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背景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朱思红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社区的治理也日益凸显,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现阶段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怎样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的环境,保证居民的健康。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定的污染,尤其是农村环境污染较为突出,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大气污染:农作物收割后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农民会将秸秆作为冬季取暖的材料或直接在农田中焚烧。而秸秆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是造成大气雾霆的主要原因之一,给附近居民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水污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目前农村的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在没有经过合理处理后就排入河流或土壤中,导致污染物进入水体,给当地水体造成较大污染,J十影响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农村居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的使用农药、化肥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中,使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断下降,降低了土壤肥力,也影响了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同时,农药化肥使用还破坏了生态平衡和土壤环境。
垃圾污染: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合理的管理措施,导致农村垃圾处理不到位,大量的垃圾随意堆放,在雨水和阳光的作用下,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点
1、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近年来,居民对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已成必然。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类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理想的生活。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无论是生活垃圾还是农耕后的残余用品都随意丢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除此之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民人口非常庞大,大部分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认识不深刻。因此,这些农民对政府出台的各种环保政策视而不见,或者在某种程度上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部分居民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受到地形及人员的限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城市,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低于城市建设水平。而由于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致使农村河流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急剧下降,而且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有些农村居民虽然对于环保有所认知,也希望减轻农村环境污染,但农村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农民用双手来解决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分析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重点进行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如设置大型饮用水过滤、除尘装置,并对水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保证农村饮用水源清洁、安全。第二,加大力度建设农村排水、排污设施,保证各种生产生活污水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以免流人河流中污染饮用水源’。第三,建设水质检测中心,严格把关居民饮用水检测的各个环节,保证农民吃上放心水、安全水。第四,增加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引进和利用,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第五,增加资金投人用于购置垃圾桶,实现垃圾分类处理。设置农村垃圾存放处,既可以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又可以实现垃圾二次利用。
2、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首先,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形式对农村进行宣传教育,让居民了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开展定期环保知识讲座,将科技人员的高技术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村居民,并用通俗的语言和活动形式吸引他们参与到保护环境的热潮中,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创新能力,用他们的视角分析并制订一套合理且可行的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其次,要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和农民群众的特点,采取符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形式,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送到农民身边、农户家中,使环保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人人心,提高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农村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3、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的资金投入
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的缺乏主要是由于相关资金投入不足,且环保保护设施落后也是造成环境保护效果不好的原因。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立,配备垃圾转运车,污水处理厂等环境设施。同时,对于垃圾的分类收集,應组织专门的宣传人员给每位居民进行细致的讲解
四、结语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关系到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关系到农村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需要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朱思红,男(1976—),湖南邵阳人铜仁学院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