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9-09-10闫丽丽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小学语文

闫丽丽

摘要:新課程标准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为此,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供了几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

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启蒙之时,我们应秉持“个性化阅读”理念,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让个性化阅读之花逐步绽放在学生心空。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现代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倡导“个性化”。新课标强调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它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通过阅读与思考、选择与质疑、积累与表达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以培养和张扬。正如卢梭所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那是最愚蠢的。”“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小学是语文阅读活动的真正开始,阅读培养需要切实地重视起来。

一、要切实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形态各异、个性鲜明,而且存在“求新、求异、求趣”的活泼心态。语文教师要坚持并面对这一客观现状,认真迎合并充分利用这一基本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攫取令人期待的良好效益。以《北大荒的秋天》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主要从“天空”“小河”“原野”等三个方面描写了金秋时节的北大荒美景,不仅语言优美、结构清晰,而且文中有画、活泼丰富。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任一部分来阅读学习,把一篇较长的课文内容分为片段,变相地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小学生在自主灵活中更好地开展阅读与理解活动。在这种情形下,有学生“看”到了“一碧如洗”和“五彩斑斓”,有学生“看”到了“清澈见底”和“游鱼波纹”,有学生“看”到了“热闹非凡”和“黑红团火”,还有学生“看”到了“沉甸甸的宝物”。或者可以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在朗读、辩讨和表演中相互合作、探讨交流。

二、做好对话,加深理解

对话可从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两个层面开展。教师首先需要加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即明确应该教什么,进而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如在《司马光》的备课过程中,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是一句话就可阐述清楚的,所以将其作为教学核心是不恰当的,可将教学内容设定为司马光面对危险临危不乱等特征,以挖掘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也可将其拓展为危机意识,让学生发现司马光身上的闪光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除了需要其理解文章大意,还需要让学生进行感想交流,也可进行课本剧编演,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激活学生思维,使其能够利用已掌握知识,潜心会文。在对话的过程中,也可采用微型写作的方式。如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文章导入语,或仿写、补充等,也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充分协调好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两个环节,发挥出两者的协同作用,促使学生实现与课文的深入交流。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要从文章中的语言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在完成自主阅读后,要求学生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让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三、要积极营造个性化阅读活动的良好氛围

诗人舒婷说过:“诗歌只是一粒种子,花朵是你自己培育出来的。”意在强调—真正的作品是属于读者的,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读者的。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如果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个性化意识和能力非但不能培养,未待萌发就已惨遭扼杀,“张扬”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阅读教学之初,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主体情绪化的阅读氛围,“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他们对感兴趣的段落和文篇在反复阅读中攫取独特体验和个性化感受。以《小稻秧脱险记》教学为例,我首先选择动画课件演绎文本故事,让孩子们在“视听盛宴”享受中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如此而为,激发了他们“欲罢不能”的阅读期待心理。然后,引导大家阅读文本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情节。接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通过相互合作自“演”课本剧,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由此让小学生各具色彩,激发了个性化智慧。

四、要始终坚持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根本原则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学科活动体系中的“半壁江山”,语文阅读活动同样如此,始终无法摆脱或远离社会生活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它主要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类。在阅读教学之初,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本着“开放性”指导原则,善于把课本阅读和生活阅读有机地融合起来,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如此而为,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又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语文与生活”之间的价值和意义,更加有利于从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育功能。比如:教学《雪儿》《翻越远方的大山》《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课文时,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小学生在历经与实践、感悟与体验中逐步地学会宣泄情感、深化认识,以有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积累与积淀,从而为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萌芽阶段,在该时期开展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教育者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及其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总结阅读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过程,并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加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以写促读,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后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双蓉. 再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A]. .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耿文志.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3]程桢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A]. .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第一辑)[C].: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4.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思维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