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人一机
2019-09-10李承平
李承平
摘要:学生沉迷于手机玩游戏,荒废了学业、危害了健康,并不是现在农村中学的个案,其后果将是毁掉一代。分析原因有学生自身问题、家长问题、也有社会问题。解决的策略: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正确对待手机的使用,家校配合共同监管,社会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担负起责任,让广大中学生能够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效地使用手机。
关键词:沉溺;毁掉一代;反思;策略;教育;监管;责任
一、案例
“老师,林增上课又玩手机了。”课间,班上的几个同学向我报告。哎,头疼,这个林增真难管。前一周,语文课上他在玩手机,手机被语文老师收起,上交到学校德育室主任处。当晚,他没有向班主任和寄宿生生管老师请假,私自走路回家。老师们都非常担心,直到他家长回电话说:“林增到家了”,老师们悬着的心才放下。可麻烦才刚刚开始,上周一、周二,他妈妈进来缠着要回孩子的手机。由于近几周学校在整顿,严禁学生带手机到校园,还与家长签订了责任状,所以,班主任没有帮她到德育室主任处要回孩子的手机。而到了周三、周四,他那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到学校来,哭哭啼啼向老师要孙子的手机,说是孙子在家没有手机玩不吃饭、不睡觉、爱吵闹,要是再不给他手机玩,就会出大事。班主任觉得事态严重,只得向学校领导汇报,与德育室主任商量让他奶奶先把孙子的手机领回去,并特别交代:不能让孩子再玩手机了,要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
二、反思
林增同学沉迷于手机玩游戏,荒废了学业、危害了健康,并不是现在农村中学的个案,这种现象不是难以管教的问题,而将是非常可怕的后果:毁掉一代。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我反思几点:
1.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躁动青春期”,独立意识形成,探索世界的欲望骤增。而目前我们的中学生对于自己的支配权十分有限,求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情绪的发泄没有出口,就会转而从智能手机上的微信、QQ、短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中寻找寄托和满足。
从前,乡村孩子的童年,放学后是满山遍野跑,弹珠跳绳捉迷藏是主要的游戏形式。后来,电视的普及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上山下乡”,孩子们慢慢的也不看电视了,原因是手机上什么都有,能听、能看、能读、能写,可与虚拟情境互动,而且还能见识到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世界。本该在自然中嬉戏的孩子们,如今却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盲目模仿、心理状态极不稳定、自我约束力低下的时期,一旦几个孩子开了玩游戏的头,就很容易形成效仿效应。
2. 像我们这样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家长不放心孩子在学校生活,有部分家长会选择通过手机语音视频、微信、QQ等通讯工具实时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这种亲子互动极大地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父母总觉得对子女的关爱不足,与学校老师缺乏沟通,对孩子的监管偏弱,产生的效果往往是寄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目的不清、想家厌学。
当家长不能完成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基本监管时,学校教育理应弥补上这个缺失。可实际上,农村教育设施落后,人力与物力资源缺乏,一个班主任通常要管几十个学生,两三个兼职的生管人员要管理全校几百号的寄宿生,自然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寄宿生在学校无法像在家里那样有归属感,极易产生挫败感和迷茫情绪,自然而然地把手机当作精神寄托的对象。孩子借机就拥有了手机,在自控力差的情况下,逐渐地放纵自我、沉迷游戏。
3. 部分农村学生由于家长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抚养、监护。这种缺位教育让位于祖父母隔代教育、再加上缺少玩伴使得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有关数据显示:近700万自制力低下的农村留守孩子,成了网瘾的首要受害者。因为近年来,城市化迅速发展导致了农村日益空心化,农村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抚养孩子的重任只好交于祖父母。祖父母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可他们大多年迈体弱、文化程度不高,無力管教好孙子孙女,只能放养,听之任之,如案例中林增现象,给留守孩子教育问题敲响了警钟。
4.手机淘宝、网购使人们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在网络时代却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首先,许多网购平台本身也缺乏监管,充满假冒伪劣产品和黄赌毒信息,在校的中学生大都无法辨析利害,它就带来严重的危害;其次,智能手机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造成人们对智能手机的极大依赖,手机再也不是通讯工具了,人们已习惯于通过智能手机解决问题、获取信息、表达情感、进行活动,其结果是人与现实社会生活越来越疏远。最可恶的是:像“作业帮”,“在线一对一”等网络辅导平台,只为谋取利益,并没有真正为中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策略
农村学生沉溺手机和游戏,让我们的农村学校教育产生了新的问题,似乎陷入了困境。如果任其发展,孩子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将是毁掉的一代。而手机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今5G时代即将到来,身处信息社会的中学生已不可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完全拒绝中学生使用手机是不明智的做法。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手机,让广大林增们回归课堂学好文化知识,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一项要紧工作。
首先,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正确对待手机的使用。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教育要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农村学校也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文体活动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的抱负落实到实际的行动,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其次,家校配合共同监管,避免学生对手机的不良使用。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家长需要有表率作用,不能自己先成为“低头一族”,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多关心孩子的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家长自觉降低手机的使用频率,支持并配合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措施,不让孩子把手机带入学校。周末、节假日时间也不能让孩子在家毫无节制地使用手机,要拒绝学生在课下时间使用手机玩游戏,监督学生把手机用于与学习无关的交流,减少手机对学生学习不良的影响。
最后,避免手机对中学生的侵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手机作为现代社会的沟通工具,是高科技的成果,本身无利弊对错,但手机的生产者可以根据中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发出不设置游戏软件,而增加科学计算器、电子辞典等学习工具的产品。移动运营商对客户使用手机行为负源头责任,应该对学生使用的号码也实行实名制,对中学生推出“校园卡”,并且让使用“校园卡”的学生不会收到不良的信息,无法进行游戏链接。作为专业服务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应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公益事业为己任,传播正能量。
总之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手机也是一样,面对手机这把双刃剑,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它变成广大学生学习、生活与成长的一把利器,引导学生既要享受于手机带来的便利,也要正确面对手机带来的这些负面效应,能够自我约束力,做到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效地使用手机,绝不能让它成为毁人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