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2019-09-10韦灵芝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韦灵芝

摘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各阶段,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具有主观性和思想性的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方面占據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根据学科所具有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熏陶,课外阅读等方式来渗透德育教育,进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下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对小学语文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思考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载体,承担着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担。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对素质教育是很重视的。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文章,这也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如今,人们一提到语文,就认为语文教学是读书、识字,这种思维是错误的。其实,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还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会语文知识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是将人文、实用等结合到一起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前提下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可以真正将课文中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利用起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正面道德品质的文章,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可以了解知识,学习文章中高尚的品德。例如,《司马光》这篇文章讲述的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可以讲给学生帮助他人的好习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讲述的是雷锋的事迹,可以让学生养成帮助他人,见义勇为的良好品质等。这些良好品质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并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一)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好表率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判断能力不强,在一些事情上会去模仿他人,而老师作为跟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是学生所模仿的对象。老师的态度,形象以及情感的表达,对于学生都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做好一个榜样,在生活中要关爱学生、在课堂上在乐观,举止要优雅,谈吐要文明,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样才可以做好表率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文章中很多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讲解有关文章的情感背景,然后为学生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在情境教学中得到更加深刻的体验和体会。并且,小学语文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使用情境教学将文章还原在课堂上,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到了有效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的《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文章的视频片段,这样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人们当时悲痛的心情。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合适的背景音,用语言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悲伤的气氛,带给学生一种哀悼的情怀,熏陶学生的情感。

(三)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围

将小学语文课堂营造成为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保持学生身心的舒畅,更容易接受老师所讲述的有关德育的知识。

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这篇文章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生活中要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人。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学生自己身边有哪些好人好事,或者自己怎样学习雷锋叔叔,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理解,也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德育教育。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渗透德育教育

文章的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课外实践课程,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之一。在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品德都是在生活中积累出来的。老师根据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德育教育能够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实践活动去进行植树,体会课文中所讲的意思,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这样让学生亲身实践后进行讨论就有了讨论的依据,课堂会更加的热闹,也更有利于老师进行德育教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最佳时间,使得教学效果特别明显,小学生模仿性特强,只要在生活中有一个榜样,再把德育教学渗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那么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在渗透中主要以教学渗透为主,以榜样为辅助,全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惠媛.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德育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3-374.

[2]张华.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7(25):101-102.

[3]刘伟.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分析[J].学周刊,2015(33):109.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