了。也就是说,我只在起点和终点间的区域垂钓。结果是,上钩的鲤鱼更多。
我能想到的主动刺激鱼对钓饵的注意力的办法还有很多,但实用的就是这几样,写就此篇算作抛砖引玉吧,另有高招的读者,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说出你的钓法,大家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