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时目标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2019-09-10韦嘉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效果目标探究

韦嘉华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目标空洞无效、没有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引领目标教学的问题,就课时目标的设计有效设计、认定及目标达成检测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物理课时目标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时目标;有效实施

教学目标指在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设计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初中物理目标体系包括物理课程培养目标、物理课程总目标、物理课程的单元教学目标和物理课程的课时目标[1]。其中课时目标是实际教学时的微观目标,是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方向、安排教学过程等等的导向和指南,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由此可见,目标是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导向,引导教师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目标教学实施得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真正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目标教学的认识不够,所实施的目标形成空洞无效目标,未能真正体现目标引领及任务激励作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了目标教学的效能。在2017年进行的“课堂测评实施研究”课题研究中,我有机会重审目标教学,现就课时目标的设计、课时目标的认定及课时目标的达成情况,提出个人的不成熟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课时目标的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性要强

案例: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目标设计教学片段):某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展示出如下片段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4.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

在本案例中“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无所适从,学生没法知道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当改为“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明确学生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更深程度的掌握“控制变量”这一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的设计要具体、可操作性要强:在对物理课时目标的表述中,要避免使用抽象含糊的目标动词:例如“经历探究某某实验,学会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会从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领悟什么什么”等,而要使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如“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归纳谁与谁这间的关系”、“形成”等)来表述学生的具有行为,明确学生要做什么。因此,目标体系中的行为动词要按照《标准(2011年版)》给出的下列界定来应用[1]。如图1

二、课时目标的认定方法要灵活,切忌目标“堆砌”

案例:认识浮力的教学片段:教师演示(引入):乒乓球、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小石块在水中下沉。教师提问题:在水中下沉的小石块受不受浮力?学生:……。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能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以上片段中出现我问题:教师在课堂导入后,马上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一节物理课,3-4个教学目标,就在课前一起展示完,我们把这叫做“目标堆砌”,在经历了第1和第2个目标的学习,第3、第4个目标学生是否还能记住?因此,课时目标的认定方法要灵活,如果每一堂课都象上例所示的教师直接展示“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然后学生齐读目标,久而久之,这总机械刻板、单调乏味的目标引入,必将削弱学生认定目标的兴趣,刚开始可能还能记住第1、2个目标,到后来或许每一个目标都变成摆设,达不到目标引领的目的,更别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为发挥目标教学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以口述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结构,采用学前重点认定、学中逐一认定、学后对照认定的目标认定法。

1.学前认定:我们遵循课前重点认定,突出重点目标的原则。如“认识压强”一课,本课的重点目标是压强,教材从压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做为铺垫,到后来形成压强的定义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都围绕压强进行。因此,在本节教学中,由课前引入后我便直接点到“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通过压强的学习”。突出压强这一教学目标。

2.学中逐一认定:在“认识压强”一课中,在得出压力定义这一目标之后,我采用承前启后的过渡: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置疑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目标,在学生进行活动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后,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为了全面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压强的概念,从而实施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等目标的教学。从一个目标延伸到下一个目标,形成一条主线,逐个击破,步步为营,让学生扎实研究各个目标,收到很好的效果。

3.学后对照认定:在“认识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的结论之后,我再反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由學生来回答,加深学生印象,并重新口头阐述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目标: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且在这追加一问题: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时,我们采用的是什么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并且提请学生注意归纳结论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或在压力相同时”穿插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2]。

三、课时目标反馈要及时,用课堂测评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反馈是验证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标程度,达到反馈调控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检测题目。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小测试题,在设计课堂小测试题时,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1.目标性原则;2.基础性原则;3.少而精的原则;4.参与性原则。即课堂检测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设计的题目主要以基础为主,题量应少而精,符合大面积学生的答题要求,题目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切忌计算题。在课堂测评的实施中,采取课后当堂检测,每节课上完后,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在课堂检测结束,要及时批改讲评,可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长评、先完成教师先评的多总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30-34

[2]王亚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认定.语文教育.百度文库.2009(07).53

猜你喜欢

效果目标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