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时而变: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2019-09-10孙淑娴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7期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走出去

孙淑娴

【摘要】近年来,媒体行业的发展“风起云涌”,媒体格局也一天天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融媒体时代一方面深刻地改变了传媒的组织结构和内容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给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挑战—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实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态势,适应传媒业态的变革,“走出去”,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无缝对接”,无疑是当下最好的方式。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能力;走出去

随着传统的界限日益模糊,网络融合、内容融合、终端融合正成为三大融合趋势,给整个媒介生态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从介质融合到理念更新,从技术与业务整合到价值与制度的重构,全面整合的新媒体时代正在到来。与此同时,业界也对“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几种重要的能力:对多介质数字化内容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新媒介技术操作运用的能力;对内容定制、发布渠道的个性化再造能力。如何应对融媒体时代下的新态势是新闻传播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由此,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人才的培养也将面临重塑升级,我国各高校新闻人才教育培养的改革与业界的变化同步呼應。此文以西北民族大学新闻采访学课堂为例,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课堂

研究问题首先要认清当前形势。由于新媒体行业发展过快,新闻传播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的教材大纲,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实战实操能力,缺失扎少的实践能力。新闻传播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有些力不从心。

李希光教授曾说: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教育与职业教育,新闻学需要的是实战和实践。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新闻课堂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这也给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2. 探索改革: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

我们得知,融媒体时代不仅需要新闻教育,而且需要一种与传统新闻教育截然不同的新型新闻教育。而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有实验室5个,与学校资源共享的实验设备总价超过1000万元,专业期刊图书资料11万册,实习基地13个,此外,还有多个教学基地,均为新闻实践实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在结束了前9周的新闻采访理论课程后,我们进入四院部小剧场,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实战实操。以下将以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课为例,走进课堂,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2.1 各取所长:1+1>2

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快速、准确、深入的高质量采访、编写的能力,是新闻传播教学所不可缺少的。

在新闻采访学的课堂上,两两组合为“1+1”采访小组,外出采访,实践性教学由此开始。通过对传统课程进行改革与更新,从确定选题、初步讨论、与老师商讨、拟定问题、访前准备,以及去户外实践,每一步都是一个创新成果。我组以“What you need”为题,深入调查和访问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的事物,了解每个年龄段人的当下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在访问的同时,我们从细节入手,记录下被访者的外貌、神态、穿着等,录制好相关音频,为访后的写稿做准备,力求采访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该实践活动的设置,对学生采访基础技能有很大的提升。 而在“1+1”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跟同伴合作与相处,互相取长补短;跟被访者沟通与谈话,彼此倾听交流;跟自己对话与成长,不断完善提高。“1+1”的好处就在于综合能力的全方面提升,自己、同伴、他人通过实践课程都在慢慢变好。无疑,1+1>2。

2.2 集体竞技:每周新闻播报

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人文素养、新闻素养等,具备一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是新闻传播教学所不可缺少的。

在新闻采访学的课堂上,各班进行分组,并按分组轮流进行新闻播报,实践教学由此开始。组内成员每人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版块,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新闻的寻找以及新闻价值的分析。我所选的版块为军事新闻,以“歼-20”和“联合国维和70周年”为例,进行新闻的解读与分析。课后,小组成员一同交流与完善,最终使得整个播报生动而完整。

该实践活动的设置,对学生的胆量与新闻素质有了很大的帮助。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使得展示更为完美;对军事新闻的详细解读,使得自己又接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各成员同台竞技,更是增加了自身的投入力度。若是说“1+1”是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那么每周新闻播报更像是细致与勇气的逐步提高,善于注重新闻中的细节,勇于上台展示。无疑,集体竞技是一种很好的实战实操方式。

2.3 共同协作:模拟新闻发布会

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编辑、制作、合作等能力,对学生进行集中的传媒技能的培训,是新闻传播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在新闻采访学的课堂上,分组进行模拟新闻发布会,实践性教学由此开始。要完成如此强度的实践,并不能依赖一个人,它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过程,而我们更多地是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一个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我组以“我和我的初爱时代”为题,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原创电影。大到导演、编剧、演员,小到各情节、配乐、场景,都是每个人共同协商,精挑细选的。毫无疑问,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奉献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该实践活动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合作能力的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小组成员共同献计,明确分工;拍摄剪辑时的软件应用,不断熟练、慢慢精炼;舞台上的落落大方,掌声如雷。模拟新闻发布会带来的成果,远不止于这些。每个人不同的定位,让每个人都发挥出了力所能及的作用,也都体验到了新闻制作与实战演练的惊喜和刺激。无疑,模拟新闻发布会为新闻实战实操能力的培养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2.4 实践实操:导播与摄像之乐趣

以往新闻教育课程的设置都较缺少实践性,更不用说技术性跟操作性课程的学习。而在新闻采访学的课堂上除了上述的实战实操,更有摄影与导播的课程。坐在摄像机前,带上耳麦、拉动镜头;坐在导播间里,调音、灯光以及镜头的切换,都给人一种新奇与惊喜。

我想,通过这样的新式课堂,大家在相互欣赏和鼓励中,得到了更充分的沟通,在课堂上更开放、更自由地发挥着创造性和自信心。融媒体时代,在新闻实践实操能力的重视与发展下,带给新闻教育的不是终结,而是蓄势起飞。

3. 它山之石:提供比照与经验交流

以上所述,为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课程的实践教学,除了上述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外,课外实践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深化校地合作,拓展沟通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各校对专业实习环节比较重视,但若自行联系实习机构以分散实习为主,缺乏有效的组织,将给实习指导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与当地政府、相关机构取得深度合作关系,携手共进,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在促进学校与地方创新发展的同时,相关的学生也与专业人士取得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与借鉴。从学习中不断实践,从而获得专业化的实战实操能力。

其次,校内实践基地的建立,对实践实操能力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实践器材设备的配置与内容上与校外基地相似,按照课程教学模式运作,使实践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高,在提高学生全媒体实践能力下,更是创办了自校的专业特色。

4. 结语

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信息学院院长本杰明。希尔.蒂伯坦指出,融媒体时代由于技术因素的不断演进,对于新闻传播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新闻传播教育从实施理念、教学结构、专业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体制的创新。融媒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更显得迫在眉睫。

不过,我想,在融媒体下的新型课堂上,在结合了技能实训、项目实作、比赛驱动等多元的、更为灵活的融媒体能力培养渠道下,新闻传播教育将更为完美对接融媒体时代的能力需求,以传统与新式的能力培养方式共同建造融媒体下的综合性能力培养平台。

不论是上述哪一种实践途径,“走出去”,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都显得更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李希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课堂[EB/OL]

[2][美]Brain.S.Brooks著,周婵译.媒介转型时期新闻教育再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6(12):14-15

[3]方师师.应时而变: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全球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新闻战线,2009(12):71

[4]田過龙.媒体融合趋势下的传媒教育改革谨防再陷误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4):46

猜你喜欢

融媒体时代走出去
融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能力要求
融媒体时代电台文字编辑发展战略研究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