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9-09-10钟伟
钟伟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不同课型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区体育教师研究的热点课题。构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型模式,对于促进广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核心素养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它是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健康学科知识体系,体育与健康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
2、健康行为。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
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类型划分
依据《体育理论》,体育课的类型指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所划分课的种类。体育课型是课的目标、内容、教法、学法、师生特点以及教学环境条件所决定的。从体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性质上来区分,可将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
三、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基础、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以及现有体育基础设施等各种因素,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加以实施。
(二)终身体育能力原则
在系统的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化的知识体系、系统化的课程结构、组织化的教学过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精讲多练原则
精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领悟动作技术要领,再通过练习去掌握因此讲解时要抓主要问题,突出重难點,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把教学内容、技术概念、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及相关知识,注意事项讲清楚,精讲为了多练,为了练得法,为了练得有效。
四、我校学科课型模式构建探索的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提出模式构想。
首先,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指向及要素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其次,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性质上来区分,将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实践课课型又分为基本课型新授课与典型课型。最后,研究基本课型新授课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提出我们所构建的课型,即球类技术新授课“五一三”课型模式。
(二)第二阶段:模式试验阶段。
围绕核心素养和模式进行集体备课,组织学科课型模式的赛课。
(三)第三阶段:模式使用阶段。
进行校本课程和区域项目的实施和推进。
五、我校球类技术新授课“五一三”课型模式含义及流程
(一)含义
1、“五”指,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即:学、教、练、展、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领提升→学生练习→展示成果→成果评价。)
2、“一”指,每节课中教师的讲解示范不超过10分钟。
3、“三”指,学生的主动学习、练习课堂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二)具体流程
1、学:在上课前,教师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布置学生预习,尤其要重视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使他们在搜集信息中从源头上和外围上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奠定基础,从而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铺设创新的阶梯。
2、教: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技术要领,指出动作的重、难点及易犯的错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挑战去学习和锻炼,从而发展学生智力,造就“生疑—质疑—释疑”的思维惯性,达到培养创新能力之效。
3、练:学生根据动作的标准以及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创新。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
4、展: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创新成果,然后让全班学生探究真谛,使其更完善,更有意义。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最终使他们能够激发积极参与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5、评:学生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自评、互评,教师也要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创新方法和技能掌握。检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意志是否得到最大提高和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等。对课的情况认真做好归纳性的总结。教师应尽量采用启发性语言、鼓励性语言、暗示性语言和幽默性语言,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来。
六、关于课型模式实践的反思
(一)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具有盲目性、片面性,是不成熟的、缺乏理性的。教师是先知者,懂得体育教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掌握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只要是进行教学,教师的主导和指导作用是毫无例外地存在的,是不可否认的。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行为的主导,是一个导向人。所谓“导”就是引导,既不是牵,也不是拉,就是说被引导的人在自主行动,没有自主行动就导不了,导不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如何,根本的是要看教师的活动是不是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服务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自主活动起来,达到认识参与、情感参与、思维参与、运动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运动的乐趣。
(二)体育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教材观念。长期以来体育教师把教科书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只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这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科书本身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特点。根据攀枝花市东区教育体育局,提出的全面推进体育学科“一县(区)一品”教学改革工作和“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展示的空间。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一县(区)一品”教学改革工作和教学需要,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成为具有个人特色的校本教材。
综上所述,我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型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对于青年教师相当于导航仪的作用,对于已经度过“新手期”的教师也至关重要,甚至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说也同样必不可少。课型模式的规律性、规范性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显性的,而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说是要内化为其教学行为的习惯。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型模式对于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视角、多方位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使自己教育科研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开创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