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本清源谋开拓,更护杏林又一春

2019-09-10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9期
关键词:刘敏妇科中医药

2014年,在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的现场,在一众年长的“老先生”中间,一位身着棕黄色缎面唐装的女性显得尤为突出。透过摄影师镜头拍下的照片,难以相信,这位体态优雅、蔼然可亲的老者已逾耄耋之年。她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国医大师、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敏如。

在与刘敏如教授的交谈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她有话直说、随性不拘的爽朗与坦直。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人,“川妹子”的豪爽在她身上魅力十足。“我这个人说话直,有什么说什么,现在不说,我就怕我忘记了。”回忆起那段青春岁月,刘敏如聊兴正酣……

1933年,刘敏如出身于成都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在国学熏陶中成长。她曾就读的成都市实验小学,时至今日也是成都排名在前的学校。刘敏如说,当时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强大的师资力量,这培养了她丰富的业余爱好,并早早拓宽了她的国际视野,童年时代接受的良好教育让她受益终身,也为她未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从小想当发明家、科学家,却没有想过要做医生。”刘敏如童年的梦想名单似乎与医学无缘,而临近高中毕业时的一次机遇,却改变了她的职业生涯与人生轨迹。1951年,恰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前身——华西大学医学院开始招生,当时“吃住全免”的待遇吸引了很多学生,但在当时只招收40人,刘敏如以高分成为其中的一员。

虽然学医始于偶然,但做一行爱一行的刘敏如从未懈怠。回忆起刚刚学医时的自己,刘敏如笑着说:“我当时总爱调皮。”从幼儿园时,刘敏如就是一个“另类的”好学生,成绩优异但并不循规蹈矩,踏上学医之路的刘敏如依旧如此。她有自己的信念,一直告诫自己:“不管学什么,既然学了就一定要学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广大农村地区的接生工作大多依赖产婆,破伤风、产后出血等情况频发。假期时,学校组织学生跟随老师到农村进行新法接生宣传并培训接生员。有一次,老师不在,刘敏如只好独自先行去往产妇家,没想到产妇产程发作,羊水早破。情况紧急来不及搬救兵,她只能一边努力回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一边忙着接生、剪脐带、包好婴儿、处理胎盘,却忘记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当时产妇的家人已经把胎盘拿走并扔到猪粪坑里面,刘敏如一边让产妇安静休息,一边让人找回胎盘,认真做了检查。那次“冒险”的经历,她记了一辈子,体会到做医生的不易,也感受到医生责任的重大,她决定一定要扎实地学好本领,踏踏实实地做个好医生。

1956年,作为青年卫生工作者的刘敏如经组织推荐,并通过努力准备,她考入了当时刚成立的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开始了她的中医学习生涯。因为有一定的现代医学的专业基础,她学习比较轻松,还时时帮助同学学习。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假期到基层医疗中得到的锻炼,刘敏如渐渐体会到,中医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她立志学好中医、用好中医。6年的学习结束后,她因成绩优秀而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妇科的教育、医疗、科研工作,这一留就是六十多年。

刘敏如深得卓雨农、唐伯渊、王渭川等中医妇科巨擘的真传。在临床工作中,她善于总结师辈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她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是全国中医院校中青年妇科教师中第一个获得教授职称者,在中医妇科的研究、临床、教学等方面成绩显著。

在理论上,刘敏如整理中医学的生殖观,归纳“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是产生月经的生理基础”“脑、肾、天癸、胞宫是调节月经周期的轴心”,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整理和补充;她在“中医药对女性生殖轴调控”的研究方向中,和她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稳定持续地进行了多项相关课题的研究,如“月经周期气血变化的实验研究”,初步证实了中医月经周期气血变化具有规律性,为进一步研究月经周期调节机理提供了客观依据,并据此形成了她极富特色的“肾气为根、保阴为本”的中医妇科学术观。她提出的“脑—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主司女性生殖轴”,首次阐述了脑与肾的关系,特别指出“肾主生殖,由天癸表达”,丰富了“女性生殖轴”理论;她在中医妇科教材编写会上提出建议,界定胞宫为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胞宫即是今天解剖学上的子宫(包括两侧附件)。这些观点对进一步研究中医妇产科理论起到了推动作用。

刘敏如领先开展对妇女生理带下理论研究,首先阐述带下属人体的阴液,其生成有赖肾、脾、任、带的生理生化,禀肾收藏、施泄,经脾运化、输布,由任脉主司,受带脉约束。当肾气充盛,肾精充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固健时,阴液源源泌淖于胞中,布施于前阴空窍,似如月事泌之有信,其作用与生殖有关,谓之生理带下。这些论点在继承中有所创新。

刘敏如对产妇新产后的生理状态概括为“产后多虚多瘀”。20世纪80年代,刘敏如和她的学生通过760例临床调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验证了“产后多虚多瘀”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对203例正常自然分娩初产妇给予有“补虚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方的疗效观察,获得了促进产褥复旧的结论,至今仍具临床运用价值,为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围产期治未病打下了基础。

悬壶六十余载,苦研善悟的刘敏如与时俱进,关注临床出现的中医妇科新病种,20世纪80年代初,她首次提出并亲自主笔编写的“盆腔疼痛证”被列入《中医妇科学》教参丛书,到90年代末,西医妇科才出现“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病名。此外,慢性疲劳综合征、女阴白色病变证、盆腔瘀血证等均由她首次编写并被纳入中医妇科高级参考书、《中医大辞典》等,为中医妇科学的整理总结与开拓发展,她至今仍努力不懈。

