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成长过程形成的心理变化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

2019-09-10陆志坚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表现小学生课堂

陆志坚

摘要:小学生在六年的学习时间里,在身体和心理上变化明显,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男女有别的认识,逐步形成的判断能力,逆反心理的形成,以及学生之间形成的“小团伙”都影响到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表现。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并理性应对才能化解教学上的危机。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变化;课堂;表现

小学生在六年的学习时间里,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非常明显。上过小学大循环课的老师会有一个感觉,上低年级的课时从“全民”举手,课堂上热火朝天到三四年级逐渐降温,五六年级甚至出现鸦雀无声的现象。上课逐渐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

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如何形成的?我想有那么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感知同学之间的差别,没有感知自己知识能力与别人的差距,正应了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老师们可以回忆低年级课堂上的热闹场面:教室里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举手的学生齐刷刷,而且是一个比一个的手举得高,本来要求是在座位上举手,但一些学生已经坐不住了,纷纷站了起来,因为他们担心老师看不到自己。有的甚至踮起脚尖,踩上凳子,“老师!老师”不停地叫唤着。但有时点名到某位已经举手了的学生,站起来了,他却没有回答出来。他只是觉得热闹,如果我不举手说明我就赶不上这股浪潮。没有后果,只有过程,即使老师点了我,回答不出来也没有觉得什么丢人的事。初生牛犊不怕虎嘛!这个时期的学生表现只能说明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感知同学之间的差别,没有感知自己知识能力与别人的差距。他们大胆而热烈。

二、学生的自我认知逐渐形成

学生开始有了自我的认知,“我行”“还是我不行”,多次的表扬,多次的否定,多次的测试,多次的考试,比出了结果,逐渐给了每个学生能力上的定位。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不会感受到什么,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或多次回答错误的学生就会认识到有人比我厉害,我不如某某个同学。在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心理不免打鼓,我能回答得比其他同学好吗?我的回答是不是又是错了?内心的不断反问自己,怀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这样不断的强化自我认知,使他们无畏的勇气慢慢消退。因而回答问题开始从多到少,从少到无。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老师的评价,测试、考试的成绩对学生的心理暗示。一旦这种心理暗示形成定式,这对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造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男女有别的认知

中低年级的学生虽然也懵懂地知道了男生和女生身体上区别,但到了高年级的学生就有心理上的“排斥”期。班级选班干,常常出现男生选男生,女生选女生的现象。如果你选的是异性,就会有异样的目光看着你,认为你心理有问题了。他们认为男生的维护男生,女生维护女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你选了异性,你便成了异类,谁也不能当异类呀!上课回答问题也是不能对异性表现出过多的赞赏行为,男生不能为女生精彩的回答作出过分的表示,女生也是如此,当教师要求同学们为某位同学的精彩回答而鼓掌时,男生和女生并不愿意为对方过多鼓掌,这时应该是男生女生的排斥期。在这个时期同样抑制了学生在课堂上对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四、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能力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行为分析和判断能力,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分辨了问题的是非。有一个班,有个学生因为经常违反一些班级及学校的纪律,最后家长也被班主任叫到了学校办公室。该生不仅表现了对自己家长的不敬,也表现出了对班主任的不尊。家长走后,有老师问了他一句“你在家听你父母的话吗?”他是这样回答的:“讲得对的我就听,讲不对我不就不听”。他说得理直气壮。不错吧!老师,我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我已经是个很懂事的人了,他认为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了。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他并不明白对与错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但他有了这个个人的认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再盲目,只有他认为有把握的内容才可能去回答,否则就不会轻意举手了。学生的思考已逐渐趋于理性,这样课堂的回答的声音自然也就不会那么迫切了。

五、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叛逆期。

现在的学生发育得早,高年级的学生有的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进入了叛逆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时可能就是和你老师对着干。有一次我路过个高年级教室门口,发现该班大部分的学生都背对着老师上课。原来该老师见学生近段表现不好,自己心情不好就说一句,你们不想上听我的课就转身到后面去,结果就成这个样了。不久的一天晚上,晚自习时间到了,该位老师到了班里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在等她的课,经过寻找全体学生都躲到厕所或学生宿舍楼后面去了(该学校属于寄宿制学校)。枪打出头鸟,老师找出了三个“主谋”问话为什么?“因为你骂我们”,“什么时候?”“四年级,骂我们是××”。当时他们都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四年级时候的事也被学生翻出来了。不知道真的有过那么回事与否,难道学生真的记仇能记那么久吗?是对教师不满的一个借口吗?不管怎么说,这说明了如果高年级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闹僵了,就不是应付一二年级小朋友那么简单的事了,不仅个人和你对着干,还会有班级的很多学生和你对着干。学生学会“造反”了,你还想着上课有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吗?

在這我们说说“严”字。“严师出高徒”,没错吧!在学校凡是有人说这个老师很严,我们就知道他的教学成绩不会差到哪去。为什么?因为学生怕他(她)吗?他(她)布置的作业你敢完不成!后果很严重……

出现体罚学生的多是“严师”。往往出了事,同事、领导的评价就是“该老师平时工作很认真负责,教学成绩很优秀,只是想不到……”

是的,有的领导他当然想不到,他想到的往往只是教师的教学成绩,学校的排名。现在体罚已经是比较少了,那是对学生肉体上伤害少了,因为法规摆在哪。但“严”师们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还是有的。如果造成了师生紧张的关系,想要学生上回答你的问题,可能吗?

六、班级学生之间是否团结和睦也会影响到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反腐常常提到一个词“团团伙伙”。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有的班级就会出现这样的“团团伙伙”,如果班级出现这种情况,这种小团伙就会出现相互排斥现象,他们会看不惯或者容不得对手比自己更出色的表现,他们会想着法子找对方的难堪,一方往往怕对方为难自己,而不敢过多表现自己,影响到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七、知识难度的增加,也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知识难度的增加,老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自然也会多起来,有的老师喜欢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有的学生因怕回答出错或者不完美,怕老师的否定和学生的嘲笑。因而这也是学生畏惧回答问题的一个原因了。

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他们个子慢慢长高,但我们很多老师却往往忽视他们心理上的变化过程影响到课堂上的表现,而把他们当成一样的小学生。只有认识他们不同阶段形成的心理上的变化,才能把握好我们的课堂,和学生分享学习的快乐。在这提出几点:一是该鼓励的绝不批评。我们往往在低年级上课时,课堂上一个“顶呱呱”“你真棒!”的赞扬声,就能使教室激情澎拜,到中高年级他们真的不需要鼓励了吗?当然不是,高年级更需要鼓励。要告诉他们,回答问题没有对与错,它培养你的是——思维、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你才能变成一个聪明的孩子,让他们的手高高地举起来!

二是真正理解“严”字的真正含义。不是板着面孔就是严,不是惩罚就是严,不是骂人就是严。老师的威信的建立,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对你的信任,对你敬佩而对你产生的信服。只有处理好师生关系,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才把学生的“造反心理”熄灭掉。

三是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集体活动,使他们团结在一起,形成和谐的大家庭,才不会出现“团团伙伙”现象。

四是现在已经不准按学生的三六九等进行排名了,但有些老师仍我行我素非要拿学生的成绩说事,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成绩。殊不知成绩对于大部分的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误区,才能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树立他们的信心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才能如我们所愿。教了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很怀念课堂上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学习热情,但我们更要明白如何去维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育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时时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表现小学生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写字大课堂
我是小学生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