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剧目名称写实与写意翻译

2019-09-10张旭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摘要: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其英译及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京剧艺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写实和写意两种特性,而京剧剧目同样具有这两种鲜明的特点。本文将剧目名称划分为写实与写意两种类型,并借鉴京剧艺术的写实与写意性,将其应用到京剧剧目的英译中,提出写实翻译原则与写意翻译原则,实现跨艺术间的交融,以小窥大,为京剧英译及其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京剧剧目英译;写实原则;写意原则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文化走出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翻译活动中的文化外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而中国戏曲已成为众多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国粹京剧更是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工程的启动推动了京剧的英译进程,加快了京剧“走出去”的步伐。此外,国内外众多名家均致力于京剧剧目的翻译。在美国从事京剧英译研究的名家主要有斯科特、卞赵如兰、魏莉莎、黄为淑等。以演出为目的,他们对京剧英译的原则、剧本唱词、对白、科介说明、音乐说明、上下场诗、双关语、专有名词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讨。① 国内的著名翻译家有许渊冲等人。而国内对于京剧英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京剧行当、语境、文化元素等方面。

相比于京剧的英译,其翻译研究显然要滞后一些。事实上,京剧英译及其研究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京剧剧目的大量英译,为京剧英译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使研究结果更客观、更具科学性。相反,京剧英译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为京剧英译实践提供解决方案,提高英语译本的质量和水平。其中,无论是阅读京剧译本的读者,还是观看京剧表演的观众,其首先看到的应该是京剧剧名。因此,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读者和观众对京剧的第一观感。好的剧名翻译可以吸引受众,而不好的剧名翻译会让人望而却步。在影视方面,很多外国电影的中译名更加能够体现电影的主题,甚至优于影片原名。例如,影片Waterloo Bridge的直译为《滑铁卢桥》,而中国大多数观众所熟悉的影片译名为《魂断蓝桥》。滑铁卢桥位于伦敦、跨越泰晤士河,是影片男女主人公的定情之地。若采取直译,则失去了美感,毫无浪漫之意。京剧剧目名称的英译也是如此,好的译名可以为剧目增色添彩,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因此,本文试从写实翻译和写意翻译原则,探究京剧剧目名称的英译,借此丰富京剧英译的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角度。

二、京剧剧名翻译问题

目前,翻译京剧剧名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将对京剧剧名英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概括。

1. 译者主体性较差。译者在京剧剧目名称英译的过程中,忽略其特点,不加区分的进行翻译,方法单一,导致剧名英译名称质量良莠不齐。此外,从事京剧英译的译员多不具备京剧专业知识背景,并且缺少查证探究的主体性,难以保证剧名的高质英译。例如,在翻译《望江亭》时,有人将其译为Looking Across the Riverside Pavilion,并不知“望江”实为亭子的名称。

2. 译名多样,未达成统一。目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同一剧目本身具有多个剧名,如《打渔杀家》又名《讨渔税》。因此,在其英译中通常也有两个英译名。二是当前从事京剧英译的译者群体比以往更加庞大,故不同译者在翻译同一剧名时会采用不同译法。例如,《西厢记》就有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Romance of the Western等多个译名。尽管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名的形式和内容,但对于译入语受众来说,很难了解此为同一剧目,容易产生困惑。实际上,金融、医学、法律等行业的术语基本已经规范化,而京剧的诸多术语翻译多样,无疑为京剧英译及其传播增加了难度。《红楼梦》、《西厢记》、《白蛇传》等剧目年代久远,流传广泛,其剧名的翻译已被公众认可。② 译入语读者看到其剧目名称便可获悉剧目的大概内容,对京剧的传播大有裨益。剧名及术语等的规范化翻译或可助力京剧的弘扬和传播。

3. 忽略文化内涵。京剧是基于传统文化发展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③ 京剧的大量剧目取材于历史、传奇、真实故事等,京剧届流传着“唐三千,宋八百,演不清的三国戏”的绝谚。因此,京剧中也有大量剧目名称取自这些历史或传奇。单以《三国演义》为材的剧目就不胜枚举,如《让徐州》、《群英会》等。而译者在翻译这类剧名时,囫囵吞枣,未考虑文化背景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写意性剧名的丰富内涵也未被纳入译者的考虑范围内。这使得京剧剧目英译名难以在譯入语读者和观众心中产生同源语读者一样的激荡。

三、京剧剧目名称分类与翻译原则

(一)京剧剧目名称分类

1. 写实性剧名

写实,顾名思义即如实地描绘事物。在京剧中大量剧名均具有写实性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的直接传递,没有过多修饰或联想意义。无论是对于译入语读者和观众,还是对于源语读者和观众来说,在看到这类剧名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大致相同,不存在较大的文化空缺。首先,单纯以地名、剧中人物、建筑物、道具等为剧名的可以归为写实性剧名。例如,以地名为剧名的剧目有等《三岔口》、《樊家关》;以剧中人物为名的剧目有《秦香莲》、《武松》等;以建筑物为剧名的剧目有《甘露寺》、《望江亭》等;以道具为剧名的剧目有《锁麟囊》、《九龙杯》等。其次,京剧中还有很多剧目是以“动词+上述元素”为名,例如《打严嵩》、《三娘教子》、《四郎探母》等。此外,很多剧名为故事梗概,如《霸王别姬》、《徐策跑城》等,这类剧名概括性较强,可以让读者或观众了解剧目的主要剧情,因此也可归为写实性剧名。

