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综合素养的培育
2019-09-10宋立聪
摘要:幼儿在幼儿园经过三年学习后就需要正式进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升入小学发展的关键阶段,衔接过程是否成功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很大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要求必须做好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据此,本文站在幼小衔接的视角,就幼儿综合素养的培育方法内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幼小良性衔接,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综合素养;培育
幼儿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起点,幼儿经过三年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后就会步入小学开展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幼小衔接成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升入小学的重要转折点,幼小衔接是否顺利成功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育发展以及身心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对此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家长各方给予重视,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减轻幼儿升入小学的负担,做好幼小衔接过渡期的缓冲工作,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培育,为幼儿平稳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铺垫。
一、注重幼儿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的培育
就当前大多数幼儿教育而言,其过程随意性较强,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培育较多,在幼儿素养培育方面能够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时也比较尊重并认可幼儿的独特个性,教育的内容方法具有灵活性,进行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快乐成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当学龄前儿童升入小学后,要面临的与幼儿园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小学的规则性、纪律性是学龄前儿童面临的首要冲突,而且相较于幼儿园学习小学学习难度提升。倘若在幼儿衔接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幼儿大班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学生规则教育,没有让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当学龄儿童升入小学后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不利于幼儿综合素养的培育发展。
为加强幼儿综合素养的培育,缓解幼儿因缺乏规则意识而产生幼小衔接不顺畅的问题,幼儿园在学前班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幼儿习惯的培育,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为其树立规则意识。比如,在学前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幼儿行为习惯教导,可以模仿小学课时的时长让小朋友们尽可能的保持良好的坐姿,另外小学作业量会有一定的增加,对作业的质量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因此学前班教学应多多关注幼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的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有助于将字写的工整美观,正确的书写姿势也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龄前儿童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尽可能的消除学龄前儿童对小学的排斥抵触心理。此外,幼儿园还应注重学龄前儿童学习兴趣的培育,通过采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孩子升入小学后能够坐得住、学的进奠定好根基。
二、加强幼儿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的培育
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进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知识的积淀以及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小学阶段的系统学习提供良好的知识养料。因此,在学前班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进行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龄前儿童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一天,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进行看图讲故事也是很好的儿童语言训练方法,除了让孩子看图画、看图片进行故事讲解外,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画画,然后再说出绘画内容,让孩子在开心绘画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育,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为幼小衔接做好全面的准备铺垫。比如通过一幅图画讲出不同故事,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进行内容的补充添加,让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想象力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注重幼儿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培养
通过对大多数幼儿在园情况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在这一时期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了较强的依赖性。而家长老师也会认为孩子还小,因此在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游戏上都会对幼儿进行过度的干预,以此来确保幼儿能够按照师长的想法顺利的完成吃饭、游戏、绘画等活动。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幼儿活动质量的提升,但却忽视了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没主见,责任意识薄弱,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寻求大人的帮助。然而,当进入小学后孩子在校时间增多,自主活动时间加大,如果孩子缺乏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不利后期的学习发展。因此,为更好的实现幼小衔接,对学前班儿童应多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比如,在用餐时间可以安排孩子们分组轮流盛饭、刷洗碗筷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适时的进行鼓励表扬,可以与家长进行配合,让孩子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促进责任感的养成。此外,为顺利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行幼儿交际能力的培育也十分必要,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主动与他人交往交流,帮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善于交往的良好品行,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研究,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学习转折的重要阶段,加强家校合作,做好幼儿综合素养的培育是幼儿园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幼儿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幼儿主动性、责任感、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育,为孩子平稳、顺利的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做好心理以及能力铺垫,让孩子在素质教育的学习道路上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与此同时,作者也希望能够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社会各界引起人们对幼儿有效衔接问题的广泛关注,促使更多的教育界研究人員以及基层教育工作者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群策群力共同促进本课题研究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文芳.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创新教育策略[J/OL].学周刊,2019(15):156.
[2]何志斌.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措施研究[J/OL].学周刊,2019(15):169.
[3]曲朝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高幼儿综合素养[J].亚太教育,2019(03):49.
作者简介:宋立聪(1986.11—),女,汉,方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园管理。