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2019-09-10甘良海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6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甘良海

摘要: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与现代教育互相融合,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富有活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来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笔者在本文提出四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阅读形式过于单一,使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语文教师要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阅读水平,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引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不断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导入时可以通过音频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學生创设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新颖的导入方式有利于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地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某中具体的环境当中,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思考,从而增强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应避免过度使用,而忽略对学生的引导,导致学生的兴趣点都集中在音频内容上,降低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草原》时,进行以下导入活动。师:“同学们,大家先欣赏投影上所播放的音频。”教师提前制作与课文相关的课件,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视频简介,学生被音频中美丽的草原景色所吸引,纷纷表达赞叹。生一:“这片草原真美呀!”生二:“牛羊在草原上奔驰的样子真惬意!”师:“同学们,欣赏完老师准备的音频,你们对草原有什么印象呢?”生三:“草原非常广阔,上面还有很多小湖泊,就像是星星点点的镜子,照进人的心里!”生四:“看一眼草原,心情会放松十倍。”生五:“草原仿佛没有边界,远远望去与湛蓝的天空无缝衔接,让人的心胸也变得更为宽广。”师:“有一个比大家更会赞美草原之美的人,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生(全体):“好!”教师的导入形式,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对这节课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再现文本情境营造阅读氛围,增强课堂阅读效果

再现文本中的情境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将文中的具体情节或是情绪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回放,从而让学生的脑中对此产生一个新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文章中的人物或景色等具体的场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体会课文的情绪,继而引起自身相应的态度,加深学生的课文内容的认识,有利于增强课堂上的阅读效果。写景文情境的再现会给学生展现出美丽的画卷,写事文情境的再现会让学生客观地了解事物的具体形状或构造,再现情境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季之美》时,为学生设计以下文本中的情境。师:“同学们,我们来看多媒体上展示的四幅美丽的画卷,请大家讲一下你所看到的。”生一:“第一幅图画是春天的黎明之景,刚露头的太阳散发出微弱的光芒,由暗到明逐渐将整片天空渲染。”生二:“第二幅图是夏天的傍晚之景,温热的风吹动一片草丛,栖息在草中的萤火虫不时地眨着自己的眼睛奔向夜空。”生三:“第三幅图画是秋天的黄昏之景,在夜幕来临之前,天空中的夕阳,给天边染上昏黄的颜色,别有一番风味。”生四:“第四幅图画是冬天的清晨之景,大雪初落,所见之处皆是干净的白色,上面还未落上人们的脚印,让人的心也变得沉静。”教师用信息技术手段再现了文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图画中,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技术创设具体形象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在创设具体的情境时,一定要充分研读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将文本所提供的材料作为情境的主要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形象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欢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带着情绪去感知课文,有利于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原有的经验不是特别丰富,无法深入地体会阅读文本中的隐藏情感,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较为形象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体悟文章的深层情感,通过文字与图画和作者进行多形式的交流,使课堂阅读逐渐达到最佳的状态。

例如,教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师:“同学们,说起慈母,你们能想到哪句古诗呢?”生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师:“请大家观看一个动画短片——《游子吟》。”教师依据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动画以创设符合课文主题的情境。整个动画片用一件棉袄为线索,以旧棉袄开始,以新棉袄结尾,主要讲了深沉的母爱,简单易懂能够唤起学生心中相似的情感,使学生纷纷感动。生二:“我想起妈妈经常给我织毛衣,给我带来温暖。”生三:“有一次下大雨我忘记带伞,我妈妈冒着大雨来接我回家”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动画情境,让学生联想到了亲身经历,使内心的情感更加强烈,感受到母亲的慈善和深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变抽象文字为生动丰富画面,引领学生感悟意境

文字是学生阅读课文的重要基础,要想顺利地完成阅读活动,必须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有时候文章中某一个字词理解地不够透彻,就无法准确地感悟课文所营造的意境。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字词并不是指单纯地理解表面意义,而是要理解作者将自己的哪些情感赋予到了这些文字上面,从而才能让抽象的字词走进学生的内心,引领学生深入地感悟文中的意境。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幻灯片能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语,让学生学会用关键的字词表达内心的情意,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诗句中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画面。师:“同学们,大家可能对‘翻墨’、‘遮’、‘跳珠’、卷”这四个字词不太理解,欣赏老师制作的几个图片,再结合一些讲解,体悟诗句中的意境!”由于小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水平不是很高,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字词,因此教师将这些文字转变为丰富的画面,让学生更容易明白诗句的内涵。师:“首先看原本晴朗的天空中忽然出现一片黑乎乎的乌云,是不是给人的感觉很压抑?其次旁边的一张白纸上突然被倒下的墨水洒上,墨水逐渐扩散,将白纸渲染,体会以下这两种感觉。”生:“果真黑云比作墨水太形象了!”教师向学生展示更为形象的画面,并加以解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更深入地感悟诗句的意境。

综上所述,教师要严格遵循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充分考虑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阅读水平,在研读语文教材中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合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阅读课堂中,为学生营造更为丰富的阅读环境,向学生呈现广阔的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再现阅读文本中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较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戚玲,王伟山.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150.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 考试周刊, 2017(99):49-49.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