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智慧之笔,做有智之师
2019-09-10钱玉婷
摘要:人生的五大幸事之一,就是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在学生时代,阳光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世界里多一份乐观;耐心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生命里多一份平和;负责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心中多一份担当;幽默的老师,会让孩子们的性格中多一份豁达;而有智慧的老师,会用智慧去浇灌他们的身躯、用智慧去浸润他们的灵魂、用智慧点亮他们前进的路、用智慧托起他们梦想的风帆,乘风破浪。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学;收获
新学期伊始,接到通知让我接手六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时,我听到了种种关于班级纪律差、卫生差、学习成绩也不好等等的传闻,说实话,内心是十分忐忑的。开学的第一天,当我踏进教室门时,迎接我的是一群年龄不大,个头却不小的“小大人”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以及用我可以听到的声音小声议论“这是谁呀?”“没见过啊”“王老师呢?”... ...初次见面的他们怀疑我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姐姐”能否胜任班主任这一份工作。而我也在为了能一举“拿下”他们耗费了许多的脑细胞,想着如何来个犀利的“下马威”,让他们彻底臣服于我。
第一次班会,我向他们展示了从大学开始我四处旅行的照片,漂亮的自然风景,奇异的地域文化,有趣的风俗习惯,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小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PPT看,竖起来的两只小耳朵以及异常安静的教室不时发出的惊叹声都在告诉我他们在很认真的听我讲故事。我内心窃喜,可算是收复了半壁江山了。PPT演示结束后我告诉他们,想要亲身游览全世界必须先完成学业,待有了能力挣钱,才有实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一致认同的点了点头。有了美好的蓝图,孩子们好像是有了奔头,收起了懒怠,学习风气日渐变好。
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把班集体努力建设成民主班集体。不再是班主任一人独大,而是和孩子们有商有量的来,慢慢的,他们称呼我从“钱老师”变成了亲昵的“钱姐”。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上课发言、作业完成度、卫生情况等各个方面的考核,为自己的小组加分或扣分,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管理好自己,争取不为小组减分丢人。此政策一出,班级里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回答问题你争我抢,作业写得一天比一天好,因为写不好,会被其他组员嫌弃甚至逐出小组。我心里偷着乐,可算拿下了这群小家伙。
谁知,好景不长。写了第一单元的作文后,我发现大部分孩子缺乏课外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很差,为了让他们快速的找到写作文的感觉,我布置了每一天的日积月累:好词好句积累、每周古诗和名人故事积累。可是,这群猴子们只见抄不见背,于是又一次开始与他们斗智斗勇。每两周举办一次口语交际的班级活动:如介绍一本好书、你最喜欢的一位英雄人物、研学旅行的感触等等。做好PPT在班级内展示,展示最好的前三名加分,每一位上来演讲的同学即使没有获得名次也会有参与奖的分值,连上课从不发言的一位男同学都大胆地走上了讲台,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样做不仅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这一学期里,我们班开展了古诗背诵大赛、成语积累大比拼、话剧表演、我是小小艺术家、读书漂流、外出研学采风展、小葵花义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淡化了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分界线,通过活动后的总结,冲击着每一个孩子想要前进、想要变好的心灵。
字写的不好看——“钱姐,我要练字!”
古诗背不过——“钱姐,我要背古诗!”
课外书读的少——“钱姐,你给我推荐几本书吧”
... ...
我的幸福和满足感在这一声声去“钱姐”中爆棚。
经过了这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临近期末考试,各项工作即将画上句号,在自己努力成为有智之师的路上,吸取了无数宝贵经验教训,在此,将本学期所有收获做一总结: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会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
我的第一次尝试是从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的教师期望效应中实现的。最残酷的伤害莫过于对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不论你的学生现在多么“差”,你都要多加鼓励,最大限度地给他能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和赞美。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光大。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学生慢慢变好、树立自信心的基石之一。
如我们班典型代表任天翔同学,开学他甚至没有办法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超过五分钟,不完成作业、老师顶嘴等等,种种恶劣行径招致各任课老师和同学们的厌恶。我怀着侥幸心理运用了“教师期望效应”,不断发現他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字写的很好看,画画很漂亮,颁发给他艺术章这些鼓励语言以此来约束他行为习惯,刚柔并济,在这学期末评选进步生时,同学们一致认为,任天翔同学的进步十分巨大。
第二次运用是德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在于积累和记忆,很多同学对反复的背诵和抄写总是以应付的态度草草了之。导致基础题不过关、因为懒于积累和背诵而在写作中常常无话可说。在一次班会中,我将这条有趣的曲线图呈现他们的面前,为他们释疑,为什么前一阵子刚刚背过的课文过几天就忘了?为什么明明记住的词语过两天听写会错的一塌糊涂?为什么明明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非常多,一到考场上就大脑一片空白?同学们自己看着图总结出了规律: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是没有做好复习工作。从此,对于反复的背诵和抄写他们再也没有消极对待,甚至对于每天中午的听写也变得兴致勃勃。
第三次运用是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他将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的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借由第一次月考的总结会,我将这个成败归因理论展示在课堂上,经过我的解释说明后,让同学自行选择,成绩考的不尽如人意究竟是因为什么?大多数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努力程度不够。先天能力不足我们无法控制、考试的难易程度我们更无法掌控、裸考还能考好成绩的运气不会永远伴随着你、唯有自身内部的、可控的的努力程度会会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披荆斩棘。
有了这第三次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应用在我的课堂上,比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可以运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狗分泌唾液实验”;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中的三种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通过提高孩子这三种内驱力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等等。
在理论与实践的慢慢融合中,一学期即将结束,在雾霾天停学的安静校园里,我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这一学期的收获,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作为教师的苦与乐,脑海里回放的是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声声或尊敬或善意的问好。我只愿用平凡的手和三尺讲台,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用智慧让他们无邪的笑容永远挂在脸上!
作者简介:钱玉婷(199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