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境教育教学研究
2019-09-10张馨月
摘要:情境教育是以提升语文能力为目的,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将学生的语文活动带进相关情境的教学方式。情境教育重点在于情境二字,在情境中,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训练。实验研究表明,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展示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学习情绪也随之高涨。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学习内容的具体形象,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
关键词:李吉林;情境教育;研究
一丶情境教育的内涵
李吉林先生认为,情境教育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①简单地说,情境教育就是由教师创设一个特定的场景,使学生在其中获得语文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丶李吉林情境教育在阅读实践中的应用
(一)创设动画教学情境
动画,作为多媒体技术的常用手法,它的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利用动画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以动画为主的视频信息,这种方式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的顺向思考。
教学案例一《春》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及其辅导书中,课文都是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教师们也通常采用这种教学手法,就是由图片引入并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的教学手法。但是,从图片到课文,从图片到图片,这些都是静态的画面。这样就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况,就是学生无法真正的深入作者描绘的有情有肉的情境中去。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运用动态的动画、声音等等途徑去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画面。
例如在《春》的第一课时。教师在这节课时,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也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在上课的导入时,教师就可以由动态的音乐导入,为学生播放有关春天的音乐,在春天的意境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引导学生体会写情抒情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时,可以一边让一名学生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边在大屏幕上播放春天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写景抒情和修辞方法的意境美。这种利用动画创设教学情境的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切身体会到作者笔下的情,听到作者笔下的音,深深感受到春天静态的美和动态的美。学生也会因春天之美产生爱春天、爱大自然的情感,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在他们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春》的教学目的,围绕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通过播一首与课文相贴切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充满趣味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春景中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教学案例二《观潮》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利用动画创设情境的手法,第一步先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步是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感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妙和奇妙。最后一步是要让学生做到在读中学会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在读中慢慢积累优美语句,在读中学会知识的迁移,真正的走进文本,感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奇”。
例如在《观潮》的第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课前准备好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视频,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中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观,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与作者达成感官上共鸣。在课文导入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下钱塘江,然后为学生播放录像“潮来时”的一段,让学生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感受。
(二)创设故事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插图或自己的想法,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制作小故事,使学生能体验到故事中的学生活动,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自然地学习到了知识。
教学案例《窃读记》
小学语文课文教材主要通过记叙文和形象,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习语文的。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使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通过对形象的重点讲解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阅读中的形象是具体的、固定的、可感知的,是学生的感官和思想可以感受到的。
在《窃读记》一课时,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女孩以“窃读”为全文的线索,表达了主人公小女孩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在这篇课文的导入时,教师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变身为主人公小女孩,进入到窃读的故事中,体会窃读酸甜苦辣各种体会,让学生体会到小主人公读书的不易和她对读书的深深热爱,不顾风雨也要读书。
(三)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去质疑问题、探索答案。因此,语文课堂可以以问题为载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案例《背影》:情境教育是有序的,并不是有感而发、随处而至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都要依
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教材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这些情境都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各种各样的前后顺序或者相互之间的关联,并不是毫无头绪、一头乱麻的。情境教育借助的图片、视频、音乐、故事等等,都是以表现的形式出现的。如要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内涵,可以依据文本内容和逻辑关联创设问题情境。
在《背影》第二课时,教师带领学生们复习并进入新课后,可以先让同学们朗读全文,并及时引导:“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在讲解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片段,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大家说说看,读了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的问:“父亲为什么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为什么还要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为什么要向左微倾?”……这些问题也是《背影》这篇课文的明确线索,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会父子之间深沉的、无以言说的爱。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创设问题,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教师明确文章的线索,以这个线索为核心创设问题,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
三、李吉林情境教育对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恰当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动机必须尽可能唤起对所要学习的兴趣。”②所以,想要让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个性特征、教学目的等因素,巧妙地选择最恰当的情境教育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因此,教师选择恰当的情境教学模式变得至关重要,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多思考、多多钻研。
(二)寻找资源,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把一些学生们难以理解、想象不出的画面动起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语言动态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智慧的眼光,找到教材中的最优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高效地利用。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学习模式,提高语文素养。
(三)立足教材,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
不论如何教学、如何设计场景,教材才是知识展开和储蓄的根本。所以,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材、尊重教材、探索教材、回归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树立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好的宗旨观念,在不失去本真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兴趣。这样的教学才是合格的教学。
注释:
①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4页。
②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
作者简介:张馨月,女,年级:2018级,专业: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