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导数学课堂教学

2019-09-10谭鹏飞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谭鹏飞

摘要:启发式教学始终是最高效、最便于学生循序渐进认识新知、学习新知和应用新知的教学方式。而在启发式方式的开展中,对学生的启发多是由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划分为多个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答和对问题的探索过程而逐步深化的认识。所以,教学问题的设置将会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设置问题,并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课堂作为议题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引导;课堂教学

一、激趣式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艺术化表现自己思想的方式,教师提问问题的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重要因素。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需要通过激趣式的问题引导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问题的探索热情,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情境化问题的设置引导教学。首先,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呈现教学资源,如:一朵红花、一朵蓝花、一朵黄花、一朵红花、一朵蓝花、一朵黄花....随后,教师设置问题:同学们,这是老师要求的小敏同学在班级黑板的边沿上绘制的花朵,接下来的小敏同学不知道以什么颜色的花朵开始摆放了,请你快来发挥自己的智慧,帮帮她吧!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不同颜色花朵的摆放次序,寻找花朵摆放的规律。学生轻而易举地将以上问题探索并解决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引导:刚才的问题不难,真的吗?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你还会吗?随后,教师呈现红色方块、蓝色圆形、蓝色圆形、黄色三角形、黄色三角形、黄色三角形、红色方块、蓝色圆形、蓝色圆形、黄色三角形、黄色三角形、黄色三角形。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请同学们继续寻找规律,绘制相应的图形。以上问题的设置,都是出于对学生问题探索兴趣和热情的激发而设置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多样化情境的创设下,对学习的热情更高、学习热情更浓。

二、探索式问题,深化学生理解深度

随着学生对新知学习深度的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增强,教师对于问题的设置更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以问题作为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资源,将一个系统的知识模块分割为不同的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系统探索和发现。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系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教师便可以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发放活动器材:正方体块、长方体块、正方形纸片和长方形纸片。随后,教师结合学部分的知识内容设置教学维内托: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老师发放的活动器材并思考:1.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2。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和思考,学生也就认识到了所谓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更认识到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而長方体则是4个长方形和2个正方形组成(或者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以上教学过程的开展,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系列作为启发性的资源,让学生在系统的问题引导下,系统地开展学习活动,学会主动探索思考,主动探究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理解深度更高,学生经历了对新知探索和问题答案探寻的过程后,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征的新知都是基于学生活动过程而获得的,学生的理解深度更高,新知学习体验更佳。

三、发散式问题,挖掘生成性教学资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应当是丰富教学资源生成的主体,并且从学生视角出发所挖掘的教学资源,才能让课堂动态和活力更足,学生的参与感更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融为一体。对此,教师便可以通过发发散式问题的设置,挖掘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以启发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学习的成效,教师便可以通过发散式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创设问题:同学们了解了对称图形之后,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你所见到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说出你认识到的对称图形。在本环节中,学生可能会说出自己的脸、窗户、大门、蝴蝶、蜻蜓、圆、正方形、甚至是数字1、数字8、数字0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这种发散式问题的引导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暴露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现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结

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多是通过问题的形式推进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教学要把握问题引导的方式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通过激趣式问题引导、探索式问题引导和发散式问题引导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活力、精彩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马贞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242.

[2]李敏杰.培养探究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156-157.

[3]乔自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52.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