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战略下音乐艺术类院校教育帮扶的策略研究

2019-09-10张立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艺术类师资精准

张立杰

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随着农村精准扶贫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成绩斐然,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未被打破,这也就导致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依旧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要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在经济阔步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倍受人们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仍然是社会的焦点。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教育资金、教育项目等“输血”扶贫方式的确是最实惠、最快捷的,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一时之急,却很难长久的延续下去。农村音乐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但要让农村彻底摆脱教育“贫血”的局面,只有以“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切实可行的“智力”帮扶,才能打造出农村基层音乐教育的自我发展道路。

一、教育帮扶调研成果分析

近年来,音乐艺术类院校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各院校音乐教师需求量也在逐年提升,但农村乡镇中小学却出现了音乐教师数量只减不增的“怪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逐渐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高质量音乐教育的愿望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出现。

(一)农村音乐教育理念滞后

目前,农村教育无法摆脱“应试教育”模式,仍然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将“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多数农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关注投入到升学考试所涉及的“主科”课程上,将音乐教育视为“小三门”、“副科”,认为音乐是课程设置中的“负担”或“鸡肋”,缺少从根本上认识音乐艺术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长远意义。音乐教育长期受到“主科”课程的排挤,始终得不到重视。这种滞后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甚至形成阻碍。

(二)农村音乐教育信心不足

在多数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学校领导往往对音乐教育信心不足,表面上都喊着:“打破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但自身艺术素质不高,对音乐教育的了解甚少,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安排了一些爱好音乐的主科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往往对音乐教育的产生应付心态;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对音乐教育技能的专项学习和培训,使他们对于开展音乐教育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农村音乐教育师资匮乏。农村生活条件差、待遇不高,是阻碍大量的音乐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最主要的客观原因。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相对偏低,与城市音乐教师之间存在的一定心理落差,这也就造成农村音乐师资的不断流失。同时,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多数农村音乐教师没有专业学历背景,音乐知识面狭窄,缺少应该具备的音乐教育技能。虽然当地教育部门对音乐教师都制定了相关学习培训制度,但大多也流于表面形式并未真正深入进行下去。

二、音乐艺术类院校教育帮扶策略分析

音乐艺术类院校要发挥自身的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资源优势,加强教育帮扶的策略研究,积极扶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农村音乐普及。

(一)摸清底数,找准问题。要做好教育精准扶贫,音乐艺术类院校就要充分了解农村“致贫”的原因,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深入发现和分析农村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找出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强教育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同发展农村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落实方案,建立起教育帮扶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统筹,对接需求。发挥音乐艺术类院校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学科、专业等资源整合力度,推动教学实践、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的融合发展,才能更加主动地融人农村教育事业和文化发展的扶贫主战场,努力实现高校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资源与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深度对接。音乐艺术类院校要不断加强思想引导和物质帮扶、智力帮扶相结合,从提高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教学能力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帮扶,以新时代教育的新理念转变农村教育思维,主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三)利用资源,发挥优势。音乐艺术类院校要主动提高社会服务功能,协助制定教育精准扶贫的制度设计与供给机制,通过构建政府、院校、教师、学生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帮扶体系,完善畅通的参与渠道。如,音乐艺术类院校可以组织选拔优秀的师生到农村开展驻村支教、培训宣讲、文化交流、演出活动等,建立起与当地政府共建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机制,以“输血”式的教育帮扶缓解当地音乐教育师资匮乏的燃眉之急,同时在当地孕育和培养一批能带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师人才队伍,大力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三、音乐艺术类院校教育帮扶的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仅靠“输血”式的教师支教,已无法彻底摆脱音乐教育的困境。音乐艺术类院校要实现精准的教育帮扶,就要建立起具有稳定性和多元化的教育帮扶实践模式,让农村学会“造血”后,形成自我发展模式的长久之计。

(一)因地制宜,培训师资

农村教育精准扶贫需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发掘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中蕴藏的潜力,充分把握农村教育发展的机遇。音乐艺术类院校开展全方位教育帮扶,首先要建立起音乐教育培训类的实践基地,通过定期选派师资,开展集中学习培训,要面向农村中小学组织选拔一批具有音乐学习背景或爱好音乐的年轻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培训教师要针对农村中小学师资少、教学任务重、专业素质差等因素,研究制定切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整体培训规划,可以通过现场学术讲座、线上线下互动课程等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音乐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和实践,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因材施教,挖掘潜力

为兼顾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积极培养音乐特长,支教老师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发挥师资的专业特长,在学校开设如合唱团、吉他社、钢琴社等各类兴趣小组,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智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音乐的快乐,激發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此同时,音乐艺术类院校要主动对接当地文化旅游局、文化站等文化主管部门,发挥院校专业优势,从不同渠道中发现潜在的音乐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发展社会艺术团体的兴趣特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地文化资源不足,推动农村音乐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面向社会,普及音乐

推动农村音乐教育健康地发展,音乐艺术类院校还要面向社会以文化交流或演出活动等,以音乐普及的形式,建立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逐渐更新农村的音乐教育理念,让音乐教育能够在农村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艺术来源于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这是我们党对文艺工作的根本要求。站在新时代教育工作和文艺工作的交叉点上,音乐艺术类院校要将服务人民的思想和理念带到了农村,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专业优势,将各类优质的演出资源奉献给当地群众,并通过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来做好教育帮扶,为当地的音乐教育和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艺术类师资精准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