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2019-09-10赵宇
赵宇
【摘要】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取舍与抉择方面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那么研究网络文化作用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因素,同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就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文化,意识形态
【基金项目】新时代网络文化发展多元化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一体化建设研究(2018年4月-2020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保告中以新时代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以党和国家全局为中心发展,指出要牢记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任务,同时对其作出相关部署。习总书记还表示:“意识形态安全事关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巩固我党的中心地位,更是社会主义历史使命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文化行业早就变成了西方势力对我国文化进行扩展的重要战场。意识形态领域很多全新的情况以及问题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并且新增很多问题,很多不良思想也是以网络为基地而产生的。高校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前沿,高校师生是最大的网络群体,故正确树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将网络创建管理作为重点,务必要顺利过好互联网这一大关。研究新时代网络文化发展多元化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一体化建设意义就非常重大。
1.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因为其位于意识形态的最前端,同时更是培养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的必经之地
长时间以来,青年学生以及有些文化者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各种思想文化、社会思潮、网络文化不断侵蚀,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同时使我国以往的意识形态安全创建的观念和方式等都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一体化建设迫在眉睫。
网络文化覆盖的范围十分广阔,传播迅速,更有自主、开放以及隐蔽等特征,把控网络舆论的操作有非常大的难度。高校的学生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对于网络传播的信息以及言论等都没有成熟的辨别能力,还会被误认为或片面的理解,审视问题时容易产生极端想法,感情用事,无法深入、全方位的理解问题,对于来源不明的不良信息会更容易接受,因此更難管理高校网络舆论。
网络传播者不仅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还可以自主地进行评论,因其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使得网络成员成为一个符合,减少了网民道德约束以及行为能力的束缚,导致网络行为出现失宜的行为。4.高校的学生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对于网络传播的信息以及言论等都没有成熟的辨别能力。
2. 网络文化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2.1 建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新团队
坚持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注重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的监管教育的核心领导地位,重点把控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领导权。提升学校各个领导的管理能力以及党建、学生干事在全新的网络背景下对安全教育问题的理论探讨能力、调研分析水平以及科学决策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及党员的队伍建设、共青团员以及学生干部的重点培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培养专家舆论领导者,增强网络宣传和学生思想的引领,重点提升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以及安全创建工作的人才保障,重点把控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决定的话语权。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要逐步提供马列主义的思想吸引力,在历史的传承中逐步综合社会文化思想,创新网络文化系统以及思想道德,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适应性、导向性以及创新性。
2.2 创建适合大学生认知特征的网络文化传播系统
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一系列教育及新时代网络文化发展多元化教育引导观念以及传播主导观念,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作为新的起点,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高校应该占据大学生新闻媒体的舆论顶端,充分的利用微信、微博、网站等各种渠道进行文化传播,传扬并指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流。高校领导干部和思政队伍要有极高的政治灵敏度以及超强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审时度势,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旗帜,积极的加入并占领新媒体舆论思想的顶端,充分明确大学生的群体的个性需求、思想变化以及关注的焦点,充分融合时下的舆论热点以及社会事件,通过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更加认可的方式对网络文化进行宣扬,掌握新媒体的话语权,打出响亮的主流之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社会正气,逐步增加正面网络文化的舆论影响。
2.3 开展网络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创建
新媒体是网络文化媒体信息化发展的大方向,高校要学会懂得运用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机遇,了解并充分的应用新媒体的特征,对网络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扬意识、制度以及内容等予以重整,扩充网络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整体中的相应能力。高校应将网站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建设”、“学生社团”等相结合,创新意识形态管理观念,要将生作为本计、科学指导,服务学生的人本观念。高校宣传组织以及管理人员都要对系统进行创新,要按照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认知情况,做好中国故事以及声音的传播,占据并把控意识形态传扬的顶端,理性的告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家国情怀,创建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叙事理论,语言形式等。增强内容创新,把经典理论通过新的形式进行宣扬,把新理论讲好、讲明白,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感、现实性;注重基层党团机构在网络文化意识形态宣扬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步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指导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影响能力等。
2.4 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管理新方法
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加速了人们特别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由于网络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其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这无疑加重了多元化发展的复杂性。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以及人群中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价值观教育于个人的成长与未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在人生重要发展时期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对人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更会对社会的综合稳定产生影响。但是在网络文化的大前提下,高校可否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有极大的挑战与机会。经过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并充分的研究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因素,站在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研究角度,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目前情况、特点,研究其价值观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因素,继而针对性的指出网络文化环境下怎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综合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以及其价值观教育形式,正确明白网络文化的同时紧抓网络文化的重点在帮助大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教育过程中,增强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指导其树立人生中正确的三观,其对于大学生的未来成长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凤欣.基于四种基本意识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No.116(04):54-59.
[2]潘晔.培育良好校园网络空间,加强校园网络内容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 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