刘敏如在2014年被评选为国医大师,她本着“爱我中华,兴我国医,正本清源,传承创新”的信念,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履行她心中的这份中医情结。

刘敏如强调:“中医学的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中医学的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近几年,妇科界十分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疑难病的研究,但中医妇科无此病名,因而中医妇科教材未纳入此病种。刘敏如早一步提出并撰写了相应的中医病名,进行理、法、方、药的研究,如名曰“胞中脂膜壅塞诸证”“经水早断”等相应的中医病名。她正在整理她的“异病同治”的经验方以及“中医药服务女性大健康”等研究,还着手撰写多部著述,如《女科源流丛书》《女科病种新篇》《女科外治理论与实践》等。在科研上,她正在著手“子宫内膜薄不孕”“起伏脉”的研究等。她为开拓创新孜孜不倦、耕耘不辍。

2002年,时年已过古稀的刘敏如应邀前往中国香港,在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担任顾问中医师,同时担任香港大学中医学院的学术顾问。到了香港以后,刘敏如发现,香港各界对中医的认识非常表面,甚至存在误解。“在当时的香港,西医才算医生(Doctor),中医只能算是医师(Master),有的人对中医存在排斥心理,有的西医甚至在患者的病历单上写明:不要去看中医”。

在香港也有个别西医来找刘敏如诊病,这让她十分感动,其中一位是十分消瘦的胃炎患者,一位是中年白发者,经刘敏如诊治,胃病患者体重恢复了正常,胃炎好转,另一位头发转黑,这两位西医成了中医疗效的见证者。刘敏如诊治过一位痛经的患者,患者来看了几次不见疗效,表示出了不满。刘敏如耐心地为患者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是疑难病,要耐心治疗。患者后来转去西医医院,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最后,患者还是回来找刘敏如并积极配合治疗,症状终得到明显好转。“把患者当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关心,患者会和你交心。”这是刘敏如诊病的一贯态度。刘敏如在香港行医多年中,深有感触地说:“中医要走向世界,要用中医临床疗效来争取中医的话语权。”

有中医的地方,就应有传承,也应有传播。没有传承,中医便是无源之水,无根之萍,难以有所发展;没有传播,发扬文化、打开中华文明宝库也就无从谈起。刘敏如说:“我国原创中医药几千年来留下的医籍医典不计其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如此丰厚的医学遗产。如今我国的卫生制度是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两种主流医学共同承担14亿人口的健康事业,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独树一帜的。我们要自信、自豪地走出国门,为世界健康服务。”

刘敏如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见解十分鲜明,“对于中医药的发展,我认为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中医药不是古董或陈列品,要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不能丢掉中医自身的特色。中医药的现代化应该是在坚持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优势特点的前提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发展、提升自己。”她强调,现代化的中医仍然是中医,不是简单的中西医结合,更不是西化的中医;现代化的中药,首先是符合中医经典理论的新中药,不是简单等同于植物药,更非西化的中药。

被评为国医大师后,刘敏如深感责任重大。“只有言传身教、提携后进,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精华和从医经验传授给学生。”刘敏如常常在门诊空隙,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看诊经验。在近六十年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中,她培养了近三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至今还指导数十名传承人。她的传承模式称“直线式”与“方圆式”结合,既要专业化专才,又要五湖四海的通才。

她的教学方式颇具特色,她一向以严著称,她常不定期地召集学生到她家中座谈,并就学术研究的内容进行提问。如果学生回答欠佳,她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批评。在学习上她是严师,在生活中却慈祥有加,对学生的生活、家庭、事业无处不关心,学生们都称她“刘婆婆”“刘姥姥”。

现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不单单是生物医学模式,而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刘敏如认为,中医的临床诊治特点基本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的模式。她临床诊治时总是从容不迫,耐心倾听解答患者的疑问与诉求,并一一给以深入浅出的解答,她说,对患者给予恰当的安慰和指导,可使其身心调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她感到当前在诊治上有过度治疗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和纠正,这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医患关系均是十分重要的。她精辟地概括中医学的健康观为“形与神俱而为以应天地是谓健康”,在此理念下实现她的行医目的。

如今,朝枚之年的刘敏如依然不脱离临床第一线,坚持培育后学以及潜心科研,面对繁重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刘敏如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离任而不离心,退休而不褪“色”,处处彰显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干劲和气度,但在工作和休息之间却转换自如。“如果困了,就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去睡一会儿,要是有工作需要我也会加班加点。工作之余,我自寻娱乐、舒舒心态。”童年时期接受的普及教育,让她的业余爱好非常广泛,刘敏如说:“钢琴我喜欢,不时和老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弹琴、画画,只有生活多样化,才有活力工作。”

在她看来,中医之路艰辛而光荣,只要生命没有打上句号,这位麻利率性的“川妹子”,这位热情亲和的“刘姥姥”,还会把这份执着与豪气一直延续下去。她幽默地说:“直到最后划句号时,我会说我尽力了。”

(编辑    王    岽、 杨小龙)

猜你喜欢

刘敏妇科中医药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我在听你歌唱
还手绢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挣够50万去离婚:抠门花心老公必须付出代价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