2.写意性剧名

狭义上讲,写意强调通过象征等手法开拓隽永深远的意境。除了写实性剧名外,京剧中还存在着大量具有写意性特征的剧名。这类剧名特点鲜明,大多都采用了修辞手法,例如《孔雀东南飞》。这些剧名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可以产生较多的语外联想。源语读者在看到这一剧名时往往会联想到夫妻别离,进而会激起遗憾、同情等情感体验,这是写实性剧目所不具备的功能。此外,京剧众多剧名中常带有富含中国文化内涵的意象,如龙、凤等。它们常含吉祥幸运之意,还象征着权势和高贵的身份。京剧剧目中有不少剧目含有这类意象,如《游龙戏凤》、《龙凤呈祥》、《凤还巢》、《锁五龙》等。

(二)京剧剧目名称翻译原则

根据京剧剧名的写实性和写意性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用相应的翻译原则。

1. 写实性翻译原则

写实性原则是指译者京剧剧目英译的过程中,应以忠实为主,如实地翻译剧目名称,无需做过多转译或阐释,但写实翻译原则并不是要求译者逐字翻译或完全直译。这类剧名没有较多的外延意义,因此在英译时可以基本实现中英两种语言上的对等,又不会造成歧義。

例1:以建筑、人物、地点等为名的剧目

《望江亭》:The Riverside Pavilion

《武松》:Wu Song

《白帝城》:City of Baidi

《临潼山》:Lintong Mountain

在英译此类剧名时,应注意区分。例如《临潼山》,如果译者稍有不慎,就会将其错误地理解为“到达潼山”,从而错译为On the Arrival of Tong Mountain。这是剧目英译时一定要避免的。

例2:动词+上述元素

《战长沙》:Battle of Changsha

《让徐州》:Alienating Xuzhou City

《借东风》:Borrowing the East Wind

《打曹豹》:Flogging Caobao

同样,这一类剧名并不具有丰富的内涵,但译者应注意这类剧名中使用的动词,明确其具体意义。例如,《打曹豹》中的“打”。英文中表示“打”的词多种多样,如beat、strike、flog、hit等,而这里的“打”实指用鞭打,故选择“flog”一词。为选择最适宜的词,译者应发挥主体性,多加取证。

例3:故事梗概

《霸王别姬》:Farewell to My Concubine

《群英会》:The Battle of Wits

从上述来看,这些剧名本身含义明确单一,不会造成读者的混淆。因此,在剧名英译时,也应该保留其简洁明晰的特点,采用写实性翻译原则,易于读者理解。

2. 写意性翻译原则

“写意不要求创作者写实地再现客观对象,而是抓住并突出客体中与主体中相契合的某些特征,以此来表现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思想,抒发感情、意兴。”④ 因此,写意性翻译原则要求译者应该注意客体与主体的关系,无需字字对应、完全按照原剧名进行翻译,从而准确地传意。上文提到,京剧剧中含有中国特有文化意象的剧目不在少数,包括《龙凤呈祥》、《锁五龙》、《凤还巢》等。这些剧名都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龙、凤等意象均具有指代意义,并非指真实的龙、凤。

例1:《锁五龙》——该剧名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五龙”并不是指真是的五条龙,而是借龙这一意象喻指隋唐时期罗成力擒“窦建德、王世充、孟海公、朱灿、高谈圣”等五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万兽之王,至高无上,而“君王”是人之统领,地位尊崇。因此,“龙”可以抽象化用来指代“人中之王”。故《锁五龙》不可写实翻译为Locking Five Dragons,这种翻译不仅会引起译入语读者理解上的巨大的偏差,还可能造成京剧之殇。因此,写意性剧名宜采用写意性翻译原则,通过把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将其译为Capturing Five Dragon-like Thrones。

例2:《游龙戏凤》——如上所述,这一剧名中的“凤”具有双关之意。一指被明武宗朱厚照所幸的女子,名为“凤”;二则暗含该女子姿色出众。整个剧名则表示微服出游的天子朱厚照戏耍了良女李凤。若不考虑其中的内涵,则很可能将其译为:Wandering Dragon and Playing Phoenix、Wandering Dragon Plays Phoenix等等。这种翻译甚至无法让译入语读者探知剧名的基本含义,更不用说其深刻内涵,只会挫伤了解京剧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该剧名可译为:An Emperor Fooling Feng-A Beauty.

四、结语

“正是由于戏剧本身的特殊性,其翻译研究才更具挑战,研究潜力才越大。”⑤ 因此,不能从单一视角探究京剧英译及其英译研究,应该更加全面的、多维度的探究这一实践活动,使京剧英译及其研究蓬勃发展。京剧作为戏曲艺术的一个主要流派,其道具、唱腔、舞台布景、脸谱、行当等方方面面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写实性与写意性特征。通过将京剧艺术中的写实与写意性借鉴到翻译活动中,实现不同艺术间的交融,为京剧英译注入新的活力,使京剧研究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曹广涛.英语世界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与翻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董单. 京剧剧名翻译及方法探究[A].戏剧之家 2017年第11期第269-270页

[3]郭遂红. 京剧行当翻译中的文化传递[A].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12月第53页

[4]马文丽,杨婷婷. 中国园林作品的写意性翻译——以《中国园林》和《中国名园》为例[H]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月第77页

[5]潘智丹, 杨俊峰. 国外戏剧翻译研究的发展及流变[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2)

注释:

①曹广涛.英语世界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与翻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董单. 京剧剧名翻译及方法探究[A].戏剧之家 2017年第11期第270页

③郭遂红. 京剧行当翻译中的文化传递[A].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月第53页

④马文丽,杨婷婷. 中国园林作品的写意性翻译——以《中国园林》和《中国名园》为例[H]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月第77页

⑤潘智丹, 杨俊峰. 国外戏剧翻译研究的发展及流变[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2)

作者简介:张旭(1996年-),籍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