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津吊钱的历史演绎看产业化发展方向

2019-09-10刘世如霍静怡成明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产业化发展

刘世如 霍静怡 成明明

摘要:天津吊钱作为一项中华民俗活动,在天津地区流传颇久,深受天津地区人民的喜爱。作为剪纸艺术的一种,天津人民在继承原有剪纸技艺的基础上,为其增加了众多新的时代元素,使得吊钱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拟就天津吊钱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简单梳理,同时将其生产方式、市场领域、寓意功用、政策引领等的变化进行简要概述,并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寻求吊钱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天津吊钱;历史脉络;产业化发展

1 吊钱发展的历史脉络

吊钱作为民间剪纸技艺的一种,具有构思独特、造型精美、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等特点,集审美性、装饰性、趣味性、实用性等于一体,体现出独特的民俗特性。吊钱有多种叫法,如“门签”、“门笺”、“过门笺”、“挂千”、“挂钱”、“挂笺”、“纸帘”等。吊钱的雏形大致形成于唐代,宋代已成为遍布四方的装饰品,清代吊钱正式成型,吊钱历史之悠久可见一斑。吊钱的发展与剪纸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有资料载,剪纸艺术产生于汉代造纸之法后,唐代剪纸以賀年庆,并发展了吊钱作为年彩而保有了辟邪、祈福的寓意与功能。

吊钱大致为一张长方形的红纸剪刻成花纹图案,下部形似流苏,写有吉祥语,挂于门楣或直接贴到门上的一种特殊的年俗装饰品。其悬挂亦有很多讲究,《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挂钱辉五色”,因忌讳黑白,所以五色便为大红、粉红、黄、绿和蓝,且次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粉)、五蓝。现代的吊钱是喜庆的大红色,一般要贴到门楣上或者大门上面,春节对联的中间还有窗户外面,每扇窗户的顶端。吊钱图案精美,文字细腻,构思巧妙,线条流畅,富于市井民俗风格,生活气息浓厚,千姿百态,气象万千,吊钱富有广博的内涵,受到天津人民的普遍喜爱。

2 吊钱发展的历史变化

2.1 生产方式

吊钱自唐代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吊钱已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古代吊钱起源于剪纸艺术,在没有机器大生产的年代,最精致的即是手工艺品,吊钱的脱颖而出即在于创作者的手艺精湛,造法独特。而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类产品有着大批量、高效率的消费需求下,吊钱已由纯手工制品逐步变为机器制品,手工制品以其生产效率低、纸质薄易破损、制作工艺复杂、价格偏高等缺陷被生产速度快、制作精良、构思新颖、批量生产的机器制品所取代。为数不多的老手艺人固守着手工的传统,却仍呈式微状况。

2.2 市场领域

传统吊钱的生产集中于居民区附近范围的小市场,且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季节性,人们大多只是在过年的几个月会张贴吊钱,因而售卖吊钱的商贩仅仅在年前、年中出现,且集中出现于集市、年货一条街等地。而现代吊钱的生产已形成大型商品市场,形成产业化发展方向,大中小型各色企业、有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此外,在网购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剪纸技艺也在网络上展现着摄人心魄的闪亮光彩。网络营销手段的加入,更使得剪纸艺术成为人们进行装饰、点缀的另一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吊钱已不再单纯为家庭使用,很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用其作为装饰。[1]

2.3寓意功用

吊钱自古代演化而来已带有吉祥的蕴意,“竹报平安”、“合家欢乐”、“五谷丰登”、“天官赐福”等,现在的吊钱在保持其吉祥寓意的同时,又增添了符合时代的新寓意,如“阖家欢乐”、“吉祥如意”、“家合万事兴”、“平安吉祥”、“新年大吉”、“年年有余”、“心想事成”等。传统吊钱的图案有鲤鱼、蝙蝠、喜鹊等,近年则有了十二生肖的“肥猪拱门”、“马上封侯”、“三阳开泰”、“龙凤呈祥”等,流行的题材更贴近百姓生活,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同时现代的吊钱成为一种风俗习惯,除了有其历史底蕴外,也不乏吊钱自身的不断发展,相比传统吊钱注重寓意来看,现代吊钱更注重美观,作为房子装饰的一部分并需要同过年的喜庆气氛相融合。

2.4政策引领

国家政策对吊钱产业的发展具有双向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国家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一批剪纸相关的产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天津市东丰台木版年画和宁河区剪纸,山东莒县过门笺[2]。另一方面,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对吊钱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吊钱的制作涉及造纸、印刷、化工等相关工业,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不利影响,环境成本的增加迫使吊钱价格的上涨对吊钱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挑战。

3 吊钱发展的新路径

3.1 政策引领

国家首先应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保护,按照轻重缓急的次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鼓励相关技术、手工艺品的传承。提高政策上的支持与保护,鼓励各地方办学教授优秀传统工艺,并加强对教师质量的严格把关。同时,注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护相关技艺的知识产权。

3.2 社会观念

社会上应该形成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精神的氛围,在传统工艺中增添富有时代创新精神的新内容是吊钱产业化发展的有力路径。让人们深刻领会什么是民俗,“民”是人民,即传统习俗广泛的群众性,“俗”则是让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3],并形成新的适应时代的新风尚。

3.3 自身发展

吊钱自身的发展才是吊钱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吊钱发展首先应注重创新性,在年味都日渐变淡的今天,吊钱更应该能设计出新的款式图样来吸引民众,形制、内容、规格等都需要有适应时代的变化。其次应注重形成品牌效应,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提升工艺质量,关注低中端不同的市场范围,走出低端市场局限,努力做精、做强,有国际视野。此外,注重市场需求的同时,应注重情怀的延伸,广大群众的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并非仅仅只是习惯,而是蕴含了众多的传承与情感因素,因此传承手工技艺有着迫切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学徒制等培养新的传承人。吊钱发展应适应当代网络发展迅速的现状,注重网络市场的开拓。再次,注重发挥吊钱产业的联动效应,将文化、旅游等产业整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最后,吊钱的发展应着力搜寻更好的制作材料,关注环境的保护,同时让消费者买的放心,用的舒心。开辟新的发展之路。

4 结语

吊钱产业的发展并非全倚靠自身努力,更应在全社会形成关注传统民俗的氛围,才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形成示范效应,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天津吊钱的发展几乎可以视为传统文化保护的缩影,将此项技艺传承的关键不仅依赖于非遗传承人及整个时代人的倾心守护,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创新,在新的时代里注入符合时代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闫海涛. 黑龙江兰西挂钱的现状与传承[J]. 艺术教育,2014(5):57.

[2]桂慕梅. 场景、民俗及认同:天津古文化街年货市场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2(03):83-92.

[3]李强. 简述天津剪纸的艺术形式与特色[J]. 大众文艺,2015(18):76.

作者简介:刘世如(1997.10-),西北大学文学院,女,籍贯:河北省冀州市,民族:汉族,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项目名称:天津吊钱儿的历史变迁及产业化发展,编号:201807088。

猜你喜欢

产业化发展
河南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刍议汉中市宁强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土地流转对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浅析红皮洋葱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促进奎屯市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柴达木地区枸杞资源开发与产业建设的战略思考
江省遂昌县土猪产业化发展思考
大陆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政府路径选择
南木林县农林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